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分析和教学启示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590941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分析和教学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0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分析和教学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0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分析和教学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0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分析和教学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0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分析和教学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分析和教学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分析和教学启示(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试题分析和教学启示,平阳中学 余笃会 2010.03,高考试题的选择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基础 2、突出迁移 3、面向现实 4、体现区分 5、热点重复,一 、选择题试题几个亮点,本次试题的选择题部分也体现了高考题的特点。,一 、选择题试题几个亮点,1、注重基础: 随着高考试卷整体难度的调整和试卷长度的缩短,化学试题是越来越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这张试卷的选择题立足于基础知识,考查了原子的构成及化学键的类型,离子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原电池和电解池等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还有有机官能团的性质;镁、铝、

2、氮、硫、氯等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基础知识。例如本卷中的第9题和第10题。,9、下列事实与结论相符且正确的是 A、100mL0.1molL-1AlCl3溶液中含有Al3+数目为 0.01NA(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 B、KSp(BaSO4)=1.0710-10,KSp(BaCO3)=2.5810-9, 所以不能将BaSO4转化为BaCO3 C、常温下,PH=11的NaOH溶液和PH=3的CH3CO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c(CO32-)c(HCO3-)c(OH-)c(H+),难度系数约为0.76,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的漂白原理: Ca2+2ClO-+CO2

3、+H2O=2HClO+CaCO3 B、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H4HSO4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Ba2+OH-+H+SO42-=H2O+BaSO4 C、用铁做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2O=H2+Cl2+2OH- D、FeSO4溶液中加H2O2溶液: Fe2+ H2O2 +4H+=4H2O+ Fe3+,电解,难度系数约为0.79,(09上海)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 Ba2+OH-+H+SO42- BaSO4+H2O BCuSO4溶液吸收H2S气体; Cu2+H2S CuS+2H+ C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Al3+4NH3H2

4、O AlO2-+4NH4+2H2O D等体积、等浓度的Ba(OH)2稀溶液与NH4HCO3稀溶液混合: Ba2+2OH-+NH4+HCO3- BaCO3+ NH3H2O+H2O,(09海南)同一短周期的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质的化学活泼性:WXYZ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WXYZ C单质的氧化能力:WXYZ D元素的最高化合价:WXYZ,2、突出迁移: 这次试卷的选择题重视基础,但不是就基础考基础,而是注重基础的延伸与拓展;注重课本知识的综合和应用。例如“镁原电池” 就是课本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的灵活迁移。,12、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无污染,且镁

5、原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使镁原电池越来越成为人们研制绿色原电池的关注焦点。其中一种镁原电池的反应为: xMg+Mo3S4 MgxMo3S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Mg - 2e- = Mg2+ B、放电时,Mo3S4发生氧化反应 C、放电时过程中Mg2+向正极迁移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MgxMo3S4 2xe- =xMg2+Mo3S4,难度系数约为0.87,(09浙江)12.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 L

6、i2Li0.35NiO2 2Li0.85Ni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e-=Li+ B.充电时,Li0.85NiO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C.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D.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3、面向现实: 高考试题不拘泥于大纲,引导学生注意社会实际问题,用化学视角观察现实问题。试题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重视化学与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科技等方面的联系。本次试题的第7、11、12都体现了面对现实的特点。,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和DNA都是提供人体能量的重要物质基础 B、塑料管材、奶瓶、食物保鲜膜、大棚塑

7、料薄膜等主要材料是聚氯乙烯 C、SO2、NO2、NO、氟氯烃、CO2等均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物质 D、氢键、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和共价键均为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难度系数约为0.76,(09江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下列做法不利于食品安全的是 A.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 B.在食用盐中添加适量的碘酸钾 C.在食品加工中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 D.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 残留量,11、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日本科学家下修村和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而分享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经研究发现GFP中的生色基团

8、结构如题所示,下列关于GFP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B、该有机物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C、该有机物与溴水既能发生加成,又能发生取代反应 D、该有机物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难度系数约为0.90,4、体现区分: 虽然高考试题难度下降,但其作为选拔性考试的性质决定了高考试题要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本次试题的第8、13都体现了体现区分的特点。,8、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难度系数约为0.47,13、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1molL-1HCl溶液里,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再往溶液里加入1molL-1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

