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律精神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182565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律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律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律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律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律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律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律精神(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问题提示,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及本质特征,法律权利、义务的性质与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开始有了法,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法的历史类型,一、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和概括,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马克思

3、主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和概括,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由国家创制,由国家创制,由国家认可,由国家保证实施,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和概括,2、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整体意志,非个别意志,也非个别意志简单相加,不是统治阶 级意志的全 部,仅是上 升为国家意 志的那部分,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根本因素,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马克思主

4、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和概括,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 反映 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从法律体现的意志来看,2、从法律的实施内容来看,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法律体现的意志,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体现了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与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并非自发形成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形成的共同意志,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2、法律的实施内容,是社会历史发

5、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应 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2、法律的实施内容,科学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 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 不断提高。,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2、法律的实施内容,科学性,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一)发挥后发优势, 做好法律移植,实现法律的本土化。 (二)在法律本土化的过程中, 迎接法律全球化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二)我国

6、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2、法律的实施内容,科学性,国家正式制度的设计和推行应当多考虑 与非正式制度之间可能的契合点,寻求其支持; 同时也必须在非正式制度的演变中不断反思 正式制度自身的合理性, 探索法律现代化不同样式存在的可能性, 以使法制更切近中国的国情和民情。,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3、法律的社会作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对外方面,社会建设,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什 么 是 法 律 体 系,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行政法 法律部门,(一)宪法,(三)民商法 法律部门,(四)经济法 法律部门,(五)社会法

7、法律部门,(二)刑法 法律部门,(二)诉讼与 非诉讼程序法 法律部门,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内容最根本,效力最高,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宪法,通常宪法部门除了宪法典外,还包括一些宪法性法律, 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域基本法、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国旗法、国徽法、国籍法等,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行政法法律部门,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系,对行政活动过程,特别是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加

8、以规范,监督与救济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的总称。 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三)民商法法律部门,民商法 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目前尚无一部较完整的民法典, 而是以民法通则为核心法律, 辅之以其他单行民事法律 。,1986年4月12日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民法通则,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四)经济法法律部门,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四)经济法法律部门,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二、我国社会主义法

9、律体系,(五)社会法法律部门,社会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 社会保障和 社会福利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六)刑法法律部门,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刑法,犯罪,刑罚,犯罪指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六)刑法法律部门,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 刑罚的法律。,承担刑事责任,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六)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六)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调解程序 调解是贯穿于民事诉讼全过程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基本方法和重要结案方式,对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促进

10、社会稳定,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节约办案成本,提高审判质量与效率都具有重要作用。,视频资料,每个部门法都有其独特的味道: 刑法的味道是苦的,因为它的主要作用是“打”和威慑; 民法的味道是酸的,因为它的主要的目的在于恢复原状; 而宪法的味道却是甜的,因为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公民免受违宪的法律、法规、规章或规定的处罚。 王磊宪法的司法化,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遵守(守法)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社会主义法创制的程序,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或其他法律规范的步

11、骤和方法。,(一)法律制定,法律是如何 制定出来的,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一)法律制定,视频资料,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一)法律制定,据统计,从1979年到现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40多件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其中现行有效的法律200多件,国务院制定了960多件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8000多件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48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宪法第5条明确规定: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 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

12、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犯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二)法律遵守,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二)法律遵守,两层含义,两方面主体,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民个人,行使权利,承担义务,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三)法律执行 又称作行政执法,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国家司法机关 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四)法律适用,司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国家审判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最高人民檢察院,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总统制 图示(美),小资料,总统制

13、 图示(美),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五)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六)培养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的含义与特征,何谓法治,与法制 的区别,法治即“法律的统治” rule of law,法制即“法律的制度” rule by law,法治要求良法之治,法制无价值理念的要求,法治要求严格依法办事 体现

14、法律的至高权威,法制可以充当专制、 特权的工具,参考:http:/ 即是说要求由神癨和理智来统治; 若要求由一个个人来统治, 便无异于引狼入室。 因为人类的情欲如同野兽,虽至圣大贤 也会让强烈的情感引入歧途。 惟法律拥有理智而免除情欲。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法治与人治,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的制度要求,(一)民主的、科学的立法制度 (二)国家行政权力受约束和监督的法律机制 (三)保障司法独立和公正的各项制度 (四)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制度体系 (五)国家权力恰当配置的内部互相制约制度,法治的制度要求,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仅有法可依,而

15、且对法律的质量有要求, 体现法治的“良法之治” 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科学研究,完善立法制度和程序, 改善立法技术和方法,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 以高质量、高水平的立法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把依法执政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立法,模范守法,实现党 的领导,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合理划分、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权,使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

16、文件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健全和完善行政机关内外的监督机制,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执法过错或错案追究制,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为什么司法机关 要独立行使职权,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1司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司法机构具有自治性、独立性。 2审判独立,法官只向法律负责,忠于法律,只接受监督而不接受命令。 3司法机构作为一种终极性权力,是社会冲突和纠纷的最后裁判所,是社会公正的最显著象征。这要求它必须中立于当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