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崛起与网络问政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174509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博崛起与网络问政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微博崛起与网络问政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微博崛起与网络问政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微博崛起与网络问政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微博崛起与网络问政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博崛起与网络问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博崛起与网络问政(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博崛起与网络问政,微播江湖,在过去的一年里,微博迅速在中国市场落地生根,颠覆性地改变了人们信息交流方式。当人们发现微博可以让自己交际的圈子无限扩张、分享和沟通的门槛无限降低时、为微博眷顾的人群也开始迅速增加:名人和草根、政府和群众、媒体和读者、朋友和陌生人从来没有那款互联网能像微博这样把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一、微博的崛起 微博作为新兴的自媒体平台,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格局。具有短小纤细身材、一呼百应架势和光速传播效率的微博,正在建构一个公民舆论的社会空间,其舆论监督功能具有正负效应,其舆论导向受到舆论精英之间博弈力量的影响。,微博的出现带来了公共权利的分化,话语权不再单一掌握在政府手

2、中,微博极大提升了整个社会的信息透明度和意见表达的均衡性与多元化,建构了对于真相追逐的公共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是促进社会民主开放和健康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促进了微力量阶层的崛起。,郭美美事件促进了公共慈善透明、徐武事件促进了精神卫生法出台、小悦悦事件促进了社会道德建设、校车事件促进了校车安全管理、723动车事故促进了中国铁路改革每一个事件的背后都有微力量的集结、微温暖积聚成社会大爱。谁说微力量渺小若尘,微力量在2011年促进了一系列社会事件向改良的方向发展,微力量开始崛起,成为推动社会改良的中坚力量。,微博巨大社会能量来源于三大特性 其一,微博以即时通讯的方式达到了点对面的传播效应

3、。 其二,微博是建立在叠套社会关系上的内容传播。 其三,微博的传播是基于信任的传播,因而更具传播效应。,微博崛起 影响巨大 “微博粉丝”背后有利益链,今天,求是杂志所属的“求是理论网”开通官方微博,使这一国内顶尖的理论网站增添了不少平民化的时代气息。开通不久,该微博就集结了不少“粉丝”。也在同一天,有关某知名女艺人在“七夕”公布婚讯的微博,转发量累计达508649次,位居某知名门户网站微博“一周热门转发”时时排行榜的榜首,这只是微博时代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微博崛起,其影响力之大,令人惊叹。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微博用户已将近2亿。 “今天你发微博了吗 ”已成为人们

4、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甚至因为没有微博而感到自己落伍了。一篇文章需要用心遣词造句,而微博仅需只言片语。微博的这一特质,更加契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这里,谁都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个人的言论自由在此得到极大发挥。作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一种新兴的沟通交流工具,微博正快步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发布的门槛愈发降低,微博的意义也早已不止于记录表达个人的状态和心情,更不单单是贡献几句诙谐或优雅的饶舌。毋庸置疑,它已成为放大信息、聚集意愿的重要平台。 实际上,微博的传播力、影响力之所以能不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微博粉丝的“推波助澜”。粉丝们将

5、博主言论传播到更大的范围,使得博主的影响力逐步扩大。由此,也引发了不同微博间粉丝数量的竞争。一个知名微博,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上千万的粉丝,庞大的微博粉丝团由此形成。这些粉丝团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舆论场,使传递的信息、表达的观点更具影响力和辐射力,从而对社会舆论造成冲击。,轻松一下 微博控,如何看待网络? 网络是个工具,谁都可以利用,它本身并无标签;网络是个社会,且越来越从虚拟走向现实,不可无视这里的声音;由此网络应该成为新的工作平台。对于网络遇到的问题,管和用都存在缺失。应当用管齐下,用重于管,以用促管。政府不能光在网外喊话,要深入其境,主动发声,打好互联网主动仗!,二、网络问政 1、简介

6、 2、产生原因 3、主要作用 4、政府认同 5、民主权利,1、网络问政简介 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 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近年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从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聊天,到各省官员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与百姓沟通,中国官员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问政于民,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2、产生原因 如果说网络民意是一片海

7、,那么在以往,其更多的是借风起云涌之势起作用,而今这种力量已跃出海面,走向现实。于此,有两个标志性事件可作例证,其一,云南成立网民调查团参与“躲猫猫”事件调查,开全国之先河;其二,河南洛阳三位“资深网民”出任市代表委员,引全国瞩目。对此有专家称,这标志着素有议政传统的网民,开始从虚拟空间走向现实世界,更有人惊呼,草根网民“从政”元年来临。或许“躲猫猫”网民调查团的调查结果令人遗憾,但无奈也罢,法律缺失也罢,事件本身及引发的思考,已可谓意义非凡;而洛阳“三剑客”以网民身份出任代表委员,也曾一度引发争论,但不难看出的是,网络民意正从隐性走向显性。,依托互联网的大平台,网络问政风生水起,网络监督亦风

8、起云涌。一项调查显示,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9.3%的网民会选择网络曝光。回看过往,从当年的孙志刚事件到一波三折的虎照丑闻,从黑砖窑官员的撤职、复职、再撤职到“天价香烟局长”周久耕被立案调查,从公务员出国“考察门”到“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董锋被曝光后半月成为阶下囚,网络一次又一次展示出巨大的能量。在网络面前,人人都是新闻记者,一个全民反腐的时代已经到来。,3、主要作用 网络民意的凸显,一方面在于网媒的发展、公民意识的成长,另一方面更在于执政者对于网络民意的日益重视。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成为“中国第一网民”,重视程度

