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经济基础学习情境五施工经营管理分析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110130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经济基础学习情境五施工经营管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建筑经济基础学习情境五施工经营管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建筑经济基础学习情境五施工经营管理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建筑经济基础学习情境五施工经营管理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建筑经济基础学习情境五施工经营管理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经济基础学习情境五施工经营管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经济基础学习情境五施工经营管理分析(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情境 施工经营管理分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内容讲解,本章练习,建筑经济基础学习情境一目录,知识目标,1、掌握建筑安装工作量的完成情况、竣工工程指标完成情况、施工工期分析计算。 2、掌握工程品级率、质量事故相应指标分析计算。 3、掌握劳动力需要量、劳动生产率分析计算。 4、掌握机械化程度、机械装备程度、施工机械完好利用情况分析计算。 5、掌握材料供应对施工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材料供应的及时性与完整性分析计算。 6、重点掌握利润计划完成情况总评价计算、工程结算利润、销售利润、营业外收支分析计算。,建筑经济基础学习情境一知识目标,能力目标,1较好的对新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能力。 2具有较好的解决问

2、题的能力目标。 3能准确地计算各项经营管理指标。 4. 能较好地完成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建筑经济基础学习情境一能力目标,一、定义 施工经营管理,是企业为了完成建筑产品的施工任务,从接受施工任务开始到工程竣工交付使用为止的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工作。施工经营管理分析,就是利用各种计划资料和核算资料,结合调查研究,对企业的施工、经营、财务活动、成本控制进行系统、全面和科学分析研究,以便总结经验、揭露矛盾,找出差距,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任务1、施工经营管理分析概述,建筑经济基础学习情境一内容讲解,二、任务 第一,挖掘企业内部的一切潜在力量,提高经济

3、效益。 第二,检查企业各项计划的完成情况,查明影响计划完成的各项因素,评价企业施工经营管理工作的业绩,促使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第三,促使企业坚持勤俭办企业的方针、遵纪守法,不断改进提高企业利润水平的具体措施,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积累。,三、内容 (1)施工活动的分析; (2)工程质量的分析; (3)劳动力利用效果的分析; (4)施工机械利用效果的分析; (5)材料供应情况的分析; (6)利润的分析; (7)财务分析; (8)工程成本分析等。,任务2、施工活动的分析 一、建筑安装工作量完成情况的分析 建筑安装工作量,是以货币表现的在 一定时期内建筑企业所生产的建筑产品总 量,亦称“施工产值”或“

4、总产值”。它 是反映建筑安装施工活动成果的一项综合 性指标,反映出建筑企业生产发展的规模 和水平。,建筑经济基础学习情境一第一节,内容包括: (1)建筑工作量; (2)设备安装工作量(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 (3)房屋、建筑物修理工作量; (4)现场非标准设备制作工作量。,一、建筑安装工作量完成情况的分析,分析企业自行完成的工作量完成情况时,先将本期自行完成的工作量的实际数与计划数比较,求出计划的完成情况。然后再将本期自行完成工作量的实际数与基期(即上期)自行完成的工作量比较,求得自行完成工作量的增长情况。即计算自行完成工作量的增长率。其计算公式如下:,二、竣工工程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

5、分析所根据的资料,主要是施工计划、房屋建筑工程竣工情况月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 工程竣工计划的完成情况,一般可从竣工工程产值计划完成情况、工程竣工项目计划完成情况和竣工面积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竣工工程产值亦称“建筑商品产值”,或“竣工产值”。它是以价值表示的竣工工程数量,反映一定时期内通过施工活动为社会提供的竣工工程价值。采用这个指标,可以弥补工作量指标的不足,促使企业面向竣工工程,狠抓工程项目竣工投产或交付使用。,假设某建筑企业20xx年度的计划和实际的竣工项目、竣工工程产值和竣工面积如表。,三、施工工期的分析 施工工期,是指建筑产品从开工到竣工为止所用的时间,是考核企业施工组织管理水平和

