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散文家谈散文(导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2590245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散文家谈散文(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散文家谈散文(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散文家谈散文(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散文家谈散文(导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散文家谈散文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白鹭所表达的主题,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被人忘却的美”过程与方法多形式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歌颂对象的神韵而不拘泥于实际的独特的写作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白鹭这一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歌颂对象的特点 学习作者抓住歌颂对象的神韵而不拘泥于实际的独特的写作风格【导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被称为小杜的杜牧还有一首专写白鹭鹭鸶的诗:“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

2、就像一首诗。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来赞美它。现在我们先来阅读这篇文章,品味、感悟、欣赏,想一想他的文章中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二、 走进作者郭沫若(18921978),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家。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后改名沫若。四川乐山人。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创立了著名的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六部历史剧和大量诗文。三、 检测预习、加点字注音冷峻 真挚 淳厚 隽永 绮丽恬淡 睿智 铿锵 清澄 嗜好、词语解释寥廓:隽永:婉约:恬淡:博识睿智:铿锵: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想像文中的“

3、画面”,在头脑中形成总体印象,感受白鹭的美。 2、再读课文:要求学生通过诵读,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如何起笔,如何收束全文?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 在这些描绘中,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五、合作探究(1) 文章采取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2) 文章首尾圆合,赞美白鹭,从哪几个词语上体现出来,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3) 文章选用哪些材料来刻画白鹭?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 (4) 全文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 (5)学完这篇文章以后,给自己怎样的启示?六、精读品析1如何理解白鹭“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2点评下列语句。(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2)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3找出能透视全文主旨的句子。七、拓展延伸:这篇文章写法上是粗线条的,看似通篇信笔写来,无心结构,却又不蔓不枝紧紧围绕评论的对象。它没有一般评论文字的枯燥呆板,在随意性的文字中又蕴含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道理,正是这篇极具诗意的评论的最大特点。课后另找一篇散文,试着赏析之。字数3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