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李建军11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124277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33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李建军11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李建军11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李建军11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李建军11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李建军11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李建军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李建军11(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南京晓庄学院 李建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活动的一种形式,从大课程的视野来审视,则可被界定为一种活动课程,即心理教育活动课程。 什么是活动课程 所谓活动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师生互动为基础,通过学生的直接经验与体验,以促进其整体发展(认知、情感、行为等)为目标的课程。,活动课程有以下特点: 活动课程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与体验,从组织结构上看,它与以书本书本知识为中心的间接经验的获得是两种不同的经验范式,但活动课程所崇尚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并非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的。,活动课程是以学习者的需要与兴趣为出发点,是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

2、,离开了这一点,就失去了活动课程应有的价值。,活动课程是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在学习者的直接体验中促进其发展的过程。,活动课程是学校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然是作为课程的一种形式,就是能够(也应该如此)进行课程设计的。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之一,理应成为活动课程的导向者。当然,活动课程中的教师已由“前台”转向“后台”,更多以参与者的角色介入活动过程之中。,课程学家蔡斯(Zais,R.S.)认为这一课程设计具有三个特征:第一,课程的结构 要由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来决定;第二,教师和学生一道确立追求的目标,规定查阅的资料,计划实施的活动,以及安排从事的评定程序,体现

3、出“师生合作的计划”;第三,把重点放在所学习问题的解决过程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质上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课程。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就在于根据心理教育的要求,在活动课程中融合心理教育的原理、方法与技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与体验为基础,促进其心理品质发展的教育进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本属性符合活动课程的一般特点,如强调学习者的需要与兴趣、强调过程、强调直接经验与体验等,但也有自身的特点,如突出心理教育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指导价值,突出心理教育方法与技术的应用价值,更加突出学习者的需要、兴趣等心理特征,等等。,开展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专门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形成系列性的活动课。各类心理健

4、康教育活动或活动课,切忌学科化、概念化和以掌握知识点为目标的认知教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类型,一、心理教育常规活动,1992年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第一次将“活动”明确地列入课程计划,这些活动包括晨会(夕会)、班团队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传统活动等,对这些活动提出了综合性目标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蕴含于晨会(夕会)、班团队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传统活动等等学校的常规活动之中。案例一:南京市秦淮区考棚小学在常规活动中蕴含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举例:,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什

5、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 专题活动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主流领域,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专门设计的心理教育活动。,专题活动设计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贴近学生生活、强化教师的引导、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活动形成系列,在不同学习阶段,专题活动设计的侧重点和设计模式各不相同,小学重点可以放在学习和自我方面,初中重点放在自我和人际关系方面,高中重点放在人际关系和生活及社会适应方面。,如果说心理教育常规活动是在达成活动自身目标的基础上把心理教育思想融入活动之中,心理教育专题活动则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专门设计的心理教育活动。前者的特点是容易在面上普及,但不易深入;后者的特点是容易深入,但受一定的限制。因此,

6、两类活动是相互补充的。,专题活动内容设计举例,我们可以对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进行总体的设计,下面以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为例,简要说明专题活动课程内容及特点。,职业高中,环境适应 学习辅导 自我概念辅导 情绪辅导 人际交往(亲子、师生、同学) 性与异性 生涯发展与职业指导 生命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踏上大学征程 自我认识与成长 情绪解码与行为管理 人际交往与亲密关系 爱与性 学习心理 生命教育,授课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 教师是学习组织者和维持者(促进和陪伴) 课堂讲述、分享、互动(师生、生生); 课上和课下的连接 课外阅读 网络平台 课后沙龙

7、读书小组,上述的设计从总体上讲,既要考虑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要考虑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既注重学生心理结构,又注重学生成长发展;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又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适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的组织形式,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的一般程序,设计与准备 实施过程,或叫活动程序 小结与反思 案例二:专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好姑娘,男子汉”,如果你去上,你会有怎样的不同?,不太舒服,起名时:一定是不一样的;对生命的诠释我坚信也是不一样的,金币的分值也不一样:也许、可能; 我的特色煽情:表情、语调学生流泪,情感体验后的领悟;躺在棺材里面,你的亲人的丧礼:另一番体悟; 两个看法:讲鬼故事,语气难

8、;以一种什么样语气?学生的活动少一些,老师把握局面,素材不错,从生命的角度诠释了对生命的尊重;语气:巫术;素材很多 总体不错,设计课完整、触动不容易;有时候有些环节的设计落到德育中去:励志教育;如果是小瓜苗,生命没有如果; 不喜欢,讲述太多,活动太少,身边轻生,强调生命的重要: 对家庭请学生自己谈生命,道理小学就讲了,灌输勇敢坚强,自身的目前的生命价值:对父母学校,对别人的影响价值所在,谈自己的生命价值所在 感悟中尊重生命:开始用图片让学生感悟;后面没有用具体的材料让学生感悟:六个维度用图片等,学生活动太少了,学生分享少,叙述基本的东西,没有从深层次去体验,疑惑:30分钟的视频:启发大,素材好

