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课件第二章理论基础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424270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课件第二章理论基础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课件第二章理论基础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课件第二章理论基础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课件第二章理论基础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课件第二章理论基础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课件第二章理论基础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课件第二章理论基础ppt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教育技术,授课教师:艾佐佐,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视听教学理论(经验之塔理论) 第二节 教学与学习理论 第三节 传播理论 第四节 系统理论,第一节 视听教学理论,美国教育家爱德加戴尔提出了“经验之塔” 理论,他认为人的经验有的是以直接方式得来的,有的是由间接方式得来的,种种不同。各种经验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十一个层次,戴尔的“经验之塔”,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上升到抽象层次,尽管具体经验重要,但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此层面,必须向抽象推进,形成概念。,具体化程度越高,实施过程越复杂,抽象程度越高越简单,所以位于中层的视听媒体便成为很好的选择。,生活在城市的小孩的疑问:大米、花生

2、是不是从树上摘下来的?要给他们提供具体经验,带他们去种水稻、种花生显然实施难度很大,而采用视频、纪录片展示就很直观便捷。,(一)“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 (1)塔基的经验最具体,最直接,学习起来也最容易,越往上越抽象,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但并不意味获得任何经验都必须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各个阶段,或下一层的经验比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 (2)位于塔中部的是观察经验,易于培养学习者的观察能力。特别是位于塔中层的视听教学媒体,比用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能不受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3)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上升到抽象。学习间接经验应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作为充

3、实的基础,但也不能过分强调直接经验,要引导学生向抽象思维发展,使其形成概念,认识和掌握规律。 (4)在学校教育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具体和生动形象,有利于学习者形成科学的抽象。,第二节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一、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创始人 华生,桑代克的“试误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苛勒的顿悟说,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学说,关于学习性质的比喻及其启示,“鱼牛”的童话,这个故事说明了在人们基于

4、自己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知识中,创造性的机遇和危险并存。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所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和解释事实。,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学生中心理论,马洛斯的需求层次论,教学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传播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研究教学传播过程涉及的要素、教学传播的基本阶段及其教学传播的规律,因此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 传播(Communication)泛指信息的交流活动,广义的信息交流存在于生物与非生物的各种系统之中,通常所讲的传播是指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为了共享信息、相互影响而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的

5、活动过程。,第三节 教育传播理论,(一)教育传播的几种模式 1、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1949年,Shannon和Weaver二人合写的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通信的数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起初用于研究电报通信过程,后来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加入了反馈因素,并引申其含义,用来解释人类的传播过程。,香农韦弗传播模式,现代教育技术采用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主要在于选择、制作适合的表达和传播教育信息的现代教育媒体,及时分析来自各渠道的反馈信息,以取得教育的最优化。,案例: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传播模式 信源:远程网络教育者所准备传

6、播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等 编码:利用卫星广播系统等编码器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符号和信号 信道:传送信号的光纤 译码:处于接收端的译码器 信宿: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 干扰:在整个传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的遗失、噪音等 反馈:远程学习者在学完课程之后通过邮件、BBS、考试等进行反馈,2、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 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法学教授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传播(to Whom)、效果如何(with What effect)。由于这五个要素均由英文字母W打头,因此该模式称为 5W 模式

7、。 后来,布雷多克于1958年在此基础上在传播过程中增加了另外两个要素:Why(为什么)和Where(在什么情况下),发展成7W模式。,该模式清晰地描述了传播过程的一般模式,阐述了传播系统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对于以后的模式具有借鉴意义,影响颇深。,案例:老师向学生讲解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传播者:专业课的任课老师 信息:多媒体所呈现给学习者的知识、图片、声音 媒介:多媒体教室 受众:学习者 效果:学习者通过老师的讲解及多媒体的辅助,理解课文,学习了新的知识,3、贝罗的 SMCR 传播模式 贝罗模式是将传播过程分为四个部分:信息源、信息、通道、接受者。

8、也称为SMCR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对四个基本部分又做了进一步的分解,列出了若干项组成部分。依据这一模式,贝罗认为传播中各部分都受其自身的多种因素影响,而信息传播的完成也不仅是单一路径,而是多通道多方式的,因此传播的效果也受各部分的相互关系所决定,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案例:中学化学老师给同学做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验课 信源:老师的传播技术、态度、知识、社会制度、文化。 信息:因为同学对实验的不熟,所以要求老师实际操作讲解,并且对教学 目标,教学内容,知识结构要求老师有较高的把握。 通道:老师示范操作,学生自己体验操作。学生观察盐酸的颜色变化,闻 到的味道。 受传者:通过对传播技能

9、、态度、知识、背景的考虑,了解学习者是否达 到了传播者的教学目标。,系统科学理论是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的总称,既是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思维科学发展综合的结果,又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是探讨一切科学领域的普遍性的科学方法。它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从而把教育技术的研究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并把教育系统设计引入20世纪的研究热潮之中。系统理论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四节 系统科学理论,(二)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一)系统的概念 所谓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整体性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体功能,其内容包括: 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 。1+12 整体原理要求人们在研究问题时,要牢固树立全局、整体的观念,不仅要注意发挥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注意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的功能 。,反馈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目的,有序原理 其内容包括: 有序是指一个系统的性质、结构功能,由简单向复杂、 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系统的组织程度的提高,信息量的增加 系统要发展要从无序到有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