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上语文导学案:十 社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2590418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上语文导学案:十 社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七上语文导学案:十 社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七上语文导学案:十 社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七上语文导学案:十 社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上语文导学案:十 社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上语文导学案:十 社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 社戏鲁迅【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字词的掌握并运用。了解作者的生平、著作等。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本文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优美语句的作用。【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 童年是美好的,我们在童年经历的件件有趣的事情,听到的各个奇妙的童话,唱出的首首稚嫩的歌谣,直至今天我们都还记忆犹新,都还怀有种种快乐与欣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社戏一文,看看作者对于这段往事是否怀有与我们一样的情感体验。2作者链接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

2、,思想家和革命家。一生著作很多,有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都收在鲁迅全文集里。3梳理生字词:归省 行家 惮 絮叨怠慢 撺掇 凫水 潺蕴藻 家眷 漂渺 踱来踱去 撮 棹 楫【自主合作展示】一、认真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你读过后觉的作者在文中融入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文中的“我”是不是鲁迅?(学生交流展示)3.理清文章结构:线索二、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一)作者对自己的这段经历的总体评价是什么?、真的这戏就很好看吗?豆就很好吃吗?不好看,也不是那么美味。戏不好看:正面a、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没翻。b、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c、最怕看“老旦”,并不停地唱着。侧

3、面:写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动作神态描写。豆子不那么美味:偷了豆子,放了油盐煮熟了,用手撮了吃。(没有好的工具,也没有好的调料。)、戏不好看,豆也不美味,“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首先缘于我当时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心理,二是因为那里景美(自然美),最关键的是人美(人性美)。()、缘于我当时的独特的心理看社戏是我最盼望的,是我焦躁、失落、伤心之后得以实现的愿望。a.作者是怎样描写“我”看戏前的心理的? (三次波折) 课文抓住心情急剧变化来写。先是“盼”,接着是“急”,“急得要哭”。然后是猜:“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样把儿童特有的焦躁心情

4、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了。进而“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写进了我的失落与伤心,小伙伴们高兴地讲戏,却“只要我不开口”,同时从不同的角度渲染:母亲的为难,外祖母的察觉都突出了我当时的伤心之情。 b.当所有的难题解决了以后,我能够去看戏了,我是怎样的心情?(三次转机)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愉悦、喜悦之情。()、景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A.平桥是乐土:a、平桥村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我心中又是个什么样的地方?b、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我”在那里受到“优待”。(钓虾“归我吃”;坐船“在舱中”;和年幼的小孩“剥豆”;六一公公送我罗汉豆。) 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

5、书。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有“最聪明的双喜”,有乐于助人的桂生,有公而忘私的阿发。)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掘蚯蚓”、“钓虾”;放牛;看戏;偷豆、吃豆。)c、为什么要写乐土之乐?文中写“乐土”之“乐”是要反衬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不乐,表达了“我”对封建教育的反感,同时也反映了农村孩子的天真、友善和直爽的性格。B.江南水乡独具魅力:月下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等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江南水乡的特色。 a. 去赵庄看戏的途中,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夜行船的美景的? 讨论归纳:嗅觉:(清香、水气) 视觉:(淡黑的起伏的群山,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听觉:(横笛,宛转,

6、悠扬) 想象:(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心理: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表现了自己陶醉于这样的自然美景之中) b.为什么说连山像铁的兽脊似的踊跃向船尾跑去? 运用比喻的手法,既形象真切,又突出了船行之快,也突出了我急切兴奋喜悦的心情。c.我在去看戏的途中产生过什么错觉?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把途中的“松柏”误认为是赵庄;把渔火误认为是戏台上的灯火。作用:使情节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急于去赵庄看戏的心情。d.这段描写的特点、作用?特点:从感觉入手,描绘了豆麦、水草的清香、淡黑起伏的连山、皎洁的月光、闪亮的渔火、宛转悠扬的笛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写得有声

7、有色有味,更有情。写连山,以动写静;写笛声,以声传情;写渔火,由远及近。作用: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e.至于“深夜归航”的描写又怎样呢?为什么说“航船”像条“大白鱼”呢?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 语句是从赵庄回平桥村途中社戏舞台的描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南水乡水雾弥漫,舞台灿烂斑斓的美丽景象,仍然表现了作者为此深深陶醉的心理。 “那航船,就像一条

