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病防治技术-鸭病毒性肝炎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82713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鸭传染病防治技术-鸭病毒性肝炎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鸭传染病防治技术-鸭病毒性肝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鸭传染病防治技术-鸭病毒性肝炎(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鸭传染病防治技术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 90%左右。病程极短,主要病变在肝脏。其特征是肝炎、肝体积肿大,并有出血斑点。1病原本病的病原为鸭肝炎病毒。2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 3周龄以内的雏鸭。成年鸭也可感染但不发病,而是此病的带毒者。被病毒污染的鸭舍、饲料、饲养用具、水、人员、车辆等都可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其传染途径是通过咽和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传染源主要是患病雏鸭及带毒成年鸭。病愈康复鸭的粪便中,能继续带毒 12 个月。鸭蛋内不传递病毒。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多数在冬季或早春暴发。3临床症状潜伏期 14 天。有些雏鸭没有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进展迅速,常

2、常不超过几小时。病鸭离群,缩头拱背,行动呆滞,不久即伏地不能走动,食欲废绝,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些病鸭有腹泻,以后出现神经症状,运动不协调,双脚呈痉挛性运动,头向后仰像游泳样,翅膀下垂,呼吸困难。死前头颈扭曲于背上,腿伸直向后张开,呈角弓反张姿势,欲称“背脖病”,这是本病死亡时的典型体征。康复的雏鸭生长缓慢。4解剖病理改变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肝脏肿大,质脆,呈淡红色或斑驳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有的肝脏有坏死灶。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有时也肿大,有斑驳状花纹。5诊断通常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解剖病理改变,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初步诊断。6预防平时应做好预防工作,严格孵化室、鸭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消毒。不从有发病史的鸭场引起雏鸭。用鸭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良好:无母源抗体的雏鸭,于 1日龄皮下注射 20倍稀释的疫苗 母源抗体的雏鸭(即母鸭曾注射过鸭病毒性肝炎疫苗或该鸭群曾患过本病),于 710 日龄皮下注射疫苗 1毫升。免疫力可保持 6周以上。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