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化学:专题八第2讲七类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608106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化学:专题八第2讲七类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11高考化学:专题八第2讲七类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11高考化学:专题八第2讲七类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11高考化学:专题八第2讲七类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11高考化学:专题八第2讲七类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化学:专题八第2讲七类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化学:专题八第2讲七类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广西有关河流等自然要素及其变化特征。第(1)题,由图可知右江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故右江的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第(2)题,广西气候季风性明显,夏半年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第(3)题,该小题主要考查读图描述事物并结合我国自然灾害中的旱灾,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答案 (1)自西北向东南 右江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2)夏半年径流量大,冬半年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3)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 降水量东多西少(降水量分布不均);西部坡度大(西部地势高),地表水难以保存;西部地表土层较薄,难以保持水分;西部有石

2、灰岩分布,易造成地表水渗漏。,模板典例,应用体验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解析 根据图中经纬网和河流等信息可准确定位:图示区域为南亚西部。通过河流流向等确定地势高低,地势特征描述要点出高低起伏状况;河流的水文特征应结合流量、含沙量、水能蕴藏量、汛期、结冰期等方面回答;自然地理特征描述要突出区域特色,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方面回答。,答案 (1)地势大体东北高,西南低(北高南低)。 理由:河流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海洋。 (2)相同点:a、b两河的汛期都出现在夏季;两河所处纬度较低,都没有结冰期。不同点:a河流量小,含沙量大;b河流量大,上游水能蕴藏量大。 (3)a河源地所在地形区为青藏高原

3、。地形:平均海拔 4 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气候: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地域差异大。水文特征:以冰川融水为主,是许多大河发源地,多冰川湖泊。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垂直分异明显。,解析 第(1)题,考查我国农作物的分布区域,属于识记内容。第(2)题,玻璃温室主要是对农业生产条件中的热量进行改造;从等高线地形图能看出乙图中显示的是梯田景观,主要是在山地丘陵地带对地形的改造;新疆坎儿井主要是把地表水变为地下水,以减少干旱区的水汽蒸发,属于对水源的改造;华北平原盐碱严重,实施井排、井灌是为了改良土壤。第(3)题,对优势农产品实施集中布局,可以明显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

4、竞争力,促进我国农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答案 (1)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自然条件和产业化基础 (2)丙 丁 (3)抵制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主产区农民收入;因地制宜地发挥地区优势,提高我国农业整体水平,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模板典例,解析 首先,从海陆分布及地形轮廓来看,甲、乙、丙、丁、戊分别为中国、美国、荷兰、古巴、埃及。其次,从农作物的图例及其分布来看,A主要分布在我国南疆、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埃及尼罗河谷地,应为棉花;B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平原、美国中部平原,应为大豆;C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广东以及古巴,应为甘蔗;D主要分布在我

5、国昆明和广州附近,西欧荷兰,应为花卉。,答案 (1)棉花 大豆 甘蔗 花卉(鲜花) (2)靠近城市,接近消费市场;交通运输便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专业化生产。 (3)同:两地均纬度较高,热量较少;地形平坦,黑土土壤深厚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 异:美国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为温带季风性气候。美国大豆品质优良,价格较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强;我国大豆生产成本较高,接近国内消费市场。,解析 (1)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口,经红海北抵西亚的死海。裂谷带的成因分析需要调用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板块张裂使这里地壳下陷。 (2)沙漠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降水少,而影

6、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因此,分析索马里半岛热带沙漠的形成原因应主要考虑大气环流的影响(冬季的东北风、夏季的西南风均从陆地吹来)。(3)非洲粮食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气候偏干,土壤不肥沃;自然灾害频发),又有社会经济原因(长期殖民统治形成了单一的经济结构,经济落后;生产技术落后;人口增长过快等),必须全面分析。,答案 (1)大体为南北走向。 它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断裂陷落形成的。 (2)纬度位置较低,故终年高温;索马里半岛南部海岸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这里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风向皆与海岸平行,不易登陆抬升致雨;夏季在半岛南部沿岸有海底冷水上泛,冬季海水自东北向西南流动,水温较低,

7、气流稳定,虽多雾但不易形成降水。 (3)非洲气候恶劣,土壤贫瘠,自然灾害频繁;在长期殖民统治下,生产方式落后;科技水平低,人口素质低,导致粮食单产低;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粮食和经济增长速度,粮食供给不足;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导致非洲各国贫穷落后,无力购买粮食。,模板典例,答案 (1)7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北方虽然纬度高,太阳高度小,但白昼较长,因而气温也较高。 (2)地大于地。 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地位于台湾山脉的雨影区。 (3)地高于地。 地的海拔、纬度都低于地,且地降水少于地。 (4) 地处背风地带,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地形平坦