8、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一句,作者写得带有童话色彩,烘托出了孩子们看社戏安全归来的高兴喜悦的心情。 总结:那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无边的豆麦,悠扬的笛声,仙境般的戏台无不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陶醉。(3)人美:主要以双喜、阿发、六一公公为代表 A.双喜:聪明能干,考虑问题周到,办事果断,很有组织能力和号召力,是个孩子王。 理由:真正把无船问题解决的是双喜(租不到船就借船) 解除大人疑虑的是双喜。(打包票,三条理由十分充足) 出发时,站在船头,水性最好,划船技术最熟练。安排船上的坐法很讲究,说明有组织能力。 第一个提出返航且大家都赞成,善于掌握大家的情绪。 告诫大家不要偷得太多,以免被大人

9、发现,说明他比较细心。 与大家商量对策对付八公公。 巧用“请客”对付六一公公。 B.阿发:憨厚淳朴,待人真诚。 让小朋友偷自己家的罗汉豆。 (憨厚“往来的摸了一回”“偷我们家的吧”) C.六一公公:朴实善良,热情厚道,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对别人却又那么慷大方。(嗔怪询问送豆夸奖) 结论:他们的办事能力,劳动本领,真挚的感情令人敬佩。 由此可见: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这段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充满了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二)交流探讨,巩固提高: 、社戏看题目似乎应该写戏,但文中大量篇幅写戏外的天地,是不是离题了呢?

10、社戏的题目放在戏上,按理说该写戏,但文章真正写看戏的内容并不多。用大量篇幅写了我对平桥村的热爱(以为是“乐土”)和因看不成戏的焦急心情,写了赴赵庄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归途中“偷”豆、剥豆、烧豆、吃豆和事后谈豆等事。这样花笔墨写,非但没有离题,而是紧扣主题的。因为社戏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写看戏反映“我”与农民少年的美好友情,歌颂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了我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正因为如此,戏的内容写得并不多(甚至并没有写出戏究竟好在哪里,相反倒写了许多对戏不满的内容),围绕看戏,选取了一些戏外的生活素材,这些材料都是集中反映主题思想的。结论:主题是

11、文章的灵魂,是统率材料的;材料是为表达主题服务的。、学习文中各种描写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例句及作用) 【反馈检测】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泊位( )呼吁( )剥豆( )豆壳( )湖泊( )吁气( )剥削( )地壳( )2简答。小说开头说“我”在平桥村受到“优待”,后又写“我”受到朋友们的“嘲笑”,这矛盾吗?为什么?在看社戏的过程中,双喜为什么要向“我”解释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从文中看,社戏看得“我”昏昏欲睡,豆也很普通,可小说最后却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是为什么?3阅读语段,完成下列练习。【甲】两岸的豆麦和河

12、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甲乙两段景物描写,哪段是写夜船去看戏的?哪段是写看完戏归航的?在文中找出两处依据。两段都描写了船

13、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解释文中下面两个词语的含义。依稀:_ 夜渔:_参考答案1b p y x bo b k qio2不矛盾。“优待”是好客,纯朴的表现,这里的“嘲笑”也同样是纯朴、天真、亲热的表现,说明他们亲密无间,毫无顾忌。双喜是因为铁头老生不翻筋斗,怕“我”不高兴,所以向我解释。表现了双喜的聪明、善良、善解人意。体味全文,可以发现“我”怀念的不仅仅是好豆好戏,“我”所怀念的是平桥村的孩子老人那种朴实真挚的感情,他们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和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过,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很少再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3甲段写夜航去看戏,乙段写看完戏归航。根据:甲段中“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渐望见依稀的赵庄”“似乎听到歌吹了”“料想便是戏台”;乙段中“可知已到了深夜”“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了”正面:航船就像大白鱼在浪花里蹿;侧面:连山仿佛是兽脊似的向船尾跑去,老渔父喝采依稀:隐隐约约;夜渔:夜间捕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