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技术(痕迹检验)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174385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292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事技术(痕迹检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2页
刑事技术(痕迹检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2页
刑事技术(痕迹检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2页
刑事技术(痕迹检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2页
刑事技术(痕迹检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事技术(痕迹检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事技术(痕迹检验)课件(2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篇 痕迹检验学 制作:黄晨,目 录 第一章 痕检总论 第二章 手印检验 第三章 足迹检验 第四章 工具痕迹检验 第五章 枪弹痕迹检验,第一章 痕迹检验总论,第一节 痕迹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节 痕迹的形成因素及机理 第三节 痕迹检验的任务和作用 第四节 痕迹检验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 第五节 痕迹检验的程序,一、痕迹的定义,(一)痕迹:事物运动所遗留下来的印象或形象皆为痕迹。 (二)广义的犯罪痕迹:由于犯罪活动所引起的一切变化(行为、言论、图像)而遗留下来的印象或形象 (图像)。如犯罪活动产生的光、声、味、色、烟等属于广义的犯罪痕迹中的印象。 (三)狭义的犯罪痕迹:是痕迹学专门研究的对象,我们

2、在办案中谈及的痕迹,主要是狭义痕迹而言。是指由于犯罪行为使造型客体与承受客体产生接触作用或分离作用,在作用的部位上出现的形象反映。,第一节 痕迹的概念及其分类,二、痕迹的分类,(一)按痕检学的科目进行分类 主体痕迹和其它痕迹 (二)按承痕体表面变化状况分类 立体痕迹和平面痕迹(加层平面痕迹与减层平面痕迹) (三)按痕迹特征的特性分类 反映造型客体接触部位外表形态与结构特征特点的痕迹 反映造型客体动作习惯特征的痕迹 反映整体分离特征的痕迹 (四)按痕迹质量分类 正常痕迹:清晰、完整、不变形、特征稳定的痕迹。 变形痕迹:模糊、残缺、重叠、疑难的痕迹。,第二节 痕迹的形成因素及机理,一、痕迹的形成因

3、素 (一)立体痕迹的形成因素 造痕体、承痕体、作用力 (二)平面痕迹的形成因素 造痕体、承痕体、作用力、中介质 二、痕迹形成的机理 (一)立体痕迹的形成机理 塑性变形 (二)平面痕迹的形成机理 中介质发生变量,第三节 痕迹检验的任务和作用,一、痕迹检验的定义 是鉴定人员依据法律和有关规定,运用痕迹检验学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相关学科知识对现场痕迹与案件有关的人和物进行同一认定的一种技术手段与司法鉴定工作。 二、痕迹检验的性质 (一)是刑事科学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是侦察破案的一门技术学科。 侦破技术: 政侦技术;刑事技术 (三)是组成刑事侦察“三大支柱”的基本成分。 三大支柱的基本成分:刑

4、事技术;特情、耳目、关系、朋友;有关犯罪的情报资料,三、痕迹检验的任务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痕迹检验学科的专门理论、观点、方法来发现、提取、分析、检验、鉴定作案人遗留在现场上的有关痕迹物证。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为诉讼提供证据。,四、痕迹检验的作用 (一)可以为分析案情提供材料。 (二)可以为缩小侦察范围提供依据。 (三)可以为查缉案犯提供有效手段。 (四)可以为发现、显现、提取、固定痕迹提供技术方法。 (五)可以为侦察破案、起诉、审判提供重要证据。,第四节 痕迹检验的理论依据和原理,一、痕迹检验的理论依据 (一)客体的特定性 (二)客体的相对稳定性 (三)客体的反映性 二、痕迹检验的原理 (

5、一)物质转移和交换原理 (二)同一认定原理,被寻找客体 = ? 受审查客体 被同一认定客体 检材 = ? 样本 供同一认定客体,种属认定:是确定客体的类型、属性或两种物质的属性是否相同的检验过程。,同一认定:是确定现场物证与受审查客体是否同一的检验过程。 同一认定的主体:鉴定人员 同一认定的客体:,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的关系及异同,(一)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的关系 1.它们都是刑事物证技术鉴定体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2.种属认定和同一认定可以转化。 (二)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的异同 1.种属认定和同一认定都是为侦查破案服务的,但两者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2.种属认定和同一认定都要通过比较客体的特征

6、来实现,但两者对物证的要求不同。 3.种属认定和同一认定都以识别客体之间的差异为前提,但两者识别的精确度不同。 4.种属认定和同一认定都是侦查工作的重要环节,但两者的结论价值有所不同。,第五节 痕迹检验的程序,一、鉴定的委托与受理 (一)鉴定的委托 (二)鉴定的受理 二、痕迹鉴定的一般步骤 (一)预备检验 (二)分别检验 (三)比较检验 (四)综合评断,得出结论 三、制作鉴定书 四、鉴定后的结尾工作,第二章 手印检验,第一节 手印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节 手印的形成与分类 第三节 指纹的特征 第四节 现场手印的勘查与提取 第五节 现场手印的分析、判断 第六节 收取样本手印 第七节 手印的初步鉴定,

