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带目录-(2015年修订版)课后题答案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2594730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带目录-(2015年修订版)课后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带目录-(2015年修订版)课后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带目录-(2015年修订版)课后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带目录-(2015年修订版)课后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带目录-(2015年修订版)课后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带目录-(2015年修订版)课后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带目录-(2015年修订版)课后题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课后习题目录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二、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三、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四、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五、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二、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三、有人说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请结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论

2、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四、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一、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二、当前,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需要协调好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请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三、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四、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五、为什么在阶级社会中评价历史人物要同时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3、?举例说明两种方法的具体运用。六、请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谈一谈你对坚持群众路线重要性的认识一、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二、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三、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四、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取代劳动价值.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五、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什么?六、为什么说资本要实现循环,其不同职

4、能的循环必须在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七、运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一、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三、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变质?四、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吗?五、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试用所学原理评价此观点六、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变化的原因?七、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封建社会内部可以产生

5、资本主义的成分或因素,因为这两种生产关系都具有同样的私有性质,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却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成分,因为这的两种生产关系的性质是根本对立的。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八、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九、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你怎么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一、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产物?二、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三、考茨基认为: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就像“一个孕妇,她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引起早产。”“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早产论”的内容和论证方式虽然没

6、有什么变化,但在不同时期对人们的影响却不一样。20世纪末,由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早产论”似乎得到了某种“验证”,因而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你对“早产论”是如何认识的?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十月革命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严重的挫折。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邓小平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页)“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文选第3

7、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上述论断的深刻含义?五、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首先能够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六、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一、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二、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三、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初级

8、阶段只能讲树立,否则就是脱离实际。”请用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关系来分析评论这观点。四、如何在大学生活中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5、

9、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

10、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二、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1.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首先,尊重客观的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提。主观能动性不等于主观盲目性、随意性,不等于胡思乱想,蛮干一通。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能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越有效,反之,则一定会受挫折和失败。毛泽东

11、同志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乎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我们建国50多年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其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隐藏在事物现象的背后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人们认识和掌握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要取得一个合乎规律性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只有充分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1)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2)必须把

12、握能动性原则。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3)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内在统一的现实基础。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是要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学风,努力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服务社会、建设国家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三、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

13、了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发展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结合。我们在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复杂问题时,要坚持科学的态度、理性的思考、正确的方法,了解事物的要素系统,把握事物的联系发展,辩证地看问题,避免认识中的片面性、绝对化。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

14、。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2) 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别是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四、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重

15、要意义。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有这些,都是共性和个性相统一。(2)矛盾具有普遍性,只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16、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现阶段,我国及世界普遍存在这一矛盾,我国面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体现了我国政府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金融危机这一矛盾。(3)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这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阶段我国的金融危机与过去的金融危机不同,与其他国家面对的金融危机不同,所以我国政府根据我国金融危机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适合我国解决金融危机的政策。(4)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做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政府作出这一政策既看到了金融危机的普遍性又看到了金融危机的特殊性,作出的政策及适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