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 《诗经》两首 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2318530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 《诗经》两首 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省成都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 《诗经》两首 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省成都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 《诗经》两首 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川省成都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 《诗经》两首 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川省成都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 《诗经》两首 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 《诗经》两首 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 《诗经》两首 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 诗经两首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可以说是一首爱情诗。着重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就整首诗而言,几个章节结构相同,只是换了几个词语而已,增强了诗歌的韵味。就每章而言,前四句都是描写了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二)学法引导(三)审美鉴赏含蓄生动的起兴美起兴,是关雎一诗反复运用的艺术手法。比如,诗的一开头就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

2、起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雎鸠鸟雌雄匹配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由听到雎鸠鸟清新流转的歌唱而春心荡漾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切。又如以荇菜既得而“采之”“毛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使全诗产生了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四)重点难点突破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

3、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析本题考查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但是,关键不只在于识别,更在于体会这些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

4、么作用? 析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参考答案 景语情语。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 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

5、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加以体会。 析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参考答案 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二、自学阶梯评估达标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 ) ( ) 窈窕( )( ) 好逑( )( ) 寤寐( )(

6、) 溯洄( ) 坻( ) 荇菜( )2、填空题。(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 的艺术手法。(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雌中“关关雎鸠,

7、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周南。能力提高 2、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4、从两首诗歌中的任意选取一首,将它改写为现代诗歌,或者一个散文片段,意境要优美,描写要生动,字数不限。 开放探究阅读君子于役,回答问题。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1、这首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2、下面对君子于役上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开头两句点明全篇主旨,陈述了所咏之事。用“不知”来说明丈夫役期之长。这两句是第一层:妇人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中间四句勾画出一幅典型农村晚景图,画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并且以此来反衬主人公的不平静心境:家畜出入尚且有时,而人却无归期。、最后两句极言思念丈夫很深,以致不能自已。、“曷至哉”是反问句,女主人公用反问的方式来揭露封建统治苛酷的兵役给千万个家庭带来痛苦的罪行。3、简述诗歌中所写的乡村晚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