6、经济效益的手段。 施工工期的分析方法,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对各项工程的实际竣工时间与计划竣工时间直接进行对比,并查明提前竣工或拖延工期的原因。二是综合分析各竣工项目工期的长短。为了综合考核工期的长短,需要计算平均施工工期。,假设某建筑企业20xx年度竣工单位工程的施工工期和竣工面积如表,根据上表资料,计算竣工工程的平均施工工期 按竣工工程数量计算: 按竣工工程面积计算: 将实际平均施工工期(48天/百平方米)与计划平均施工工期 或以前年度平均施工工期比较,就可以看出本年度工期是否存 在缩短或拖延情况。本例假设企业上年度平均施工工期为45天 /百平方米,则本年度为上年实际平均施工工期的106%

7、( ),即比上年平均拖延工期6%。,任务3、工程质量的分析 建筑产品质量,是指结构坚固、性能良好、经久耐用、造型美观的程度而言。建筑产品使用年限长,造价高,又是国家、企业和人民重要的财富,因而其质量的好坏,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的影响。 工程质量分析的内容,一般包括工程品级率的分析和质量事故的分析两方面。,一、工程品级率的分析 工程品级率是反映全部验收鉴定工程中被评为优良品或合格品的工程与全部验收工程之间的比例。 优良品率是指优良品单位工程个数(或面积数量)占验收鉴定的单位工程个数(或面积数量)的比率。 合格率是指合格品单位工程个数(或面积数量)占验收鉴定的单位工程

8、个数(或面积数量)的比率。,假设某企业xx项目经理部在20xx年度中进行验收鉴定的工程 及被评为优良品和合格品的单位工程个数、面积如表所示。 按单位工程个数计算: 按工程面积计算:,对于优良品率计划完成情况的考核,可用完成和超额完成优良品率计划的百分率和优良品率计划完成程度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如上述xx项目经理部按单位工程个数计算的计划优良品率为74%,则 上述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不同。第一种方法说明实际优良品率比计划高1%。第二种方法说明超额1.3%完成了优良品率计划。用第一种方法,表明平均每100个单位工程中,实际优良品数比计划多1个;而采用第二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是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它

9、说明实际优良品率与计划优良品率的差别程度。,二、质量事故的分析 质量事故:是指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标准或生产的要求,它包括设计错误、材料设备不合格、施工方法错误等原因所所造成的质量事故。 按事故的性质,可分为重大质量事故和一般质量事故。 重大事故:结构倒塌、基础下沉、混凝土梁、柱、屋架断裂、大面积屋面漏雨等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年限;严重影响设备及其相应系统的使用功能;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历史缺陷;返工损失一次在一定金额以上的。,二、质量事故的分析,分析时,应检查工程质量事故次数、返工损失金额、返工损失率和返工补修率。 质量事故次数:是指施工的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标准或生产要求的事故次数。返工损失金

10、额在一定数额(如100元)以上的作为一次质量事故 返工损失金额:是指因工程质量事故而进行返工损失的材料费、人工费和一定数额的施工管理费,但应扣除拆下来还可以利用的材料价值。,二、质量事故的分析,返工损失率:是指返工损失金额与自行完成工作量的比率。由于 本月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往往不在本月返工,为了使两者口 径比较一致,返工损失率可采用累计数来计算。其计算公式: 返工修补率:是每年保修费支出与自行完成工作量的比率。 返工损失率、返工补修率越大,说明返工损失金额和保修费用支出越多,工程质量越差。,二、质量事故的分析,例4:泰达建筑安装公司2012年自行累计完成建筑安装工程量4000万元,本年累计返

11、工损失金额32000元,本年累计保修费用支出24000元,求返工损失率和返工补修率?,任务4 劳动力利用效果的分析,建筑企业施工计划的完成,要受劳动力方面的影响。一是由于职工平均人数的变动.二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 一、劳动力需要量的分析 劳动力需要量的分析,是研究劳动力的数量,如何在最合理、最节约使用的情况下,保证施工计划的完成。 分析时,首先计算出最大可能利用的生产工日,然后与计划工日比较,看看应当需要多少劳动力,并作出安排。,各工种最大可能利用的生产工日:即各工种在一定时期内,最大可能从事生产作业的工日,其计算公式: 最大可能利用的生产工日 =生产工人数制度工日数制度工日利用率 上式中

