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银鹰九年级语文下册19鱼我所欲也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610035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九年级语文下册19鱼我所欲也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九年级语文下册19鱼我所欲也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九年级语文下册19鱼我所欲也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九年级语文下册19鱼我所欲也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九年级语文下册19鱼我所欲也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九年级语文下册19鱼我所欲也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密市银鹰九年级语文下册19鱼我所欲也课件新人教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

2、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的仁政思想: 1、“民贵君轻”的思想。 2、邦国的主权在民。 3、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 可不从。,学习目标: 1、理解孟子的“舍生取义”观点。 2、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说理方法。,一箪食 蹴尔 不避也 所恶 妻妾 弗受 苟得 不屑,dn sh,c,b,w,qi,f,gu,xi,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东西,正义也是我想要的东西,,课文全解,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

3、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东西,(然而)我追求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即使)有祸患(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追求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

4、方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保全性命)的手段(有)什么不能用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由于这个原因,却有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而不用的人;由于这个原因,却有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而不用的人。,所以(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坚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

5、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一筐饭食,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要死亡。,(然而如果)喝叱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践踏过再给人(吃),(即使)乞丐(也)认为不值得(接受)。,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

6、(而接受它)吗?,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能有)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思考: 1、哪句话表明作者的观点? 2、第一段是如何阐述的? 运用哪些论证方法?,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一、论述羞恶之心人皆,说明“义重于命”的道理。 1、提出“舍生取义”的论点

7、。 鱼与熊掌舍鱼取掌 生与正义舍生取义 2、分析人能舍生取义的原因。 义:有甚于生;有甚于死 不为苟得,舍生取义 义:莫甚于生;莫甚于死 何不为也,舍义取生 3、贤者不丧舍生取义之心。,比喻论证,正面,反面,正反对比论证,思考: 1、第二段是如何阐述的? 运用哪些论证方法? 2、你能举出哪些舍生取 义的例子?,二、篇末点题:不为物所惑, 应为义所守。 1、“义重于生”的事例。 一豆:行人弗受, 乞人不屑。 2、不应为物所惑而失义。 一豆:从前不受 万钟:今天受之 3、总结照应:不失我本性。,义重 于生,失其本性,(对比论证),(举例论证),中心内容: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应选择“舍生取义”的观点,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写作特点: 1、说理深入浅出,层层深入。 口腹之欲道德之美。 2、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富有论辩性。,作业: 背诵、翻译全文。,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