9、可见一斑。据相关调查,超七成公众认为网络表达将成中国民主建设的新通道,近六成人认为有助于拉近政府与民众距离。,4、政府认同 (1)网络问政已经被各地的官员所认同。 如公布省长手机号码,省长信箱,特别是江西省省长和其在任的省级领导通过人民网、中国江西网等与全球网民在线交流,点击量突破了1000万人次。官员通过网络问政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更近了,方法也更灵活了 (2)网络问政不拘泥于形式。 比如,公推公选“一把手”,这在以前想都没有想过,而现在很容易就做到了。在今年的贵州贵阳市举办党委书记人选上,就是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向全社会发布,体现出了公推公选的公平、公正、民主,加快民主建设的步伐。,(3)网络问

10、政进一步表明了政府工作的透明。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在今年四川汶川发生的特大强烈地震后,不到一小时,网络就报告了这一消息,使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部署,为拯救遇难同胞发挥出了重要贡献。 (4)网络问政于民已经成为政府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中央组织部从今年起,委托国家统计局每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事业单位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的形式,实则就是充分发挥网络这一优势,加大对干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的考核力度和监督力度。让人民群众通过这一方法,为官员当参谋。,5、民主权利 传递民意,建言献策,正在成为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表现形式。网民普遍认为,从胡锦

11、涛总书记与网友在线交流到温家宝总理通过网络问政于民,网民问政议政蔚成风气,创新民主形式,诠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进步。,1)网络成为民众参政议政新渠道 前夕,新华网以及搜狐网、腾讯网等各大网站相继推出的“总理请听我说”、“我有问题问总理”、“为省部委建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征集”等互动平台,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网民积极参与。一位新华网友认为,只要符合法律,每个普通网民都可以通过发帖子、写博客等形式自由表达意愿,并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为代表、委员以及各级政府领导打开了一个了解社情民意的崭新窗口

12、。,2)通过网络问政于民创新民主形式 温总理在前夕走进新华网直接问政于民,政府领导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民意与中南海互动的直通车,也体现了我们的政府是实实在在倾听人民呼声,时时刻刻留心民心民意,时刻把老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政府。网络交流体现了执政者真正把民心民意当作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重要参考。,网络问政考验政府执行力 总理牵挂四亿网民,2012年 观察第一期:微博求提案,亲 提要:又到一年时,今年微博作为一个特殊的成员,开始加入到我们的提案的过程中,在各个微博网站中,代表、委员们用微博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网民通过微博热情参与提案。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委书记祁金立就发微博问计于民,

13、向广大网友征集建议,并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 微博求提案,可以说一部分可以收集到民声,但事实上还有很多人并没有微博,那么他们的声音到底又要怎么表达呢?如果真的是民意,那代表又要怎么才能知晓这些民意?所以代表们除了网上听声音,实地调研也很重要,(一)微博对社会舆情、民意反映的新改变 微博的民意是不是真的民意? 今年,微博无疑成为代表委员网络互动的一大亮点。通过“围脖”晒提案议案、晒关注话题、与网友沟通交流,成为许多代表委员的新选择。在人民微博“微言大事 博论”栏目里,关牧村、巩汉林等委员纷纷织起“围脖”。委员连发36条微博报,微博或成人大代表履职新平台。,网络舆情对公共事务和政策的影响日渐深入

14、传统的政府管理中,公共决策往往是通过政府相关职能不骂你自上而下地宣布政策出台,民众往往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听证会、信访和传统媒体报道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为公民表达民意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政府了解民意的主要窗口。如众所周知的节假日调整,政府事先主动通过网络媒体展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在广泛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在进行内部商议,最终敲定决策方案。,也看网络舆论的暴力现象,网络暴民也大有人在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网友通过微博开始参与到很多的决策中,但有时候微博的民意就真的是大家的民意吗?可以说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网络舆论发展的同时,网络舆论的暴力也频现,近两年,类似的“网络舆论暴力“事件

15、已发生多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些事件呈现出的特征是,针对毫无还击之力的个体进行道德审判;行为上通过网络追查并公布、传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同时煽动网民以暴力语言进行群体围攻;结果导致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遭到严重伤害。一定会有微博用户说这不是自己的意思,单是却已然在上硝烟四起,可见,并不是所有的意见都一定是最好的,也不一定就是全是真正的体现。,(二)微博提案不要忘记“沉默的大多数 很多弱势群体没有微博,他们的民意不可被忽视,微博提案不要忘记弱势群体 据统计,目前已有300位余代表委员开通微博,网友认为这固然是好的方面,但也要注意“切莫流于形式“。中经网友秋双说:“这么多代表委员注重民声是件大好事,

16、但是就怕会变成跟风追潮流,最后流于形式,那就失去意义了。“微博只是一个平台,最主要的还是实质内容,还是希望代表们能把网友的意见凝练、总结,真实反映出我们的声音。“网友大明白也这么认为。“沉默的大多数可能导致真实民意被忽略;言辞激烈的少数民意可能被放大,所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显得很重要了。“中经网友落花无泪如是说。为弱势群体,他们很需要关怀,但他们或许没有微博这样的发声工具,代表们要代表民意 就需要真的走访调查,知道大家最真实和基本的需求,这样做到真正的下情上达。,围脖求提案,亲,人民代表除了微博问政还需实地调查 微博上有网友这样说:“政协委员用微博征询提案,不知是好还是坏。是代表的民意?如此那还不如一个ipad,既然是民意,那如何才能知晓这些是民意,不调研怎么能有发言权。“可以说,虽然微博问政是一个新的趋势,但不能让这种趋势成为某些人懒惰的借口,有些人懒,省事求了几条提案,结果什么都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