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及矫正研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631472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及矫正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及矫正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及矫正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及矫正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及矫正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及矫正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及矫正研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及矫正研究,摘 要:恋爱是大学校园中持续被关注的热点话题,与前几代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表现出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特点。通过对2000例“90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问卷调查,从恋爱现状、恋爱观、恋爱对象选择、恋爱行为、性心理及其行为等方面总结了其行为和心理表现,并在此结果上分析这一群体的心理特征,找出影响其特征的因素,旨在总结“90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矫正方法,寻求自我改变提升的方式。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影响因素;矫正 随着计算机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大众将出生在1990年以后至2000年的这一群体俗称“90后”。经过了20年,当这

2、批“90后”逐渐进入大学,成为大学生的主体时,人们普遍给他们贴上“张扬”“个性”“自我”的标签。信息化的社会伴随他们成长,新媒体的发展、手机网络平台的普及,在让这一群体有了不同以往的新渠道认识社会的同时,也给他们印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而随着“90后”的逐渐长大,我们会发现这一群曾经父辈眼中懵懂的孩子,也将面临选择属于自己的恋爱。关于这一群体恋爱心理的研究,将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话题。,(一)对“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西安各高校(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出生在 9095 年之间的“90 后”大学生为目标人群,分析了2000 份

3、有效问卷。通过对问卷的整理与分析,梳理出以下情况及问题。 1.“90 后”大学生总体的恋爱现状 在我们调查的 2000 例“90 后”大学生中,约有42%的人现阶段处于恋爱中,64%的人曾有过恋爱经历,这些人当中恋爱次数为 23次的人占到了 52%。而且高达 80%的人初恋时间都在大学阶段开始之前(见图 1),2“90 后大学生”恋爱观 虽然社会上普遍认为“90 后”个性与众不同,自我、不羁,对待事情的态度不认真。但在调查中94%的“90 后”大学生表示会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次恋爱。大部分的人倾向于选择被动接受(被他人追求),主动出击(追求他人),两情相悦这三种方式开始恋爱。尽管选择在工作和学习

4、中认识恋人的人数达到 60.5%,喜爱“一见钟情”方式开始恋爱的人数也超过 25%,但几乎没有人愿意接受通过家人朋友介绍认识恋人的这种方式(见图 2)。在传统的观点中,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均为完美恋爱的象征,但本次调查中选择上述两项的人仅有 2.15%,“90 后”大学生普遍表示希望与恋人心心相印、情趣相投,并不介意恋爱中的门第之差;同时,在调查中“90 后”大学生对恋人的选择在地域上的倾向性不强,将近一半的人不会把地域作为考虑的条件。,3“90 后”大学生恋爱对象的选择 在调查的 2000 例“90 后”大学生中,70%的人可以接受同班同学为恋爱对象。26%的人不介意大年龄差距的恋爱(年龄差距

5、8 岁),而且可以接受姐弟恋的人达到 62%。大众普遍认为“90 后”大学生群体开放程度强,但这一点并没有体现在接受自己为同性恋这一方面。调查中仅有 2 人可接受自己拥有同性恋人,但超过一半的人都可接受他人同性恋的现象(见图 3)。同样,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虽然在 2000 人中有 56%的人可接受利用网络平台交友,但对于网恋的接受程度不足 10%。对比线上交友,“90后”大学生仍然更喜爱在现实生活中结交朋友。,CONTENTS,4.“90后”大学生恋爱中行为,“90后”大学生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指引下,大多为独生子女,但在恋爱行为的表现中,这一群体并没有局限于自我实现,自我享受。调查中,没有人需