8、,有大片泥质海滩 (5)水土流失。 乱砍滥伐(或过度樵采)。,解析 第(1)题,A地区位于印度半岛西北部,虽然距印度洋不远,但是由于西南季风难以到达,该地降水很少。另外,历史上这个地方也曾经植被繁茂,但是由于人类破坏植被,改变了这里的水分状况,加剧了该地的干燥程度。第(2)题,城市区位条件比较要结合当地情况从气候、地形、水文、资源、交通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答案 (1)位于南亚内陆地区,西南季风难以到达,故干燥少雨。另外,历史上原始森林遭到破坏,也加重了其干燥程度。 (2)城市位于高原地区,气候凉爽,交通便利;城市位于河口三角洲,靠近河流,交通便利,地形平坦,雨热同期等。,模板典例,解析 该题

9、主要考查读图与获取信息以及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第(1)题,由两图信息及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知两工业区的区位相同点和不同点。第(2)题,沪宁杭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发展制约因素是资源和能源缺乏,为此,一方面通过资源调配缓解能源资源供应紧张状况;另一方面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对资源的依赖,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经济发展。,答案 (1)相同点:有发达的铁路系统和海港条件,交通十分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密集,市场广阔。不同点: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沪宁杭工业区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 (2)通过建设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和扩建秦山核电站、从国外大量进口

10、铁矿石等措施,缓解沪宁杭工业区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等等);提高能源利用率。,解析 题干中信息提示该区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 600mm之间,可知该区域降水强度大;判读“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图,可知该区域植被状况、土质条件易导致水土流失;从“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的关系”图中可以分析出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坡度较大,由此可以概括出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治理水土流失应该从原因上寻找相应的措施,即“知因索果”。措施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由,题目所给资料以及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长江上游水

11、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有破坏植被、陡坡开荒。针对这两个原因,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应该是保护植被(封山育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退耕还林还草),这些属于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还应包括工程措施(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和管理措施(实施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等。 答案 (1)自然因素: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土质条件;植被状况。 (2)治理对策:(封山育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模板典例,应用体验 5. 读下图,回答问题。,解析 第(1)题,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有气温和降水,一般来说纬度越低雪线越高,阳坡雪线高于阴坡,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读

12、图可以发现AB一线大致以青藏高原为界分南北两段,可联系珠穆朗玛峰南北两坡雪线差异进行知识迁移。第(2)题,全球变暖导致雪线升高;全球变暖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以及破坏森林有关。为此应采取相应对策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治理。第(3)题,河流为塔里木河,该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这是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的,为此应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答案 (1)北段(青藏高原以北):由南向北降低,主要因为纬度向北增高,且降水量大致向北增多;南段(青藏高原以南):由北向南降低,主要因为降水量大致由北向南增加。 (2)人们生产、生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破坏森林,植被导致全球变

13、暖。 治理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提高矿物能源的利用率;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加强国际合作。 (3)土地(绿洲)荒漠化(沙漠化)。 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生活能源问题,禁止过度樵采;恢复自然植被;采用生物和工程措施固沙;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建设绿洲草场。,解析 第(1)题,评价红水河梯级开发对珠三角地区的影响,应从利弊两方面考虑,开发水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社会经济方面主要是满足能源需求,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修建水库和大坝,有利于防洪、灌溉。修建水利工程也会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入海水量减少和泥

14、沙减少引起珠三角咸潮、土壤盐碱化等问题。第(2)题,从图中可知该地区锰、锡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可利用丰富廉价的水电资源发展耗能、耗水较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地处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该地区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可以发展旅游业;可以利用其丰富的淡水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答案 (1)有利影响: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和抗旱能力。不利影响: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入海水量减少,可能引起咸潮等问题。 (2)发展旅游业;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15、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发展水产养殖业。,模板典例,应用体验 6.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积温等值线数值和分布可以看出自东向西积温逐渐降低,原因可从地势方面分析,西部地势较高。第(2)题,歌谣前两句表明该地昼夜温差大,后两句表明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天气变化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故自然带的垂直分布明显。第(3)题,经济发展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应从气候、地形、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答案 (1)逐渐降低 地势由东向西逐渐升高 (2)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天气多变,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3)优势:光照充足、水能丰富、矿产种类

16、繁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独特、旅游资源丰富。 不利因素:热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启动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说明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意义。 (2)简析修建泛亚铁路对我国的重要意义。,解析 第(1)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全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也是我国参与建成的第一个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其经济意义主要体现在拓宽经济发展空间、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经贸联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方面。第(2)题,随着双边贸易的发展,中国与东盟之间对铁路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我国与东盟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泛亚铁路对我国有着重要意义,具体可从完善交通网络、加强经济联系、拓宽能源进口途径等方面分析。,答案 (1)有利于推进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通过降低关税,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通过优势互补,扩大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2)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和贸易往来;有利于实现能源和粮食来源的多元化,加强能源安全(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