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地质资料的扫描数字化及其质量标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22987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文地质资料的扫描数字化及其质量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图文地质资料的扫描数字化及其质量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图文地质资料的扫描数字化及其质量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图文地质资料的扫描数字化及其质量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图文地质资料的扫描数字化及其质量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文地质资料的扫描数字化及其质量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文地质资料的扫描数字化及其质量标准(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 言图文地质资料的扫描数字化及其质量标准,既是实现图文地质资料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建成“图文地质资料数据库”的前提条件。为配合数字国土工程“图文地质资料数据库”项目的建设,使其生产过程规范化,并确保图文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是在 1997 年原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制订的光盘存储地质资料规范汇编的基础上,经过二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了其中大量经验后,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并结合图文地质资料的特点及扫描数字化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制订。本标准的附录 B 是标准的附录,附录 A、C 、D、E 、F 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归口。本标

2、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尚武、黄冰、王春宁、于瑞洋、陈培章、李淑仁。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图文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过程中的文件组织、数据制作、目录编制及数据保存的一般方法和质量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对纸介质图文地质资料所进行的扫描数字化工作。本标准不包括使用其它技术手段进行图文地质资料数字化的方法和质量要求。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DA/T 11992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DZ/T 013194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3 定义本

3、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电子文件 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3.2 图文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通过扫描的方法把以纸介质为载体的图文地质资料由模拟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并按一定的质量要求对电子文件进行加工和制作,然后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的过程。3.3 原件用于扫描的纸质图文地质资料。3.4 一份原件指在同一档号内的所有图文地质资料。3.5 图表型文件原件中某些由图和表共同组成的一类文件。3.6 栅格文件原件经扫描后而所形成以点阵形式保存的电子文件。3.7 栅格文件册对应于图文地质资料某个分册栅格文件的集合。3.8 电子

4、文档同一份原件经扫描数字化后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总和。4 原件处理原件处理是指在扫描之前,对原件进行的修整、分类、组织编排等项工作。4.1 原则4.1.1 基本保持原件原有的形式,在此基础上,为便于利用,对一些特殊情况做相应处理。4.1.2 对原件的处理要做到完整、齐全。4.2 修整为了保证扫描数字化工作的速度和质量,对图纸的折痕、原件中的破损处及不清晰处所进行的熨平、修复或清绘等工作。4.3 分类依据图文地质资料的内容和形式,将原件分为七类,即封面类、正文类、审批类、附图类、附件类、附表类及其它类。但在实际分类中,由于原件内容上的差异,每一份原件不一定都包含上述所有七类。4.3.1 封面类封面类

5、仅指正文的封面以及未与正文连续排页的题名页、摘要、序言、前言、绪论、工区全景照片等文件材料。4.3.2 正文类包括图文地质资料正文的主体部分以及与主体部分装订在同一册内的图版、照片及后记、参考资料、插图、插表、制印签等文件材料。 4.3.3 审批类包括对图文地质资料进行评审、验收所形成的审批意见书、决议(认定)书等文件材料。4.3.4 附图类除正文中插图以外的各种图形文件。原件中未明确规定属那类的图表型文件原则上归入附图类。4.3.5 附件类除正文外的其它附属文字材料以及原件中已明确归入附件的表、图形、图表型文件材料。4.3.6 附表类除正文中插表以外的各种表格式文件材料。4.3.7 其它类指

6、不能归入上述六类中的原件的勘误表、原件的目录、责任表等文件材料。4.4 组织编排原件的组织编排是在一份原件内进行的。4.4.1 加页规则a加页是指成册文件中两页之间夹有的无页码的文件(如插表或插图),以及图件中只占一个顺序号的图册和多张附图。b加页规则是将无页码页作为其前一页的加页,连续加页数最大为 35;当超过35,或者是加页数超过该类文件总数的 30%时,应重新编排文件顺序号。c. 目录检索条目所涉及的页及位于某类文件尾部无页码的页不能做为加页。4.4.2 空白页a. 空白页在下列两种情况中出现: 原件中成册文件内有页码但无内容的页; 因拼接而形成的空白页。b. 空白页要按原有顺序编排在相

