《语文课程标准》重点修改与调整的五个方面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8272350 上传时间:2017-09-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标准》重点修改与调整的五个方面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课程标准》重点修改与调整的五个方面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课程标准》重点修改与调整的五个方面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课程标准》重点修改与调整的五个方面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课程标准》重点修改与调整的五个方面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标准》重点修改与调整的五个方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标准》重点修改与调整的五个方面(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语文课程标准重点修改与调整的五个方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世界各个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都对母语教育课程是否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特别关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课程标准当然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是一门属于人文学科范畴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阅读鉴赏、交流沟通的实践性课程,承担的是祖国语言文化传承的功能,同时也承担着育人的宗旨。所以,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是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补充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例如,在“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和

2、“实施建议”中,增写了如下内容:“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课标 P1)“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2.” (课标 P3)“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

3、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标P4)“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是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过程之外另加进一项内容,而是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之中,融人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能简单地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应该精心选择阅读、表达的内容,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

4、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二、进一步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当今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3的修订继续坚持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对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再作适当的调整,在本课程里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不仅是要让学生懂得这方面的道理,而是应该在阅读、表达的活动中通过引导使他们在精神上受到激励、感染,让这种意识成为自觉的行动。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功夫,应

5、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要培养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不能光靠反复做题,学会应对考试,而是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生活联系起来,和各种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根据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真正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生活、学习和工作对于语文能力的要求也是在发展的,课程标准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关于“非连续文本”的新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第四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

6、4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现代学生不仅应该学会通过传统的媒体阅读和表达,还应该能够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来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追求创新,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代教育中的主旋律。语文学科也应该和其他学科一样,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课程中,应该逐渐改变“告诉式”的教学方式

7、,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习从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和事实中发现问题;在自己的表达中,努力摆脱模式化的套路,寻求语言运用的创新。学习语文,的确要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书写的规范,但是不能把它当做唯一的学习方式。实施创新教育,还必须改变刻板划一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展示自己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三、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长久以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都没有直截了当地回答5“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近些年,许多语文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强烈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能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这些意见无

8、疑是正确的。这一次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实验稿基础上对“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标 P2)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紧扣这一核心

9、目标进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背离语文课程核心目标的做法。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讨论、评析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的要求,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人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总之,要紧扣语言文字的运用。6还有的教师,特别注重对文本意蕴领会的“深”和“透”,教师“讲课”所考虑的重心在于如何把学生给“讲懂”了,忽视对文本中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掌握。其实,一味追求把课文“讲深讲透”,并不合适,而忽视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更是问题。使学生“理解”“听懂”

10、“记住”,只能是语文教学目的的一部分,中小学生学习语文,还应该多下功夫积累词语,学会运用词语进行表达。有的教师对“语言文字”也很重视,但他们立足于语言、文字等学科知识点的落实,对语言文字材料的积累感悟用力不够。语文课程是一门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功夫,应该下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在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可能(学生具备对语言文字运用现象抽象提升的条件,不过多增加学习成本),帮助学生认识语文运用规律。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不是要使学生个个成为精通“语言”“文字”性质、要素、结构、特点、规律之类专门学问的学者,课程的目标不是落在关

11、于语言、文字的知识系统和学科规律的理论体系上,课程内容不是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语用学、文字学、文章学、文学的知识拼盘。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是要通过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和实践,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并准备将来在各种7不同工作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四、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根据千百年来的经验,以及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关键作用的认识,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进一步强调要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要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

12、品位、方法和能力”。“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在对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于推荐阅读书目和诵读篇目也作了一

13、些调整和补充。课程标准还十分注重学生的语文积累,在修订中,“课程基本理念(四)”“课程设计思路”等多处地方增加的关于加8强语文积累的表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掌握好积累的工具、途径和方法,激励和督促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习惯,并且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广大语文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修订,最突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在一些具体的内容上,并且希望,设定的课程目标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课程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增强可操作性。修订工作组深入研究在课程改革实验中了解到的问题,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经过系统的梳理之后,着重考虑对相关内容的目标、要求进行

14、适当的调整。在有的部分原先设定的目标难度过高,需要适当降低;有的地方需要补充说明,要强调改变烦琐的教学过程和过于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地方要修改对“目标”“建议”的表述,力求使各学段目标的梯度和层次及有关表述更加清晰;在“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还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关于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例如:语文课标实验稿第一学段“写话”的“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修订后,删去“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一句,降低了要求,让这个学段的学生更加宽松地学习表达。语文课标实验稿第四学段阅读部分的“目标”有:9“欣赏

15、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修订后,删去了“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降低了学习难度。五、针对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增强改革力度在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大家都注意到了一些偏差,课程标准的修订,特别强调要加以改正。1.阅读教学。例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16、;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再如,如何达到课程目标中关于“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10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评价有感情地朗读 ,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2.汉字教育。汉字教育是这一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在这方面,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普遍偏低;有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学习负担过重。这一、二两个方面的问题,既存在于中小学生之中,也存在于成人之中。此次语文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