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表面积、体积和立体几何的三个难点问题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2594523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表面积、体积和立体几何的三个难点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表面积、体积和立体几何的三个难点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表面积、体积和立体几何的三个难点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表面积、体积和立体几何的三个难点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表面积、体积和立体几何的三个难点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表面积、体积和立体几何的三个难点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表面积、体积和立体几何的三个难点问题(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表面积、体积和立体几何的三个难点问题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表面积、体积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三视图,直观图等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是研究空间问题的基本载体,也是高考对立体几何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和三视图是高考的热点(一)高考对三视图的三个考查角度1由几何体画三视图或考查对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识别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一要掌握各种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注意简单组合体的构成;二要熟悉三视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法则例1如图所示,已知三棱锥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过直角顶点的侧棱长为4,且垂直于底面,该三棱锥的主视图是()解

2、析结合三视图的画法规则可知B正确答案B2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考查对空间几何体的认识及空间想象能力由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一般如下处理:首先通过俯视图确定几何体底面的大致形状,然后利用正视图和侧视图确定几何体的侧棱与侧面的特征,调整实线和虚线所对应的棱、面的位置,确定几何体的形状例2三视图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A三棱锥B四棱锥C四棱台D三棱台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一四棱锥,其中有一侧棱垂直于底面,底面为一直角梯形答案B3借助于三视图研究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通过三视图确定空间几何体中的几何量的关系其中,正视图、侧视图的高就是空间几何体的高,正视图、俯视图中的长就是空间几何体

3、的最大长度,侧视图、俯视图中的宽就是空间几何体的最大宽度例3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正视图是斜边长为2a的直角三角形,侧视图是半径为a的半圆,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A.a3B.a3C.a3 D2a3解析由侧视图为半圆可知,该几何体与圆柱、圆锥、球有关,结合正视图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知该几何体是沿中心轴线切开的半个圆锥,将剖面放置在桌面上,如图,由条件知,半圆锥的母线长为2a,底面半径为a,故半圆锥的高为a,几何体的体积Va3.答案A(二)求体积的几种方法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是高考考查立体几何的考点之一,求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公式法、转化法、割补法1公式法:直接根据相关的体积公式计算例

4、4一个正方体的各顶点均在同一球的球面上,若该球的体积为4,则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_解析依题意知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设球的半径为R,则4R3,所以R,于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2.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有2a,于是a2,因此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a224.答案242转化法:根据体积计算公式,通过转换空间几何体的底面和高,从而使得体积计算更容易,或是可以求出一些体积比等例5如图所示,在正六棱锥PABCDEF中,G为PB的中点,则三棱锥DGAC与三棱锥PGAC体积之比为()A11B12C21D32解析根据三棱锥的特点,可以采用等体积转化的方法解决法一:如图所示,由于点G为PB的中点,故点P,B到

5、平面GAC的距离相等,故三棱锥PGAC的体积等于三棱锥BAGC的体积,根据三棱锥的特点,所要解决的两个三棱锥的体积之比就等于三棱锥GACD与三棱锥GABC的体积之比,由于这两个三棱锥的高相等,体积之比等于其底面积之比,即ACD与ABC的面积之比,这个面积之比是21.法二:如图所示,连接BD交AC于H,则点D,B到平面GAC的距离之比等于DHBH,因为AHDCHB,故DHBHADBC21,三棱锥DGAC与三棱锥BGAC底面积相等,故其体积之比等于其高的比,即所求比值是21.答案C3割补法:把不能直接计算其体积的空间几何体进行适当的分割或补形,转化为可以计算体积的空间几何体,通过这个空间几何体的体

6、积计算所求的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例6如图所示,若正方体的棱长为,则以该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凸多面体的体积为()A. B.C. D.解析如图所示,平面ABCD把该多面体分割成两个体积相等的正四棱锥以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凸多面体是两个全等的正四棱锥,该正四棱锥的高是正方体边长的一半,底面面积是正方体一个面面积的一半,V2.答案B二、破解高考中立体几何的三个难点问题破解难点一:探究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

7、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球与旋转体的组合,通常作它们的轴截面解题,球与多面体的组合,通过多面体的一条侧棱和球心、“切点”或“接点”作出截面图例1四棱锥SABCD的底面边长和各侧棱长都为,点S,A,B,C,D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体积为_解析如图所示,根据对称性,只要在四棱锥的高线SE上找到一个点O使得OAOS,则四棱锥的五个顶点就在同一个球面上在RtSEA中,SA,AE1,故SE1.设球的半径为r,则OAOSr,OE1r.在RtOAE中,r2(1r)21,解得r1,即点O为球心,故这个球的体积是.答案破解难点二:平面图形翻折问题的求解将