7、应的类别中,可以不标识页码。c. 在拼接过程中,当产生的空白页超过该册文件总数的 30%时,不再做空白页,而应重新编排文件顺序号。4.4.3 封面类的组织编排一份原件只能有一个封面文件册。当一份原件中有多个正文时,应将多个正文的封面组织在一个封面文件册内。4.4.4 正文类的组织编排对于正文类,册的组织应以页码是否连续为前题,页码连续的,无论原件是几册,都作为一册进行组织;页码不连续的,按其实际情况分别组织成册,编排册序号。4.4.5 审批类的组织编排a. 审批文件无论是独立装订还是与其它各类文件装订在一起,均应单独组织成一册。不过,当审批文件在其它文件(如正文) 前且页码又是连续时,为了避免

8、将审批文件提出后其它文件前出现大量空白页,此时除单独组织成审批类外,其它文件中的审批可予以保留。b. 多个审批文件合订成一册时,按原有的装订顺序进行编排。否则,要将审批文件按照审批级次由高到低依次进行编排;对同级的决议书、审批意见书,以“决议”在前, “审批意见”在后的顺序进行组织编排;同级、同类的审批文件,按时间顺序由新到老进行编排。4.4.6 附图类的组织编排a. 附图按原图顺序号依次进行编排。b. 对夹在图件中间只占一个顺序号的图册和多张附图,按本标准 4.4.1 部分的加页规则进行编排。c. 对分开制印的附图,以是否影响浏览为拼接的原则,不影响浏览的,原则上一律不拼接;若进行拼接,则对

9、拼接后剩余附图的处理,原则上应尽量重编顺序号,其次才作空白页。此外,当一张图由于太大而被分扫成二个文件时,对多出一个文件的处理也应遵循上述原则。4.4.7 附件类的组织编排附件类组织编排的方法与附表相同。4.4.8 附表类的组织编排a. 成册附表的编排以页码是否连续为前题,页码连续的,无论原件是几册,都作为一册进行组织;页码不连续的,按照其原有册序分别组织成册,编排册序号。b. 原件只有单张表的应组成一册;原件中既有单张表又有成册表时,应视单张表与成册表的关系或将其组织在成册表中或单独成册。c. 与正文或附件装订在一起且页码连续编排的附表,可将其组织在相应的正文或附件类中,不再单独分类;但如果

10、页码不是连续编排时,要将其作为附表类单独进行组织,编排册序号。d. 当同一表册中存在较多的同一张表被左右分割制印的情况时,要将被分开的每页表合成一页,重新编排其顺序号。e. 附表类封面页的首页不得作加页,其主体部分的第一页也不得作加页,为了减少更改顺序号的工作量,可将非目录检索页编成加页。4.4.9 其它类的组织编排其它类的组织编排方法可参照上述各类中相应文件的组织编排。4.4.10 工作记录在原件处理过程中所进行的分类、拼接、加页、重编页码等项工作,可形成工作记录,以便后续工作参考。5 扫描5.1 原则按照原件处理的结果对原件进行完整、齐全的扫描,保证栅格文件的扫描质量,并使栅格文件具有最少

11、的整饰工作量。5.2 工作内容5.2.1 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对于用黑白扫描无法正确反映其上主要地质信息的彩色图件,以及彩色照片、彩色封面,应使用彩色扫描;对于黑白照片及使用黑白扫描不能获得清晰图像的原件,应使用灰度扫描;对于上述情况外的其它原件应使用黑白扫描;此外,对一些色彩简单、充填颜色在三种以内(不含黑白色)、色差较大的彩色图件,也可以先进行黑白扫描,然后再通过其它方法转换成彩色文件,具体方法见附录 A(提示的附录) 。5.2.2 选择适当的分辩率。一般情况下对彩色、灰度或黑白的原件,其分辩率的选择原则应以栅格文件的清晰度为准,实际工作时可参考图纸 300dpi,文字、照片200dpi。

