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篇锻压成形第一讲金属塑性变形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174307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篇锻压成形第一讲金属塑性变形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篇锻压成形第一讲金属塑性变形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篇锻压成形第一讲金属塑性变形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篇锻压成形第一讲金属塑性变形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篇锻压成形第一讲金属塑性变形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篇锻压成形第一讲金属塑性变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篇锻压成形第一讲金属塑性变形(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 锻压成形,金属塑性成形:是利用金属材料所具有的塑性变形规律,在外力作用下通过塑性变形,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零件或毛坯的加工方法;锻压成形是塑性成形方法中的一种。 塑性成形的产品主要有:原材料、毛坯和零件 塑性加工与其他成形方法相比具有的特点: 1、能改善金属的组织 2、可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3、具有较高的生产率 4、可获得精度较高的毛坯或零件,2,金属塑性成形的基本方式有:自由锻 、模锻、板料冲压、挤压、拉拔、轧制等,3,4,21 金属塑性变形,* 弹、塑性变形的定义: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其内部将产生应力,该应力迫使原子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从而改变了原子间的距离,使金属发生变

2、形,当外力停止作用后,应力消失,变形也随之消失,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当外力增大到使金属的内应力超过该金属的屈服点之后,即使外力停止作用,金属的变形也不消失,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5,21 1 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是晶体内部产生滑移 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1、滑移,6,2、孪生,7,二、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8,21 2 金属的冷变形强化与再结晶,一、冷变形强化: 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塑性变形称为冷变形,冷变形后其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冷变形强化,在冷变形强化的同时,金属内部存在残余应力。 二、再结晶 最低再结晶温度可用经验公式表示: T再=0.4T熔,

3、9,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再结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10,21 3 金属的冷变形和热变形,一、定义: 1、冷变形: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 的塑性变形,称为冷变形 2、热变形: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 的塑性变形,称为热变形 在锻压生产中,进行冷变形又称冷加工,进行热变形又称热加工,11,二、冷、热变形对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冷变形的影响: 使金属的硬度、强度增加,塑性、韧性下降 2、热变形的影响: (1)消除铸态金属的某些缺陷,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2)形成纤维组织 铸锭热变形前后的组织,12,例1:曲柄 例2:齿轮 例3:螺钉 直接切削加工 局部镦粗制造,13,

4、三、锻造比 1、拔长锻造比:拔长前的横截面积比拔长后的横截面积;或者拔长后的长度比拔长前的长度,即 Y拔=F0/F 或 Y拔=L/L0 2、镦粗锻造比:镦粗后的横截面积比镦粗前的横截面积;或者镦粗前的高度比镦粗后的高度,即 Y镦=F/F0 或 Y镦=H0/H,14,21 4 金属的锻造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一、锻造性能:是衡量材料经受压力加工时获得合格制品难易程度的工艺性能 二、影响因素: 1、金属的本质 (1)化学成分 (2)组织结构,15,2、加工条件 (1)变形温度的影响 *始锻温度:金属锻造时允许的最高温度 *终锻温度:在锻压过程中,金属坯料温度不断下降,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塑性变差、

5、变形抗力增大,不能再锻,否则引起加工硬化,甚至开裂,此时停止锻造的温度称为终锻温度。 *锻造温度范围:始锻温度与终锻温度之间的区间,16,(2)变形速度的影响,17,(3)应力状态的影响,18,22 自由锻造,一、定义 1、锻造:将金属坯料放在上、下砥铁或锻模之间,使之受到冲击力或压力而变形的加工方法;锻造分为自由锻造和模型锻造。 2、自由锻造: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上、下砥铁之间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及内部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模锻: 自由锻:,19,二、自由锻造的特点: . 金属坯料在上、下两砥铁之间变形,除与上、下砥铁接触的金属部分受到约束外,可朝其它各个方向自由变形流

6、动,不受限制 . 锻件形状和尺寸由操作技术来保证 . 所用工具简单,有较大通用性 . 加工范围广,锻件可以小到几克,大 到几百吨。对大型锻件,自由锻是唯一 的加工方法 . 锻造可压合铸锭中的缺陷,使其组织 紧密,大大提高了机械综合性能。承受 自由锻造 动载荷的零件都需锻造 广泛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20,22 1 自由锻造的工序,一、基本工序: 使金属坯料实现主要的变形要求,达到或基本达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序。主要有: 1、镦粗:使坯料横截面积增大,高度减少的锻造工序;,21,2、拔长:又称延伸或引 伸,与镦粗相 反; 3、冲孔:在锻件上锻出 通孔或不通孔 的工序; 4、弯曲:使坯料弯成一 定

7、角度或形状 的工序; 5、扭转:将坯料的一部 分相对于另一 部 分旋转一定 角度的工序;,22,6、错移: 将坯料的一部分 相对与另一部分 平移错开的工序 7、切割:分割坯料或切除 锻件余量的工序 8、锻接:将两分离工件加热到高温,在锻压 设备产生的冲击力作用下,使两者 在固相状态下结合成一牢固整体的 工序,23,二、 辅助工序: 是指进行基本工序之前的预变形工 序;如:压钳口、倒棱、压肩等 三、精整工序: 用以减少锻面缺陷的工序; 如: 校正、滚圆、平整等,24,22 1 自由锻造工艺规程的制定,一、绘制锻件图 锻件图是制定锻造工艺规程的依据,它是根据零件图结合下列因素而指定的: 1、敷料:

8、 为简化形状,便于锻造而增加 的一部分金属称为敷料 2、锻件余量: 增加供切削用的一部分金属 称为锻件余量 3、锻件公差: 是锻件基本尺寸的允许偏差,25,如:自由锻锻件,26,二、坯料质量及尺寸计算 1、坯料质量的计算: m坯= m锻+ m烧 +m芯+m切 式中: m坯坯料质量 m锻 锻件质量 m烧 加热时坯料表面氧化而烧损的质量 m芯冲孔时芯料的质量 m切端部切头损失的质量 2、坯料尺寸的确定:,27,三、 选择锻造工序(见P92表2.6、2.7) 1、 应根据其工艺特点和锻件形状来确定 2、应根据其锻造火次和变形来确定 3、工艺规程还包括: 所用工夹具、加热设备、 加热规范、 加热火次、冷却规 范、锻造设备及后 续处理等,28,22 2自由锻锻件结构工艺性,设计自由锻锻件时,除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外,还必须考虑零件结构要符合自由锻的工艺性要求: 1. 避免锥面或斜面结构 合理 不合理,29,2、应避免圆柱面与圆柱面相交 合理 不合理 *锻件由数个几何体构成时,其相交处不应 形成空间曲线 应改为:平面与柱面相交或平面与平面相交 即: 交线应为直线或平面曲线,30,3、避免椭圆形、工字形或其他非规则形状截面及非规则外圆 合理 不合理,31,4、避免加强筋和凸台等结构 合理 不合理,32,5、复杂件应设计成为由简单件构成的组合体 合理 不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