7、第一节 手印的特点与作用,一、手印与指纹 (一)手印:手掌面接触客体时留下的印迹。 (二)指纹(手纹):手掌面的皮肤花纹。,二、指纹的特点 (一)人各不同 (二)终身基本不变 (三)触物留痕 (四)认定个人,三、手印的作用,(一)手印在侦查、审判中的作用 1.提供侦察破案线索。 (1)提供分析案件的材料 (2)提供侦察方面的材料 (3)提供分析案件性质的材料 (4)提供无名尸体的身源 2.提供审判的证据 (1)通过查档:本地、外地(通缉) (2)比对检验,(二)手印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简介 1.凭证方面的应用 (1)契约、合同 (2)机要部门的安全门 (3)金融流通系统 2.作为症候应用 高位三

8、角、贯通掌(先天愚形),第二节 手印的形成与分类,一、手印的形成 (一)手印的形成要素: 1.立体手印:造痕体、承痕体、作用力 2.平面手印:造痕体、承痕体、作用力、中介质 (二)手印的形成机理 1.立体手印:塑性变形 2.平面手印:中介质发生变量,二、手印的分类,(一)按表面形态变化 立体手印与平面手印 (二)按附着物变化状态 加层手印与减层手印 (三)按手印色泽 有色手印和无色手印,第三节 指纹的特征,一、乳突纹线的形态 (一)乳突纹线的一般形态: 棒形线、弧形线、波形线、弓形线、箕形线、环形线、螺形线、曲形线。 (二)乳突纹线的组合形态: 系统、三角,二、指头乳突花纹的基本类型,(一)弓

9、型纹:由弓形线、直形线和波浪线组成的只有两系统、无三角的花纹结构。可分为弧形纹和帐形纹 (二) 箕型纹:内部系统由一根以上完整光滑的箕形线组成的乳突花纹,具备三个系统、一个三角。又可分为开口箕和闭口箕或左箕和右箕或正箕和反箕等 (三)斗型纹:内部系统由一根以上完整光滑的环形线或螺形线或曲形线组成的花纹结构,具备三系统、两三角,又可分为环形斗、螺形斗、绞形斗、曲形斗、双箕斗、囊形斗、杂形斗等。 (四)混杂型纹:由两种纹型混合而成的花纹,结构紊乱,形态奇特。,三、指头乳突花纹的类型及分类,(一)分类方法 按组成结构、内部形态、花纹流向、高低长短、中心线数、三角远近,(二)具体分类 1.按花纹组成结

10、构分为;弓型纹、箕型纹、斗型纹、混杂型纹 2.按内部花纹形态分为; 弓型纹(弧形纹和帐形纹 ) 箕型纹(开口箕和闭口箕) 斗型纹(环形斗、螺形斗、 绞形斗、曲形斗、双箕斗、囊形斗、其它斗) 混杂型纹(箕帐混合纹、箕斗混合纹、并列箕、并列斗、畸特纹),3.按花纹(实际是中心花纹)倾斜方向或流向来分。 弓型纹: 左倾、右倾、无倾(弧、帐) 箕型纹:(左箕、右箕),(左流箕、右流箕)、统一为正箕和反箕 斗型纹: a.环形斗(左倾 右倾 无倾) b.旋转的斗(螺形斗、纹形斗、曲形斗) c.囊形斗(左囊、右囊)(正囊、反囊),四、手掌乳突花纹 (一)手掌区域划分(二)指根区花纹 (三)内侧区花纹 (四)

11、外侧区花纹,五、乳突纹线的细节特征,(一)细节特征的基本种类:起点、终点、分歧、结合、小勾、小眼、小桥、短棒、小点 (二)细节特征的命名原则 1.按特征的形态命名 2.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命名 3.按从上向下的方向命名 4.按顺时针的方向命名 (三)细节特征的标示方法 1.标线要与所标处的纹线基本垂直,并准确标到特征点上 2.标线要尽量呈放射线状,并尽量使其均匀分布 3.标线序列应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六、指节乳突纹线的形态结构及类型,指节乳突纹线具有纹线较粗,间隙较大、纹线边缘粗糙等特点,一般由直线、波浪线、弧形线构成。,七、手掌屈肌褶纹和皱纹 (一)屈肌褶纹:是指掌关节一定部位上所固有的粗大明显

