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6课驶向未来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2494510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6课驶向未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6课驶向未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6课驶向未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6课驶向未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6课驶向未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6课驶向未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6课驶向未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6课驶向未来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6课驶向未一、教材分析驶向未来本课驶向未来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为主的课目。面对我们即将到来的一个汽车时代,现代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比我们想像大得多的兴趣,他们积极关注各种新式汽车的造型、性能,驶向未来他们经常在自己文化作业本上反复勾画着自己心目中未来城市的终极时尚赛车、海底来去自如的深水潜艇、太空世界超越光速的巨型飞船。如何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资源,这是美术教学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教材驶向未来列举了交通事业中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观念和设想,启发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畅想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从陆地、海洋到太空,结合功能、造型和制造,以及

2、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等方面,引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憧憬人类未来的生活图景。同时教材通过设置的学习活动围绕对交通工具的调查了解、设计想像和模型设计的制作,培养学生面向现实、展望未来的设计意识。教材的个活动就是通过交流信息,谈谈你对未来具有某种功能的交通工具的设想。这种活动一般不宜支撑一个课时的教学,主要的目的还是一种教学情境的建立,并积极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做铺垫。教材接着设置了一个课前考察某种交通工具的功用和造型特点的活动,目的是希望学生根据亲身的产品调查资料来着手设计。实际教学中可以考虑在“活动一”的前面布置,效果或许更好,更能提高“活动一”的信息交流质量。在这个活动中

3、,还提出了绘制草图表现自己的想像,并制定制作计划的要求。教材上对应提供的教学范例图片可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设计草图的基本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教材强调了个性化的设计倾向。这是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关键,也是指导学生设计思路的一种引导方向,更是体现现代设计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教材最后的一个学习活动定位在选择简易、适合的材料和工具以及现实可行的制作方法,尝试制作交通工具的模型。这样的设计,突出了编者希望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设计意识的考虑。与前一个学习活动相区别,模型制作的活动更加突出了造型设计与功能实用之间的统一问题。教师强化这点,可以引导学生具有更加理性的设计思想,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科学

4、地思考设计问题。尤其是在设计中积极提倡学生关注能源、环保等直接关系到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关照,符合积极推动社会进步的宗旨。设计模型从设计到制作完成,是一个比较艰难的工作过程。为此,编者在活动设置中提出了分组制作的要求。活动本身的难度要求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积极地分工协作,才能较好地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一件交通工具的设计与制作。教材上分别针对学习活动中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设计制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个性特点等设置了评价指标。“资料库”介绍了工业设计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兴趣提供了学习途径。“学习大空间”列举了仿生学的有关资料,一方面提示人类的创造与生存环境的关

5、系,男一方面开阔视野,拓展学生横向思维的空间。二、教学目标能够认识交通工具在人类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初步了解交通工具的功能、造型、制造要求以及相互之间的基本关系。能够想像人类未来生活中交通工具的造型特点及功能要求。能够在模型设计制作过程中分析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究解决、完善的方法。三、教学思路教学分三个课时进行,想像和创意、制作模型、展示和交流。课前布置学生针对身边交通工具的造型与功能的统一性展开调查了解,或者对感兴趣的交通工具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通过影像资料导入课题,根据教材选用的未来交通工具图片,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议论,如:新型列车流线型的造型,产生升力、在行驶中保持平

6、稳的双翼,涡轮发动机,给轨道供电的太阳能装置;连接地球表面与同步卫星之间的升降机轨道使用什么特殊材料,怎样解决晃动的难题;太空飞船使用什么燃料;海上客车是怎样悬浮在水面上的等等。这些问题学生有些可以讨论并获得一些结论,有些则较大超出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范围。这是正常的情形,关键是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始终关注与思考交通工具功能与设计的统一。这种观念是贯穿本课的一个核心思想。或者也可以以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为线索,如:两轮与四轮的车辆在功能上的一致与区别,制造方式的改变与交通工具的造型,强调人性化的造型等等。议论的问题不一定要有确切的结论,重要的是为想像建立通道。话题应该包含并强化交通工具的功能、造型

7、、能源、环境保护、社会化和人性化等内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创意活动更具有现实意义,这些都应是本课贯穿始终的教学提示。绘制表现创意的草图,相互交流设计意图并加以改进。草图的表现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立体图、俯视和侧视的平面图均可,以呈现结构、考虑制作和简单的色彩示意为要求。绘制完成后的学生作业挂在教室墙上进行展示,在比较中进行交流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入一个写出简要设计说明的作业要求:这样,一方面学生必然要更多思考每处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另一方面,对于图形绘制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讲,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作业要求。作为这个学习活动的升华,学生对自己设计的解释与介绍是一种积极的教学处理。教师可以在

8、学生自己介绍的基础上发动同学来积极完善与补充,最后,教师也可提出一点自己的建议。但是,教师务必做到以教学引导与组织为主,不要扮演包打包唱的角色。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交通工具的功能和造型,讨论设计方法的细节,制定较为详细的制作计划。制作计划包括研究设计草图的可行性,材料工具的选择与准备,制作工艺步骤的确定和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等等。对学习活动进行讲评,交代后续课时材料、工具的准备工作,结束课时的教学。第二课开始时,教师明确提出更加富于个性化的设计主张。展示同学中间一个学习小组的设计草图,指出其中一些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6课驶向未过于平常的造型处理,提出几个积极改进的具体建议。然后,请各

9、组学生自己分析本组设计的个性化问题,并通过本组及与其他学习小组的交流,提出较为新颖、合理的改进方案,并修改本组的设计草图。按照构想和草图制作模型结构,选用卡纸、纸箱板、胶水、胶带、大头针、工具刀等材料和工具,分组进行制作。制作过程按绘制平面图、下料、拼装等步骤进行,强调制作的条理性。其中,在板材模型的拼装、折叠、粘贴、支撑和固定等环节中,除对学生进行提示、辅导外,更重要的是鼓励他们积极开动脑筋,相互协作,在动手实践中培养能力。同时,记录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对制作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通过这一学习方式体会积累经验的重要性,细致的细节处理与前面的奇思妙想对应成章。第三课

10、时装饰模型,完成制作和制作过程记录。最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模型道具进行表演或者游戏活动。装饰模型时,可以采用表面粘贴薄纸,然后用水粉颜料上色的方式,也可以使用不干胶粘贴。这一过程中可以穿插对比和调和的色彩知识,注意提示大块色和细节的关系以及面积对比等相关知识。展示模型,交流制作体会,对学习活动做出评价。四、教学选择对于相对落后的一些地区,本课的教学可能会遇到一些现实的困难。比如学生难以看到集中体现现代交通工具发展的图片与影视资料,难以进行课外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调查,难以找到适合制作类似教材上模型的制作材料等。教师只要把握教学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关注科技的发展,深化对功能与造型的统一

11、认识这几个方面,在特定的教学条件下,可以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更加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工具、材料来制作交通工具模型。比如:有了清晨学习中运用陶泥材料造型加工的基础,可以利用陶泥材料来加工制作实体模型;课前利用米瑚等黏结废旧报纸或者其他纸张,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薄纸板,也可以基本满足制作模型的材料特性要求;甚至直接运用一般的纸张进行折纸与插接,也能制作出基本体现交通工具造型特征的模型。五、教学建议教学活动的组织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根据制作的难易程度确定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可以选择较大尺寸的制作。利用当地资源参观工厂,了解产品的制造过程。制作材料和方法应该因地制宜,便于使用简单工具进行切割、折叠、粘贴和固定。使用金属薄片材料和工具刀要注意安全。教案卫星老师的教案资料图片资料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6课驶向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