6、要恋人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完全一致,而且88%的人表示在发现恋人缺点时,愿意帮对方改正。89%的人会把恋爱中出现的问题当作考验和另一种增进磨合度的方式,而不是怨天尤人,或轻易选择结束恋爱过程。2000人中有54%人在发现恋人另有所爱时会选 择主动退出,38%的人会选择公平竞争。这也体现了“90后”大学生潇洒大方、敢爱敢恨的特点。但在调查中71%的人表示自己拥有红颜/蓝颜知己,而且40%的人虽然会选择告诉恋人自己拥有亲密异性友人,但却不允许恋人干涉,表现出了这一群体对自己社交生活和私人空间的重视。当中国改革开放经过了三十年,中国人在逐渐接受多元文化因素的影响下,很多观念在逐渐发生变化。这尤其表现在“

7、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上,一半的受调查者希望在恋爱中实行“AA制”的消费模式,已经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男方支付大部分金额的模式。普通大学都为四年制,而且在多数人眼中,常把毕业作为对于大学生情侣的重要考验。对于“90后”大学生,60%的人不会因为毕业就选择分手,但仅有9%的人表示会在毕业后马上 选择结婚。,5“90 后”大学生性心理及其行为 在接受调查的 2000 人中,有 162 人(占 8.1%)认为性爱可以独立于精神之爱而单独存在,而且高达 60%的“90 后”大学生都可以接受与恋人在婚前发生性行为,这一数据应该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当前当学生恋人在外长期租房同居或利用周末在外同居的比例也不低。,

8、(二) “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不成熟特征分析,1.恋爱选择过于盲目,自主性太强 “90后”大学生大部分能自己做主,不喜欢拘泥于传统模式,而更信奉自主选择,同时更尊重自己与对方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与大学生为高等教育受众群体有关。虽然,在门第观念不强,相信爱情至上等方面表现出在高等学府内文明程度较高的特点,也符合大众所提倡为爱执着的价值导向。但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90后”大学生群体冲动易感的性格特征。恋爱初期对感情考虑不周、设想不够。不加考虑的选择恋爱对象,不考虑任何客观因素,增加了恋爱的未果性。而且这种盲目的选择恋爱对象会对恋爱关系的长期发展产生影响,也容易在感情破裂时产生脆弱心理。,2恋爱

9、心理过于冲动,理智性不够 虽然大众普遍认为“90后”大学生比较崇尚“自我”的实现。但对于恋爱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数“90后”大学生还是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对于发现爱人另有所爱时选择主动退出的方式和平结束恋爱关系也尽显潇洒理智。但对于生命与爱情的理解权衡方面仍存在问题。生命的意义应该远高于爱情,而上述调查中,仍有少部分人认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种偏执的爱情观不应存在于“90后”大学生中。,3恋爱行为过于张扬,隐蔽性不强 “90后”大学生的情感表现普遍比较强烈,外显张扬的同时,深度不够,感情的隐蔽性不强。随着第一批“90后”从大学毕业,在现今这个“90后”主导的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亲密行为

10、的情侣。每天各类新媒体平台上也不乏“晒幸福”的情侣。这种肤浅的自我满足,是恋爱心理不成熟的表现。缺乏对传统道德的深入理解及把握,是公德心的缺失。而这种张扬的背后,更是表现了对于把握恋爱关系的不安。,4恋爱思想过于开明,性观念开放 开明与开放这两个字虽然只相差一个字,但意义相去甚远。开明指通达事理,思想不守旧。这些年来同性恋者的话题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且调查发现城市发达程度越高,同性恋者的数量越多。而开明这一点很好的体现在“90后”大学生对于同性恋者的接受程度上。但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开明,我们应该提倡更加敢于追求爱情,表达爱的方式也可以更加公开化。但这种开放不,应背弃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现今

11、“90后”大学生性观念的开放和对传统道德的淡漠应该得到教育者及家 长的重视。开放不是轻率,不能因为无知而无畏。,(二)社交小环境,(三)自身生理心理因素,(一)社会大环境,(四)教育因素,二、“90 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形成的影响因素,LOREM,LOREM,LOREM,LOREM,(一)社会大环境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手机网络平台的兴起,“90后”大学生在更方便地认识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加快了这一群体婚恋观形成的步伐。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各类广播电视婚恋类节目的恋爱心理导向无疑渗透进这一群体的生活,而通过各种活动,实践接触这个社会,也同样影响着他们恋爱心理的发展。这种高速发展的认知度,与庞杂而没

