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建设情况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25375 上传时间:2017-05-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禹州市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建设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禹州市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建设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禹州市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建设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禹州市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建设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禹州市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建设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禹州市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建设情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禹州市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建设情况禹州市人民政府禹州历史上是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河南禹州、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江西樟树)之一,现在又拥有是国家一部两局批准的中药材专业市场,素有“药都”之称;药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药王孙思邈长期在禹州行医采药,死后又葬在禹州,禹州人建祠堂纪念,留下了“医不拜药王不灵”传说;禹州人继承和发展了雷公的中药材加工炮制方法,加工炮制技术精良,留下了“药不经禹州不香”的美誉;禹州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北部、西部、西南部群山环绕,山前丘岗起伏,中部和东南部平原广阔,地形地貌是中国的缩影,特殊的地貌特征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域,造就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盛产药

2、材 1084 种,在国家中药资源普查中,国家重点普查的 363 个品种,禹州有 147 个,占 40%;河南省统一普查的 351 个品种,禹州有 225 个,达 64%;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禹密二花、禹粮石、禹州漏芦、会全虫、淮地黄等 30 余种道地药材质地优良闻名遐迩。自唐宋以来,禹州山区多以种药、采药为生,农民素有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的习惯,懂得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加之又有河南唯一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材的生产、加工、流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来,禹州市委、市政府把中药经济的发展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重要措施,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一、禹州

3、中药产业的现状悠久的中医药文化和本土的优良条件,造就了禹州“药都”的地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药都”优势,把中药材种植作为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确立了中药业的主导产业地位。提出了“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把药材生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列入林业规划,与城镇绿化、景区建设和山区小流域治理相结合。以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加工为起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中药制药企业和药商为依托,以培育主导产业为目标,按照 GAP 的要求,加强与大型制药企业、加工销售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按照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药商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高标准、高起点发展禹州中药

4、产业”的指导思想。市中药办先后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手,建立了禹州中药信息站,实现了全国 17 家中药材专业市场联网;并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联合,创办了中国中药信息杂志,免费为我市药商刊登供求信息;与移动公司合作,开通了中药材信息平台,免费为药农提供药材信息服务;从大学生中招录了 50 名中药材专业人员,建立健全了中药材信息技术服务网络;起草、备案了中药材系列26 个河南省地方标准,填补了中药材生产无标准可循的空白,使禹州的中药材标准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市中药办对全市药材资源调查考证,澄清了 30 余种质地优良闻名遐迩的道地药材。有的被古代本草在药材名前冠以地名,即“禹”字头;有的因禹州历史上

5、是药材的集散地,药材庙会享誉海内外,而被冠以“会”字头;还有因禹州地处淮河上游,在药材名前冠“淮”字头。出版了禹州地产药材一书,2006 年 10 月 22 日,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三种道地药材取得了道地药材原产地地标志保护,在全国县级名列前茅,确立了禹州中药材的知名品牌。市委、市政府把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作为提高“药都”品位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了无公害中药材种植标准化体系,为中药材进入中药企业和出口开辟了绿色通道,吸引了浙江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浙江桐乡春发菊制品有限公司、上海益寿金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上海怡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鸿运贸易有限公司、桂林“三金制药”等众企业到禹州建立中

6、药材生产基地。高标准建成了鸠山乡 5 万亩杜仲基地,山货乡 3000 亩牛蒡子和 2500 亩杭白菊种植基地,郭连乡 2000 亩紫苏种植基地,朱阁乡千亩生姜、千亩湖桑、800 亩迷迭香、500 亩菊花种植基地,神垕镇灵泉寺 3000 亩金银花、木瓜种植基地,苌庄乡刘志远墓景区的千亩金银花种植基地,文殊镇千亩银杏基地,古城镇千亩禹白芷种植基地,花石乡千亩夏枯草、半支莲种植基地,顺店镇的 5000 亩药材生态园,方岗乡和火龙镇的两个桔梗专业村等,建成了山货乡电脑农业示范站,2005 年 6 月国家民委在此召开了由22 个省市自治区参加的中药材生产现场会。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 32.5 万亩,产值近

7、 5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近 300 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市委、市政府把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和中药材加工企业的发展作为拉动药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建成了占地 300 亩的大型现代化的“中华药城” ,恢复了中断多年的药交会,并将药交会发展成“中医药文化节” ,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有效的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2006 年底,拥有药商 500 余家,从业人员 3000 余人,上市品种 2600 种,年交易额 10 亿元以上,仅次于安国、亳州而位居全国 17 家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第 3 位。2002 年将禹州制药厂改制为禹州市药王制药有限公司,迁址于孙思邈“一针救二命”之处的八里岗,并在全省率先

8、取得 GMP 认证。如今“药王制药”已成为河南五大中药制药企业之一,生产 120多个品种,其中 48 种为国家处方药,34 种为国家甲类非处方药,26 种为国家乙类非处方药;有 72 种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54 种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产品畅销国内外。 “活血壮筋丹”是祛风、活血、壮筋、止痛的良药,中医药界称其为“仙丹灵药,有起死回生之功” ;“中风回春片” 具有活血化淤、舒筋通络、调整阴阳平衡之功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均被收入全国中成药处方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颁标准 ,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以其显著的疗效曾被作为清宫“贡胶”,咸丰帝的懿贵妃怀

