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琰地形说课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433407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雪琰地形说课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徐雪琰地形说课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徐雪琰地形说课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徐雪琰地形说课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徐雪琰地形说课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雪琰地形说课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雪琰地形说课ppt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单元教材分析:,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自然环境。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改变必须顺应自然规律,要保护大自然,以谋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本章内容既是前面三章内容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基础,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本节教材分析:,(1)教材的作用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和难点,(1)

2、教材的作用:,本节教材旨在学习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但自然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人类活动也是多方面的,在一节教材里不可能系统地介绍各种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本节教材紧扣课标的要求,在自然条件中选择地形因素,在人类活动中选择聚落和交通这两个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树立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地制宜等基本的地理观念,进一步强化学生科学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通过对历史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以及如今“

3、蜀道不再难”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高尚情感。,(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活动案例的剖析以及案例分析方法的提炼。,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是历史与社会,很少接触地理概念,基础较差,因此在教学时应立足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立足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记忆。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读图和读书思考,进行综合分析,经过探究和讨论得出结论。,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1、说教法

4、,案例分析方法:就是从同类知识中选取隐含着本质性因素、基础性因素的内容作为案例,让学生透过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学习认识问题的思路,然后由个别的知识向类的知识迁移,进而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2、说学法:,认真阅读“正文”,理解基本思想 充分研究“阅读”,丰富具体实例 积极参与“活动”,发展基本技能,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归纳总结,导入新课: 阅读课本“半坡村落”材料,思考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为什么将村落建在河谷阶地上?试分析其现实意义。,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归纳总结,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88第一自然

5、段,回答什么是聚落,按其性质和规模,可以分为哪几类?,2、完成城市和乡村的比较表格,农业人口为主,非农业人口为主,较小,较大,较早,较晚,活动探究,阅读P89活动题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提示:主要差异可从聚落的规模、形状、人口数量等角度分析),丘陵和山区地形复杂,村落规模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少;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相对开阔,故村落的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多。南方平原地区村落形状又往往呈带状或环状等。,思考:世界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一种地形区?原因是什么?,活动探究,完成课本P8990页中的2、3两个活动题。,丽江古城,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

6、形地貌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思考,除地形之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哪些?,你知道这些城市兴起的原因吗? 攀枝花、深圳、梵蒂冈、筑波,活动探究,分析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有哪些?,阅读思考,活动探究,阅读课本P92页图410,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内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试比较山区和平原地区交通线路的布局在形状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分布?,案例: 青藏铁路是一条跨越“世界屋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也是铺在冻土上、穿越了高原野生动植物家园以及亚洲大江大河源头的特殊而敏感的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当初在设计铁路线路的时候,有关专家曾经提出了川藏线、滇藏线、甘藏线和青藏线四个方案,经过慎重考虑,最终确定首先建设青藏铁路。试从影响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考虑,你认为青藏线与其它线路相比具有什么优势呢?,活动探究,1、根据课本P93页提供的兰州市有关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2、右图A、B、C三种铁路选线方案,你会选择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做一名交通设计师,归纳总结:,第一,自然条件是人类活动的基础。 第二,人类可以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 第三,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 条件的利用程度在不断加深、利用范 围在不断扩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