12、当栅格文件的清晰度不佳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分辩率及其他相关参数。5.2.3 选择合适的消兰方法。对于黑白图件,应根据其印刷质量、清晰度等情况进行选择。5.2.4 根据原件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门限参数、对比度及亮度等扫描参数。5.2.5 对原件本身就是空白页及因拼接而形成的空白页的,进行空白页扫描,空白页的格式见附录 B(标准的附录) 。5.3 质量要求5.3.1 一份原件所形成的栅格文件要齐全,既不能漏扫也不能多扫或重扫。5.3.2 栅格文件的清晰度应最大限度地接近(等同于)扫描原件,扫描内容要完整,画面要端正。凡原件中可识别的内容(污迹除外) ,在栅格文件的打印结果和屏幕显示结果中应亦可识

13、别。5.3.3 对原件有精度要求的栅格文件(如地质图、剖面图、储量计算图等)与原件的对角线误差和边长误差均不得超过0.1%。5.3.4 保证扫描后彩色栅格文件的色彩要有较好的还原度,灰度栅格文件要有层次感。6 栅格文件6.1 命名规则栅格文件的命名应依据原件分类、组织及编排的结果。栅格文件名由十二个半角字符组成,分为类别位、册序位、加页位、顺序位、间隔符及文件名后缀共六部分,如图 1 所示。图 1 栅格文件名的结构示意图6.1.1 类别位用一位英文字母标识该栅格文件的类别,类别位的取值见表 1。表 1 栅格文件名类别代码表文件名后缀间隔符顺序位加页位册序位类别位6.1.2 册序位a. 长度及数

14、据类型:两位,第一位是数字或字母,第二位是数字。b. 标识内容:标识栅格文件册的序号,分册规则参见本标准 4.4 中的相应内容。c. 取值方法:当册序小于等于 99 时,册序位的值在“01”至“99”之间,直接按册序取值。当册序超过 99 时,第 100 册的栅格文件名中册序位取值为“A0” ;100 册以后册序位取值方法如下:以 A0 为起始值,册序位第二位仍是 10 进制数字,步长为 1 依次递增,第一位为英文字母,当第二位产生进位时第一位字母按 26 个英文字母顺序递增,如: A9(109 册) ,B0(110 册) ,K0(第 200 册) 。册序位的取值见表 2:表 2 栅格文件名册

15、序取值表册序栅格文件名册序位的取值(字母大小写均可)1 至 99 01 至 99100 至 109 A0、A1、A2A9110 至 119 B0、B1、B2B9120 至 129 C0、C1、C2C9 200 至 209 K0、K1、K2K9210 至 219 L0、 L1、L2L9 340 至 349 Y0、Y1、Y2Y9350 至 359 Z0、 Z1、Z2Z96.1.3 加页位a. 长度及数据类型:一位,下划线符“_”或数字或英文字母。b. 标识内容:标识该栅格文件是否为加页,如果是加页则标识该栅格文件是第几张加页,关于“加页”的说明参见本标准 4.4.1。类别名称栅格文件名类别位取值(

16、字母大小写均可)封面类 F正文类 Z审批类 S附图类 T附件类 J附表类 B其它类 Qc. 取值方法:栅格文件不是加页时,加页位的值为:“_” (下划线符) ;栅格文件是第 n 张加页,当 n 小于 10 时,加页位的值为 n,当 n 大于等于 10 且小于等于 35 时,加页位的值按 26 个英文字母顺序递增。第 10 张加页的栅格文件名的加页位用字母“A”表示,第 11 张加页用“B”表示,以此类推。加页位的取值参见表 3。表 3 栅格文件名加页取值表加页情况栅格文件名加页位的取值(字母大小写均可)不是加页 _(下划线符)是第 n 张加页( n10) 1 至 9是第 n 张加页(10n35) A、B、CX、Y、Z6.1.4 顺序位a. 长度及数据类型:四位阿拉伯数字。b. 标识内容:标识该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