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2590241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重视,多媒体形象、直观、大容量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深入到各科教学之中。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我运用电教手段组织课堂教学,收到一定的效果。下面,谈谈体会和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组织课堂教学。 一堂英语课有一个好的课堂组织教学,将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在英语课前的分钟,我就开始利用电脑放英文歌曲,让学生跟着唱一些简单易学,节奏鲜明的儿童英语歌曲或是朗诵一些朗朗上口的英语小诗,让学生在一种

2、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英语的良好境界。抓住这一时机,我又在开始上课时的分钟之内,对学生进行语章训练,充分利用录音设备,多听标准的语音,让学生在语音的学习中,感知语音的优美,语调的自然流畅,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另外,录音机教学还能为锻炼学生的口语,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众所周知,学习英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无法感受它们的使用环境,尤其对于锻炼口语方面,这是非常不利的。而录音机恰恰能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一问题,把外教或原版的英文磁带放给学生听,让他们知道如何真正地利用外语进行对话交流,让学行进行模仿,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课后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朗读课文、对话表演的录

3、音录制下来,可以再现学生自身的声音特色,然后在全班播放,共同批改,取长补短,都能使学生趣味盎然地学习英语。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直观教学多优于一般的讲解。电教媒体所提供的图片生动形象,声音优美,文字清晰,它能把远的拉近,把虚的变实,把抽象的变成具体,把要讲授的知识用图形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利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手段进行听、说训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新奇感,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而且生动、形象的电化教育又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新授clock p

4、eniil-box cup等词时,我就把这些单词所表达的事物投放出来,当屏幕上出现了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画面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了屏幕上,这时,再教学whats this?Its a clock反复几次学生不仅掌握了单词拼读,理解了词义,还练会了whats_? Its_的句型。 又如:在教学What do you do everyday? 这一组对话时,我利用录像进行教学,在学生面前展示出某个学生一天所做的事情,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的接受新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话内容的理解,并且激发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热爱。通过一幅幅彩色画面,学习由抽象到具体,由枯燥

5、到形象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听说水平,使学生感觉到英语就在你的身边。 三、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能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效率。 由于事先准备了材料,在讲课过程中就可以突出重点、难点,反复讲解,如果仅凭教师板书,既费力又费时,很难做到尽可能地增大课堂容量,使学生认识训练受到限制。如果精心设制,运用投影或计算机等,教师所需时间缩短,容量增大,信息加快,并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使课堂教学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四、运用电教媒体,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英语教学以听、说、读、写为训练重点,听、说领先固然重要,但是笔头的巩固练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我总备一些透明的玻璃纸发给学生,在一节课听、说训练后,我就将教学重点、难点,化解成一个个练习题出示在投影片上,让学生加以巩固练习,学生先在所发玻璃纸上进行练习题的解答,而后,我再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放在投影仪上讲评,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这样有效地巩固了当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也可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并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电教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