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测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8256704 上传时间:2017-09-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语文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语文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语文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语文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语文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语文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语文测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1 页 共 6 页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4 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 分)闻一多先生目不窥园,足不下楼,u( )心沥血地从事唐诗研究。他手不 sh( ) 卷, qi( )而不舍。为了研究,他珍惜每一分光阴,头发零乱,也无 xi( )顾及。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z h)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反璞归真的体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 ;你要住在崖下, ;你要住在林间, ;你要住在村头, 这就是休闲山庄了。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可观石上生云可看水中腾

2、雾 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A B C D 43、根据提示,默写古诗。 (7 分)(1)山际见来烟, (吴均 山中杂诗 ) (2)苍苍竹林寺,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3)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春潮带雨晚来急, 。 (韦应物滁州西涧 )(5)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文学作品创作贵在创新求变,不应过分迷信古人,正如赵翼论诗中所说“ , 。 ”4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修改。 (2 分)2010 年,一场历史罕见的少有特大旱灾,袭向我国西南地区,造成河水断流、水井干涸、农田龟裂,群众生活

3、陷入危机。3 月 19 日到 21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云南省曲靖市,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慰藉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1)第处用词重复,修改意见: 。(2)第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5名著导读。 (5 分)在 的童年一书中,主人公 虽生活在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但他还是逐渐成长为一个 的人。而文中的那个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的人物是主人公的 ,这是一位 慈 祥 善 良 、 聪 明 能 干 、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的人物形象。因此这部作品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

4、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6、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考查。 (4 分)(1)戏曲的角色可分为 、 、 、 四大行当。(2 分)(2)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的形成。 (连标点在内不超过 30 个字) (2 分)京剧的前身是安徽剧。清乾隆五十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壶、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 。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剧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2 页 共 6 页二、 现代文阅读(24 分) (

5、一)(12 分)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

6、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7.用四个字或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这三段内容。 (2 分)8.第段中的“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2 分)9.请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至少 4 个),这些动词有何表达作用?(3分)10、第段写景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这段文字是从 、 、 、 等感官角度进行景物描写的。 (2 分)11. 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 分)(二)

7、 (12 分)浇 花 张丽钧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的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杂草。她笑了,在心里对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差了点!”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的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但他跑到阳台上,

8、却忍不住哭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待她跑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妈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妈妈见儿子绝望的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是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它拔掉了。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3 页 共 6 页不想儿子却说:“我天天看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杂草从垃圾桶里翻捡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

9、也是花儿,我怎么没有意识到呢?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儿子,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它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妈的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沾了光!”后来,妈妈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的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 ,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株浅笑1

10、2、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花儿”内涵的理解。 (2 分)13、下面的加点词用得生动传神,任选其中一句加以赏析。 (2 分) 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14、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段中画线语句“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的理解。 (2 分)15、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 分)16、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3 分)三、古诗文阅读(共 22 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 17-18 题。 (4 分)约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7、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

11、当的一项是( ) (2 分)A. 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B. 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C. 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D. 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18、这首宋诗描写了什么季节?描写了哪些景物来突出时令特点和地方特色?(2 分) (二) (10 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12、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9.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4 分)蒙辞以军中多务 卿言多务,孰若孤 及鲁肃过寻阳 肃遂拜蒙母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4 页 共 6 页20.用 现 代 汉 语 翻 译 下 面 的 句 子 。 ( 4 分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1、孙权、吕蒙、鲁肃这三个人物,你喜欢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2 分)喜欢的人物 喜欢的理由 (三) (8 分)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 ”即唤夜叉拔之

13、。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浮白主人笑林22加点词语解释(4 分) 既欲做人( ) 须将毛尽拔去( ) 即唤夜叉拔之。 ( ) 方拔一根( )23翻译句子(2 分)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24文中有一成语是 ,它的意思是: (2分)四、作文(3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许多时候、许多事情需要我们作出决定:一次赈灾活动,是否慷慨解囊;一次同学误会,是否有勇气说出消除隔阂的话语;别人遇到了生活的挫折,是否发去鼓舞对方勇敢面对的短信;自己面临新的机会,是否能够为自己“悍然”作主一次次难忘的决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我们永远值得珍藏的记忆。请以“难忘的决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 500 字;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5 页 共 6 页七年级下册语文参考答案 2011/05/16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4 分)1呕 释 锲 暇 (共 4 分,每字 1 分)2、C(2 分)3、(7 分)竹中窥落日 杳杳钟声晚 何人不起故园情 野渡无人舟自横 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4、(2 分)第处,将“少有”去掉;或将“罕见”去掉,在“少有”后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