8、平面图形沿其中一条或几条线段折起,使其成为空间图形,这类问题称之为平面图形翻折问题平面图形经过翻折成为空间图形后,原有的性质有的发生了变化,有的没有发生变化,弄清它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地,翻折后还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不发生变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解决这类问题就是要据此研究翻折以后的空间图形中的线面关系和几何量的度量值,这是解决翻折问题的主要方法例2如图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ABC的中线AF与中位线DE交于点G,已知ADE是ADE绕DE旋转过程中的一个图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动点A在平面ABC上的射影在线段AF上;BC平面ADE;三棱锥AFED的体积有最大值ABC D解

9、析中由已知可得面AFG面ABC,所以点A在面ABC上的射影在线段AF上BCDE,且BC平面ADE,DE平面ADE,BC平面ADE.当面ADE面ABC时,三棱锥AFED的体积达到最大答案C破解难点三: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的主要类型有:(1)探索条件,即探索能使结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2)探索结论,即在给定的条件下,命题的结论是什么1综合法对命题条件的探索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证明;(2)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其充分性;(3)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探索命题成立的条件对命题结论的探索常采用以下方法:首先假

10、设结论成立,然后在这个假设下进行推理论证,如果通过推理得到了合乎情理的结论就肯定假设,如果得到了矛盾的结果就否定假设例3(2013东城模拟)如图,在BCD中,BCD90,BCCD1,AB平面BCD,ADB60,E,F分别是AC,AD上的动点,且(01)(1)判断EF与平面ABC的位置关系并给予证明;(2)是否存在,使得平面BEF平面ACD,如果存在,求出的值;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EF平面ABC.因为AB平面BCD,所以ABCD,又在BCD中,BCD90,所以BCCD,又ABBCB,所以CD平面ABC.又在ACD中,E,F分别是AC,AD上的动点,且(01),EFCD.EF平面ABC.(

11、2)存在CD平面ABC,BE平面ABC,BECD,BCD90,BCCD1,BD.在RtABD中,ADB60,ABBDtan 60,则AC,当BEAC时,BE,AE,则,则时,BEAC,又BECD,ACCDC,BE平面ACD.BE平面BEF,平面BEF平面ACD.所以存在,且当时,平面BEF平面ACD.方法2.空间向量法不论是对命题条件还是对命题结论的探索,利用空间向量法均可降低思维难度和计算难度,只要合理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标出各点的坐标,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根据题中要求可引入参数),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若有参数则解出参数),即可得出结果例4(2012淄博模拟)已知在四棱锥PAB

12、CD中,底面ABCD是矩形,且AD2,AB1,PA平面ABCD,E,F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1)证明:PFFD;(2)判断并说明PA上是否存在点G,使得EG平面PFD;(3)若P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45,求二面角APDF的余弦值解(1)证明:PA平面ABCD,BAD90,AB1,AD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A(0,0,0),B(1,0,0),F(1,1,0),D(0,2,0)不妨令P(0,0,t),则(1,1,t),(1,1,0),111(1)(t)00,即PFFD.(2)存在,设平面PFD的法向量为n(x,y,z),由得令z1,解得xy.n.设G点的坐标为(0

13、,0,m),E,则,要使EG平面PFD,只需n0,即0m1m0,得mt,从而满足AGAP的点G即为所求(3)AB平面PAD,是平面PAD的法向量,易得(1,0,0)又PA平面ABCD,PBA是P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得PBA45,则PA1,平面PFD的法向量为n,cos,n,从而二面角APDF的余弦值为.两类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策略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是数学试题中的重要题型,涉及数学中各部分知识,但主要是函数中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和数列中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涉及题型一般有两类:一是已知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相同的,首选方法是利用分离参数转化为求新函数、新数列的

14、最值问题,如果不能分离参数或者分离参数比较复杂时,一般选择函数的方法,通常利用函数的最值解决;二是证明不等式恒成立,在函数中一般选择以算代证,即通过求函数的最值证明不等式在数列中,很多时候可以与放缩法结合起来,对所证不等式的一侧进行适当放大或缩小,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一、函数中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函数是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主要载体,通常通过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考查等价转化思想、函数的最值或值域,对涉及已知函数在给定区间上恒成立,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等问题,大多数题目可以利用分离参数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或值域问题例1已知两个函数f(x)8x216xk,g(x)2x35x24x,其中k为实数(1)若对任意的x3,3,都有f(x)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