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1.2生物的生活环境 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2525268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1.2生物的生活环境 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1.2生物的生活环境 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1.2生物的生活环境 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1.2生物的生活环境 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1.2生物的生活环境 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1.2生物的生活环境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1.2生物的生活环境 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课题:第一章第二节 生物的生活环境 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且他们是不同的。能力目标:通过生物栖息地类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情感目标:认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树立环保意识。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激趣探究”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好生态环境,需要学好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

2、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建立起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教学重点: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教学难点: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是不同的。课前准备教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另外准备一个地球仪。学 生: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中各大星球及地球自然环境的有关资料。板书设计:第一节 生物圈一、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 大气圈的下层 整个水圈 岩石圈的上层二、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教师

3、通过课件展示上节课学过的主要知识进行提问。1、 自然界中的生物人们通常将它们分为什么?2、 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学生回忆、看书等,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二、新课导入:天上是否住着神仙?月宫中是否有寂寞的嫦娥?用课件展示太空画面及优美的自然风景图片,学生在欣赏美丽画卷的同时,设问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呢?从而引出课题:生物圈与栖息地。三、自主学习:知识点1:生物圈1、概念:有 的圈层。2、范围: 的下层、整个 和 的上层。3、生物圈之所以能适应生物的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 、 、 、 等。知识点2:栖息地1、概念:生物圈内生物生存、 的场所。2、栖息地型: 、 、 、 、

4、等、。3、 或 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破坏栖息地的重要因素是 。4、决定栖息地类型的主要环境因素: 、 、 等。5、比较孔雀与野大豆的栖息地有何特点?栖息地名称栖息地特征生存的其他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孔雀野生大豆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结论: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生存需要,所以不同的栖息地是 的。来源:gkstk.Com四、合作探究:探究任务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根据课件上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图片,结合观察学生自己手中的地球仪,明确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讨论:1、这三个圈层各有哪些特点?2、在这三个圈层中都有哪些生物存在?探究任务2: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

5、观察课件上的几种生物的图片,讨论:1、这些生物生存需要的条件是什么?2、为什么生物圈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发言,然后师生共同总结。那么,将来人类能否移居月球呢?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知识,不断实践,提高能力,将来报效祖国。来源:学优高考网3、是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命存在呢?学生通过思考可知,地球上有的地方就没有生物。比如:在天空的最顶部、在海洋的最底部、在地球的最里面。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介绍自己采用的收集方法。小组内探讨所收集的资料,分析缺少什么条件,小组向班级展示讨论成果,通过具体事例得出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生活条件。结论:

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探究任务3:(1)比较孔雀与野大豆的栖息地有何特点?栖息地名称栖息地特征生存的其他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孔雀野生大豆结论: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生存需要,所以不同的栖息地是 的。观察图1.1-6的图片,分析图中生物的栖息地类型,思考问题。(2)图中所示4种生物的栖息地各有什么特点?(3)你能说出某一栖息地在中国的位置吗?(4)如果上述栖息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对其中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全过程由组长组织,小组的集体思想由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各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并得出结论。出示森林、湿地、农田、

7、城市四种栖息地的图片,分析其特点,想一想,哪一种栖息地最容易被破坏?从而了解城市生态的脆弱性,为知识的迁移深化做好准备。五、知识总和、迁移深化 1、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总结知识点。 来源:gkstk.Com2、出示课件,播放大气污染、固体垃圾污染、河流污染、土壤沙化水环境被破坏、稀有动物濒临灭绝等具体的栖息地被破坏的图片,感受栖息地对生物的重要性,让学生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增强危机意识。3、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是什么因素导致生物栖息地的破坏。结论:(1)人类的行为:掠夺式的开发、不合理利用(2)自然灾害:干旱、地震、火山喷发等4、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森林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为此提出具体

8、的环保措施,立志做一名环保志愿者,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六、当堂测试1、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 B、生物圈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C、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D、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2、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 )决定的。A、 土壤类型B、 温度 C、 湿度 D、 以上三项均是3、人类的主要“立足点”是( )A、水 B、空气 C、土壤 D、营养物质4、 下列各种动物中,不生活在我国海南省热带雨林的是( )。A、云南兔 B、 穿山甲 C、 白臀叶猴 D、 大熊猫5、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 )。A、

9、蚯蚓要见阳光 B、 土壤中温度太低C、蚯蚓要寻找食物 D、 土壤中缺少氧气6、将来的你, 如果和宇航员一起乘坐宇宙飞船飞向太空旅行。 那时, 你已经脱离了生物圈这个圈层, 但你必须从生物圈中带上足够维持你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这些物质最起码应该包括( ) A、 氧气袋、矿泉水、各种吃的B、太阳能电池、保暖内衣C、 宠物猫、电脑、光盘 D、驱蚊器、盆花、照相机7、 各种动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野鸭趾间有蹼是对哪种生活的适应( )A、 沙漠B、 水中C、 陆地D、 空中8、生物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继续学习,不断探索,理智地运用科技成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认为下列哪

10、一项是错误的( )A、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必须控制人口的膨胀B、西部大开发中,实施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可改善生态环境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我国地大物博,物种繁多,生物资源丰富,可以任意开采9、孔雀栖息地的特征( )。A、光照充足 B、雨量充沛 C、气温较高 D、以上都是10、野大豆栖息地的特征( )A、四季分明 B、雨量适中 C、营养供给充足 D、以上都是11、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 )厚的范围内。A、100米 B、10米 C、1000米 D、10000米12、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人与

11、生物圈”的研究计划,其目的主要在于( ) A、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B、保护生物圈内的各种生物 C、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 D、防止生物圈遭到破坏13、把下列生物与其他在生物圈中生活的层用线连接起来。a.蜂鸟b.蚯蚓 A.大气圈c.蝙蝠d.带鱼 B.水圈e.海豚 f.野猪 C.岩石圈1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提到了那些生物?你能说出这些生物生存需要哪些条件吗?教学反思:立足课本内容,加强实践创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本课实践创新内容的设计及实施,有利于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了

12、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而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可以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在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展示学生的才华,激发灵感,同时可以使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激励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进行指导,力争做到每个学生都要有任务,而且分工明确,以免使合作学习成为困难生的避风港。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探究,使学生感到真切、自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加强责任意识,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上通过对环境污染及资源破坏事例的分析,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使他们认识到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才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