9、; 假如我上,首先课堂的布置传统,学生的链接单一;探讨生命的价值分组讨论,学生互动多,每一小组分享;设计的学案挺好,花了大量的时间准备, 喜欢图片,从感悟中领悟,图片直观,感动,欣赏这个部分;可能事先给学生作业,学生做PPT,小草为体现生命价值,加妈妈怀孕过程,值得珍惜, 感受最深的是艺术,任何人上不管多好都有缺陷,不同观点,挺好的。主要的问题两节课剪切了,打了折;好的是素材好,如价值观、情绪等,好素材介绍;层层递进的,蛊惑,心理咨询忽悠的,感悟体验多点更好,学生的内省,而不是讨论分享,各有好处 生命是有活力的,六个维度,一开始生命的活力张力非常好,昏昏欲睡,积极向下的,颠倒过来,生命的活力,

10、对于这堂课你欣赏的方面?,普通话标准,神情、语调、活力、热情,散发生命 表述高,抑扬顿挫,感染力;很难把握,交叉,为什么要单列,交叉的东西汇总,设计主题很好 放松的感觉,蛮欣赏的,学生放松,回顾这节课 生命的话题蛮沉重的,相对轻松的环境里,舒缓的音乐,矛盾,王老师功力好,心理课不一样,其他课标准答案,老师引导主持,把握学生的回应,同学的感悟不一样的;看不出同学分享有无价值观不一样的地方,感觉她会很好的处理;放松:功力,不敢做,震撼,三、心理教育学科活动,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这类是在以“学科”为组织形式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但这种形态的学科课程与传统的学科课程相比已产生了重大变化,它并不是严格

11、按学科的结构组织,也不是以传递知识为宗旨,而是通过“活动”的方式组织实施。,即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中,心理教育可视为一个学科领域,以此为基础组织相应的具有学科性质的课程。现行的心理教育实践中,许多学校都是以“学科课程”的形式实施心理教育,如开设“心理教育课”、“心理辅导课”、“心理训练课”等,尽管名称不一,性质则是一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课属于活动课范畴,它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基础,关注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主线而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它以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学习、生活、择业等方面的问题,以学生学会自助为归

12、宿,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整个活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等,促进班级成员的互动合作。通过优化学生的活动过程,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和提高心理能力的目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形式的活动性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去感悟,它不同于传授和说教。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能接受到新的信息和他人的反馈,他要考虑如何做出反应,这就使其思维处于激活状态,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独创性得以显现和培养,思维变得积极而活跃。,随着思维的活跃调动,学生的其他感官也将得到协同的行动,尤其是与思维直接相关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得

13、到锻炼和发展;伴随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在情感上会有愉悦的体验,参与意识将增强,使活动变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团体习作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初始阶段: 热身 大风吹 凯特心理剧活动 花儿花儿朵朵开,自我介绍,相互认识活动 滚雪球(列车式沟通) 知你识我(8分钟):自由漫步停两人一组,自我介绍:姓名、所属部门,身份,性格特点,个人兴趣爱好,家庭情况,以及个人愿意让对方了解的有关自我的资料。,寻找我的另一半:彩纸一分为二,抽取寻找,贴在纸板上写上两个人的名字,自由交谈5分钟。然后全体成员围圈坐下,每一对轮流向大家介绍对方。 找朋友:闭眼,想到自己最喜欢唱的歌,都想到了举手示意

14、,站起来,一边唱一边听别人唱什么,一样者成为小组,交流,自我介绍。,过渡阶段所用活动 建立信任与彼此接纳的活动 信任之旅 哑口无言 ,加强团队合作的活动 同舟共济 无家可归 心有千千结 生日线 ,工作阶段的活动 自我探索的活动 生命线 我的二十问,我的塑像:儿童,橡皮泥等,塑出自己的形象,完成后,老师可引导: 他是谁?叫什么名字?他喜欢什么? 他长得什么样?他有朋友吗? 你喜欢他吗?为什么?小朋友喜欢他吗?爸爸妈妈喜欢他吗? ,家庭探索的活动 澄清价值观的活动 我的五样 临终遗命 生存选择 集思广益互助解难的活动,课程结束时的活动 真情告白 我们大家都来说 大团圆 主题歌曲 ,结构的开放性 构

15、成心理活动课的要素与实施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之间不是封闭的,它集中体现在活动目标的开放、活动内容的开放、活动时间的开放、活动空间的开放、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开放五个方面。,活动目标的开放:活动的目标重在发展和预防。它是一个方向目标,对每个学生而言不是整齐的,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去发展,因此,活动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多元的、开放的。,活动内容的开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选取的是学生最关心的自身心理问题以及与之发生关联的来自社会因素影响的社会问题。最终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活动的内容、创设的情境都是开放于社会的,同时又充分满足学生内在的心理需要。活动有时也没有统一的、固定的答案,

16、活动结果呈现出开放性。,活动时间的开放: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不是拘泥于一般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其本身可长可短,视具体情况而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活动空间的开放:它不拘泥于教室,可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选择教室、校园、公园、野外等社会空间作为自己的活动空间。即使是教室内的活动,也可以打破教室座位顺序,或没有固定的桌椅,围圈而坐,“U”型、“V”型、“O”型排列均可。,师生关系的开放: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居高临下”、“专断”、“独言”,师生关系是彼此尊重、平等、民主、和谐的、合作式、开放型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不存在一方灌输给另一方的问题。,训练的系统性 这里所说的系统性不同于学科课程的系统性。学科课程的系统性指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训练的系统性表现为整体活动目标的系统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不一样,因此每一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标要求一致但程度不一样,随着年龄的增加,活动的内容、形式、水平会逐步加深和提高。就是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