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复习世界古代史学习辅导

超****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50KB
约18页
文档ID:82547319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复习世界古代史学习辅导_第1页
1/18

复习|世界古代史学习   内容概述九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讲述的是世界古代史的内容世界古代史的特点是时间跨度大、国家地区多,知识点繁杂世界是一本书,中国只是其中的一页教材用13个课时向我们展示了文明多元并存、异彩纷呈的古代世界,内容虽多,但很有条理首先,教材基本按照时间顺序(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先后)讲述世界各地的古文明,第一、二单元讲奴隶社会的古文明,第三、四单元讲封建社会的古文明其次,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前四单元基本围绕“东方”和“西方”来讲,具体来说,第一单元讲古代亚非文明(东方四大文明古国),第二单元讲古代欧洲文明(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第三单元讲封建时代的欧洲(西方),第四单元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东方)知识梳理一、东方文明的出现(奴隶社会的东方)   1900年,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提出了“四大文明古国”之说,沿用至今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是公认的古代东方文明的四大发源地四大文明古国分别产生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所以东方文明是大河文明   1.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产生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沿岸。

古埃及曾实现统一并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帝国,后来国家分裂并不断遭到外族入侵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古埃及代表文明成就有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等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规模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产生于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它的代表文明成就有《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在那里发现的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这些早期印度文明因不明原因衰亡而长期不为人所知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被称为“印度的毒瘤”   佛教是古代印度的代表文明成就乔达摩·悉达多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了佛教佛教主张“众生平等”,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古代中国文明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古代中国文明代表文明成就有甲骨文、青铜器、分封制等 二、西方文明的源头(奴隶社会的西方)   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都位于地中海沿岸,因此,如果说东方文明是“河生”,那么西方文明则是“海育”,是典型的海洋文明   1.希腊城邦   希腊半岛是古代希腊的主体,这里山岭纵横交错,平原支离破碎,环海多山,不便于各地区间的联系,影响了希腊的统一古希腊地区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城邦,雅典是其中之一这些城邦的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也是公民权的必要保障。

參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的宗教活动、节庆演出、文体竞赛都以公民为主体   2.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伯里克利通过改革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机制他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全体公民可以担任除十将军以外的所有官职;改革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成年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并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建立津贴制度,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等   3.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征服   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是世界古代史上两个非常重要的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一代军事天才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辉煌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古罗马也取得了一系列了不起的文明成就,如罗马式建筑、罗马法、拉丁字母等,但最引人瞩目的是古罗马人在军事上的成就,他们取得了布匿战争等对外战争的胜利,罗马城邦最终发展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地中海也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4.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古希腊不仅开创了民主政治,古罗马也不仅缔造了横跨三洲的罗马帝国,它们在文学、哲学、科学、史学、法学、体育等各个方面都建树颇丰,代表成就有《荷马史诗》、《掷铁饼者》、《十二铜表法》、儒略历等,涌现出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众多思想家、科学家 三、封建时代的欧洲(西方)   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蛮族”的侵扰下走向灭亡,落后战胜了先进,野蛮战胜了文明,西方文明发生了大倒退欧洲人用“千年黑夜”来形容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文明倒退1.法兰克王国   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国家,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在高卢地区的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不再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8世纪,法兰克国王丕平之子查理继位后四处征伐,王国的版图大大扩展,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

查理支持基督教的发展,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2.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1世纪,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古代犹太人多次反抗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遭到血腥镇压人民把希望寄托于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生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原罪观与救赎论早期基督教是穷人的宗教,教徒长期遭到迫害后来,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的态度发生了变化313年,罗马皇帝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具有合法地位4世纪末,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   基督教对政治有着独特的理解它主张基督徒一方面要服从代表上帝权威的教会,另一方面也要服从世俗国家的权力,即“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神的物当归给神”这些观念深入人心,对欧洲法律、政治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教权与王权在冲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立的局面,集中表现为“授职权之争”1122年,双方达成妥协,签订《沃姆斯和约》,教皇获得了对高级教士的任命权。

同时,划定了教权与王权各自的管辖范围两种权力体系的并立、相互制约和监督,有效地防止了极端的神权政治或绝对的君主专制的出现   3.西欧庄园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典型的庄园中有一幢大屋或城堡,由田地、农舍、牧场和林地所包围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庄园都能自给自足庄园从9世纪开始逐渐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庄园的主人是领主,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农民和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直接经营的“直领地”和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公用地”   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4.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时代的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从10世纪起,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领主的统治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他们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手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自治对中世纪大学的生存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5.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又延续了约一千年,直到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曾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查士丁尼继位后,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织人员编成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四、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东方)   500年—1500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这一千年西方文明黯淡无光,宛如漫漫长夜与此同时,东方文明却大放异彩,中国经历了隋唐宋元四个强盛的王朝,东方还出现了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   1.古代日本   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6世纪—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攽给公民,六年一攽,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地方豪强为了自保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