12、有进行筛选的各类信息过早的进入“90后”大学生的生活,影响着他们还不完善的人格,这使得他们的一些恋爱心理出现一定的偏差。,(二)社交小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边友人恋爱心理及导向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视。当身边的朋友陆续张扬高调的开始恋爱时,朋友圈里的其他人很难不受到影响。而关系紧密的朋友之间的恋爱心理也会通过日常交流,相互影响。,LOREM,LOREM,LOREM,LOREM,(三)自身生理心理因素 恋爱时两性之间特殊的感情,它是个体的性心理和性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相互吸引的感情。1823岁的“90后”大学生正是生理逐渐趋于成熟,但对性本能的了解、理解

13、还不够深入的时候。在没有良好的心理引导下,生理因素会对恋爱价值观等问题产生一定影响。爱情不仅受社会、思想、生理、伦理等因素的影响,也受许多心理因素的制约。比如,大学教育不再是拘泥与单一地域的学生交往,大学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很多人远离家乡,加之大多数“90后”大学生都为独生子女,从小得到来自父母无微不至,完整的爱。而这种在异乡独自求学的经历,可能会使一部分“90后”大学生感到孤独、寂寞,渴望被人爱。而影响他们的恋爱心理。,(四)教育因素 由于受中华民族传统、保守、矜持的性格特点的影响。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的教育,尤其是性教育一直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有效的开展。“90后”大学生又因为

14、生长在信息化的社会,在懵懂了解的基础上,没有得到充分正确的引导。加之一些父母对于恋爱观念的保守与教育之中的遮掩,反而起到了反作用,从而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90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三、对“90 后”大学生恋爱不成熟心理的矫正方法,(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每天都在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而在这不断地变化之中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十分重要。而这种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是学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四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达成的。首先,学生自己应正视爱情是人类除亲情,友情之外的另一种感情。而恋爱是人类感情生活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其次,家长不应

15、太过回避恋爱这一话题,从幼儿初识这个世界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不但是一个教书的地方,育人也应得到重视。应在学生行为养成加强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育,而不是一味的回避这一话题。最后,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各类媒介应宣扬正确的价值观,加之正确的行为导向,让“90后”大学生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正确地理解和对待爱情。理解爱情的真谛,才能确保他们正确的恋爱。 (二)培养爱的能力,学会正确的恋爱 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接受或拒绝爱情,懂得如何表达爱,接受别人的爱。勇敢并有选择的恋爱,同时清楚什么样的爱适合自己。不因寂寞心理草率的开始恋爱。在大学中,学习仍然是学生生活的主旋律。正确的处理恋爱问题,应选择合

16、适的恋爱对象与自己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在开始恋爱后,选择合适的“90 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及矫正研究方式与恋人相处,不断学习为爱情保鲜的方式,培养对恋人的责任感。在任何时候都坚信生命的意义高于一切,并遵守法律和社会道德准则。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消极。在失落,孤独,无助时可寻求接受适当的心理干预。,(三)加强基层学生管理对于学生恋爱情况的掌握,矫正畸形心理 辅导员是大学生管理体系中最贴近学生的一层。很多大学生背井离乡,独自来到异乡求学。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的“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为独生子女。独自求学的经历可能容易给这些从小得到家人过多宠爱的“90后”的心理产生一些影响。而这个时候,辅导员的角色就显得十分重要。辅导员可以通过日常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恋爱的基本信息及恋爱心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困惑。还可以定期组织进行针对学生的恋爱状况的问卷调查。在统计结果后,对于恋爱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加强沟通和心理疏导。或帮助他们寻求更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干预。同时加强监管,以劝解与制度约束相结合的方式从根本上杜绝自残、自杀等由于恋爱心理问题而酿成的悲剧。,(四)重视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