12、: 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实际公休工日数+公休日加班工日数),一、劳动力需要量的分析 制度工日数,是企业最大可能利用的劳动时间总数,是考核企业劳动时间利用好或差的标准。 制度工日利用率,是反映制度工日的利用程度,它受停工工日、公假工日和缺勤工日的影响。 通过上述的计算,得出企业在计划期内最大可能利用的生产工日。然后同计划劳动工日(按照计划期内所安排的实物工程量和施工定额计算其应用的劳动工日)比较,如果可能利用的生产工日与计划所需劳动工日二者平衡,说明企业劳动力有保证,可以保证施工计划的完成。如果二者不平衡,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平衡调度。,二、劳动生产率的分析 劳动生产率,是

13、建筑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质量指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企业职工在施工生产中劳动效率的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加快进度、降低工程成本、增加企业盈利的重要途径。,建筑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通常是以单位时间内每个职工平均完成的工作量或工程量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由上面两个公式可见,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产值或产量的提高;二是平均人数的减少。,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职工的政治觉悟和劳动热情,有较高的工时利用率和出勤率。 (2)合理的劳动组织与人员配备,控制和压缩非生产人员和非生产用工。 (3)切实做好劳动力的平衡调度工作,及时消灭或减少劳动力窝工浪费的现象,并将

14、多余的劳动力充实到生产急需的地方。 (4)采用先进合理的劳动报酬分配制度。 (5)提高职工的文化和技术水平。 (6)开展社会主义竞赛等。,任务5 施工机械利用效果的分析,一、机械化程度的分析 施工机械化程度,是指利用机械来施工的程度。建筑企业确定机械化程度,一般以利用机械完成的工程实物量为计算基础。 机械化程度的计算,一般以分项工程为基础。其计算公式如下: 例:泰达建筑安装公司某月完成混凝土500m,用机械搅拌、运输为450m,则混凝土工程项目的机械化程度为多少?,二、机械装备程度的分析 反映企业的机械装备水平,可用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来表示。 以实物指标表示的机械装备水平,有两种形式: 一是以

15、分析期内某一天的各种施工机械的实有数量和能力来表示; 二是以分析期内各种施工机械的平均在册台数和能力(简称机械平均能力)来表示。 由于评价企业的机械装备水平一般是以整个分析期来进行评价的,因此,运用机械平均能力指标,就更能说明企业的装备水平。,机械的平均能力:是指分析期内每天平均拥有的机械能力。它是根据分析期内每天的机械能力之和,除以日历日数计算出来的。 机械能力一般按照机械的工作部分或动力部分的容量(或功率等)计算。如挖土机、混凝土搅拌机按工作部分的斗容量计算能力;推土机按工作部分的功率来计算能力等。 假设某建筑企业第一季度混凝土搅拌机的台数和能力如下: (1)1月1日至3月31日,混凝土搅

16、拌机1台,搅拌能力为0.4 m; (2)1月10日至3月31日,混凝土搅拌机1台,搅拌能力为1m; (3)2月1日至3月31日,混凝土搅拌机1台,搅拌能力为1 m.,二、机械装备程度的分析,以价值指标表示的机械装备水平 即按价值计算的机械装备程度指标。这个指标一般称为劳动技术装备率或劳动技术装备系数,它是建筑企业施工机械与工人人数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三、施工机械完好利用情况的分析 企业为了顺利完成机械化施工任务,除了有足够数量的施工机械以外,还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台设备的作用,这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除了分析机械装备程度外,还要分析机械的完好利用情况。分析的目的,在于检查机械的维修、保养和使用情况,以便加强机械管理,充分发挥机械的能力,提高机械的利用率,顺利完成和超额完成施工计划。,完好的施工机械,一般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性能良好 性能良好,是指运转无超温、超压、异响、失灵等现象,能使设计能力正常工作。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