9、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Cl溶液的体积为80mL B、a的取值范围为0a50 C、当a值为30时,b值为0.01 D、n(Mg)/n(Al)的最大值为2.5,难度系数约为0.67,5、热点重复: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中基本知识、基础概念、理论的重点、热点重现率高。但这种连续和重复不是简单的连续和重复,渐变和创新贯穿其中。本次试题的第10题体现了体现热点重复的特点。,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的漂白原理: Ca2+2ClO-+CO2+H2O=2HClO+CaCO3 B、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H4HSO4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Ba2+OH-+H+SO42-=H

10、2O+BaSO4 C、用铁做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2O=H2+Cl2+2OH- D、FeSO4溶液中加H2O2溶液: Fe2+ H2O2 +4H+=4H2O+ Fe3+,电解,难度系数约为0.79,离子反应和方程式 (09宁夏)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例子方程式是 A. 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2: Ca2+2ClO-+CO2+H2O =CaCO3+2HClO B. 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SO2: Ca2+2ClO-+SO2+H2O= CaSO3+2HClO C. 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 HCO3-+Ca2+OH-CaCO3+H2O D.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

11、Fe2+4H+NO3-=3Fe3+NO+2H2O,(09江苏)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碱性溶液中:K+、Al3+、Cl-、SO42- B.含有0.1 molL-1 Fe3+的溶液中: K+、Mg2+、I-、NO3- C.含有0.1 molL-1Ca2+的溶液中: Na+、K+、CO32-、Cl- D.室温下,PH=1的溶液中: Na+、Fe3+、NO3-、SO42-,二.选择题的备考启示 习题教学复习:发散提炼反思 在化学复习中,我们反对题海战术简单重复的无效劳动,但适量的练习对知识点巩固和能力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做题时要善于对一道试题进行多角度的深入分析。要对解

12、题方法进行归纳和优化,从中提炼解题规律。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设问培养问题意识,既此题的情景条件是什么?题源在哪?考查哪些化学知识和化学思想方法?形式、条件能作何改变?有无其他解法?哪一种解法最优?解题后的反思最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和巩固相关知识。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悟出解题思路,悟出思维方法,悟出知识规律。,三 、4个大题的亮点过程与方法,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开始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与“目标立意”转化。在坚持以教材为本、重视对化学基础知识和课本主干知识的考查以及关注现实、重视考查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社会进步的科学价值的同时,更加突出新课标、新理念,突出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这一导向值得广大师生

13、关注。 本次试卷中的4个大题,都有强烈的“过程与方法”的色彩。,新高考的“能力立意”值的关注,2009年全国()与五省实验区高考题中考察“过程方法”的试题比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在重视传统“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融入新课程提出三维目标,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能力,突出问题探究,抓住化学上的重要问题和现实重大问题的内在联系,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对化学知识作出解释和判断,进而实现“双基”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结合。 27题以新型燃料甲醇的制取途径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的运用过程和方法等;2

14、8题以聚合硫酸铁这种新型水中的絮凝剂制取途径为背景,结合实际问题运用电解质溶液原理等知识来解决的能力;,四、高考化学“过程与方法”试题的复习启示,高考考试命题指导思想要求: 一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要求考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分析解决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问题。,1、重视化学主干知识的形成 例如: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体现复习的学习方法,既从属类、主要元素化合价、特殊性掌握物质的性质。 要避免将概念、原理、方法绝对化如原电池原理复习,四、

15、高考化学“过程与方法”试题的复习启示,2、关注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方式,高中化学标准给化学探究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要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学会探究方法,培养问题意识,发展探究兴趣,提高探究能力,获得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运用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一些化学问题。,四、高考化学“过程与方法”试题的复习启示,3、强化数据图表分析处理能力的训练 能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数据和各种信息、提示、暗示),按题设情境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能运用此规律进行推理(收敛和发散)的创造能力。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选择和评价的能力。,四、高考化学“过程与方法”试题的复习启示,总之,在总复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关注知识的形成,学会知识规律总结,寻找科学的解题方法,提高“过程与方法“的解题能力。,四、高考化学“过程与方法”试题的复习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