9、胎时患有血证,户部侍郎陈宗推荐用禹州“福兴公”药店所产的阿胶,保住了帝同治,慈禧太后特赐“福” ;现在药王制药又被国家定为“九天阿胶”生产基地。近几年发展起来禹州本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技术提取多种中药有限成分,产品销往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被河南省科技厅列入河南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外具有极高的知名度。此外,银梅饮料有限公司、九源堂制药、智康调味品有限公司、横山银杏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中药加工制药龙头企业也都为中药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提升了中药产业化水平,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继承和发展禹州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禹州市委、市政府组织技术人员对禹州市的中药传统炮制方法进

10、行挖掘整理,出版了禹州中药传统炮制一书。市中药办起草、备案了无公害中药材通用技术要求 (DB41 283.4)和无公害中药材炮制通用技术要求 (DB41 283.5)的河南省地方标准,规范了利用现代技术和遵古炮制原则相结合的炮制方法,使禹州技艺独特、制作精细的饮片加工及炮制技术得到了传承和发展。青山饮片厂在河南率先取得 GMP 认证,金地饮片厂取得了生产许可证,禹州饮片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由于禹州中药加工技术技术精良,吸引了不少外地企业来禹州从事中药材加工业。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文化的挖掘保护。市中药办公会同有管部门,把挖掘整理禹州中医药文化作为树立与州药业形象,弘扬

11、药业历史,促进药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先后整理出版了禹州地产药材 、 禹州中医药文化 、 禹州传统中药炮制 、 中原中医文集 、 中华药王孙思邈 、 苍生大医孙思邈 、 禹州中药志等专著,既保护了禹州悠久的中医药文化的知识产权,又弘扬了禹州中药业历史,提升了禹州“药都”的品位。 二、中药产业存在的问题禹州市的中药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着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药农效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国家政策导致中药市场萎缩 近百年来,我国几乎全盘接受了西方文化,西洋派学者把中医药理论视为“糟粕”和“伪科学” 。1929 民国内政部卫生专门委员会委员余云岫提出废止旧医案 ,要彻底消

12、灭中医。民国教育总长汪大燮提出:“余决意今后废除中医,不用中药。 ”1914 年教育部发文,禁止中医办学。新中国成立后,也有人认为中医是封建医学,应随着封建社会的打倒被打倒。尽管毛主席批评了这种错误做法,撤了王斌、贺诚的卫生部副部长职务,提出“中西医结合,西医学习中医” ,但直到今天,还有人主张要中医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民国初年,我国有中医 80 万人,1949 年降至 50 万,现在只有 27 万人,且只有 10的中医开汤药处方,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全国不过 3 万人。由于受中医减少的影响,导致中药的用量逐年下滑。尤其是 2003年来,全国中药材市场疲软

13、。日本的“汉方医药”和韩国的“韩医药”均来自中国,中医药在那里却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日本和韩国在国际市场上各自占据了 15%的中药市场,而我国所占的比例只有 5%。2.中药制药、加工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 安徽亳州与我市一样,历史上都是药材集散地,现在又有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材种植面积高达 100 万亩,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来源于中药业。而亳州药业发展的成就是因为拥有一大批中药材加工销售企业,大型的“华佗国药集团”和 38 家取得 GMP 认证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及星罗密布的保健品加工厂。而我市虽有一家制药企业、两家饮片加工企业和一家中药提取企业,但是规模小,消耗地产药材能力有限,拉动药业产业发展的能力

14、弱。3.对中医药产业的认识不到位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等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们“返璞归真,崇尚自然”意识的增强,天然药物国际市场的地位不断升温,中医药国际化的时机已经成熟。面对良好的机遇,很多地区都把中药材生产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尤其是西部开发的 11 个省、市、自治区,借助国家对西部开发的扶持政策,都把中药材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中药材已由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市场需求对中药材的发展约束作用越来越强。而我市部分乡镇、部门对中药材生产的认识不到位,对中药材生产存在畏难情绪,药材种植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更谈不上去主动想办法、找市场。4.农民的小农意识亟待解 我市的广大农民祖祖辈辈都是以种粮食作

15、物为生,加之中药材价格千变万化、近年来粮价上涨,种粮效益增加等原因,不少农民仍死守种植粮食这一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药材面积的扩大。加之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春旱频繁的气候特征,给中药材种植带来了严重困难,影响了中药材面积的扩大。 5.产业化程度不高 我市中药材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中药材专业市场虽然硬件设施全国一流,但软件建设滞后;没有仓储条件,大宗药材储存在亳州和安国市场。全国药材市场的调查显示,禹州市场销售的大货量高于亳州,大货的去向主要是制药企业,而药厂进货需要正规发票,导致禹州卖货安国、亳州收税的局面,不仅影响到药商对地产药材的收购,还使大量的税收流失。加之银行、邮政及药材的管理部

16、门没有入住等原因,服务功能滞后等原因,也影响到企业建基地、药商联农和产业化的发展。三、今后应做的工作当前,中药业的发展正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形势下,禹州中药业的发展,要在确保药农利益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提升为重点,加快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进程。 1.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群。首先是用产业化经营来带动中药业经济的发展。其核心是培育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其二是加强与外地大型知名企业的联合。利用我市中药材种植、加工的优势,以优惠的政策和宽松的环境吸引国内外中药制药、加工、销售企业来禹办工厂、建基地,实施订单药业,确保药农的种植效益。其三是鼓励现有制药、加工和销售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引进技术设备或资金,嫁接改造,尽快形成主业突出、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市场份额高的加工企业集团,使其真正成为推动禹州中药材产业化的骨干力量。2.完善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功能和中药材信息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市场的软硬件功能,建设中药材储备仓库,设立中药材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