12、的沟纹。 (二)皱纹:是指手掌皮肤松弛活动所形成的细小浅表的沟纹。,1.手指屈肌褶纹:通常手指的屈肌褶纹,拇指为两组,食中环小四指为三组.,第一组屈肌褶纹,是指头与第二指节之间的沟纹.该组屈肌纹较粗大、平直,横贯全指,多为一条,无小分支;少为两条,其中一条横贯全指且有小分支。 第二组屈肌褶纹,是第二与第三指节之间的沟纹。该组屈肌褶纹多为两条(也有两条以上)呈弧凹相对的较粗大沟纹,中间有间隙,其中一条较粗大,横贯全指,另一条则较短小。 第三屈肌褶纹,是第三指节与手掌连接处的沟纹。该组屈肌褶纹多由一条或二条明显的沟纹组成,且多见小分支,尤其是拇指(第二组),食指和小指的褶纹,多为许多细小沟纹绞绕而

13、成。,2.手掌屈肌褶纹:褶纹宽而长,起端宽深,末端窄浅,以此为依据判断手掌屈肌褶纹起末端的流向。 屈肌褶纹在手掌部位,大多数人有三条,部分人有四条,还有少数人有五条或一条,极少数的则数不清条数,漫布沟纹,互相交织呈网格状。,()手掌屈肌褶纹的命名。手掌屈肌褶纹的命名,按大多数人有三条,分别命名为第一、第二、第三屈肌褶纹。,第一屈肌褶纹,起源于小指根下方的外侧边缘,流向并终止在食指根部或食中指间。常为横贯全手掌上部的粗大明显沟纹。 第二屈肌褶纹,起源于拇食指间,经掌心斜向流至手掌外侧部。 第三屈肌褶纹,起源于第二屈肌褶纹的下方或与第二屈肌褶纹同一起点,经掌心又弯转向内,终止在手腕部,常为凸向掌心

14、的粗大明显沟纹。,(2)手掌屈肌褶 纹的分类。对于手掌屈肌褶纹,通常按其相互关系及分布状态来划分:分为结合型、分散型、混合型、纵贯型、横向型和网状型。 结合型:手掌的第一、二、三屈肌褶 纹彼此相交的称为结合型。 分散型:手掌的第一、二、三屈肌褶纹,彼此分离,互不干涉相交的,称为分散型。 混合型:手掌的第一、二、三屈肌褶 纹中,有两条相交,一条分离的,称为混合型。 纵横型:手掌中,除有一二三屈肌褶 纹外,在手腕部至掌心方向出现第四条屈肌褶纹时,称为纵横型。 横向型:手掌中,除有一二三屈肌 纹外,在第一屈肌 纹上方出现横贯掌上部或上部大部分区域的横向屈肌褶 纹时,称为横向型。 网状型:在整个手掌或

15、大部分手掌面上屈肌 纹漫布,主杆与分歧难以区分并互相交织呈网格状的,称为网状型。,(二)皱纹,1.手指皱纹 (1)指头(第一关节)皱纹。因其肌肉发达,脂肪丰满呈球形凸面,故皱纹最少。若出现则多横向并位于两侧。 (2)第二指节皱纹。皮肤较松弛,故皱纹较多并呈纵向平行排列,少数横向穿行,构成格子状。 (3)第三指节皱纹。皮肤最松弛,故皱纹最复杂,其排列形状与第二指节大致相同,沟纹多呈平行排列,少数横向穿行,构成格子状。,2.手掌皱纹,(1)上部皱纹。该区域的皱纹较细少,而且短小,形态及分布均不规则,横、斜、纵、交叉等各式各样均有。区域的中端常比两侧出现多些。 (2)内侧部皱纹。该区域的皱纹量最多,

16、而且深长,分布均匀,排列规则,纵横交织。呈网格子状。 (3)外侧部皱纹。该区域的皱纹量较内侧部少,多为短粗横向并位于外侧边缘。 (4)掌心皱纹。靠掌心侧的皱纹,分布较紊乱且长短不一。,八、伤疤与脱皮,(一)伤疤:受创的皮肤局部,由于新生的纤维细胞和结缔组织繁殖、增补、填充而形成的一种创痕。 (二)脱皮:由于病变、挤压、或磨擦引起的皮肤角化层的局部脱落。,九、手印的特征 为便于在检验鉴定中,根据特征的不同性质和手印鉴定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作出正确的评断,确保手印鉴定的科学准确性,把特征分为一般特征和个别特征两大类,具体内容如下:,(一) 一般特征。是指只反映手的种类属性的特征,是认定结论的前提条件,否定结论的重要依据。 (1)乳突花纹的各种类型(形)。如:弓型、箕型、斗型、混杂型以及这四大类型中的各种具体形态。如弧形、帐形;左箕、右箕;环、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