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多篇范文)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093513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多篇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多篇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多篇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多篇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多篇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多篇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多篇范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一直以来,我都向往着自己能生活在一个大师云集的时代和空间里。比如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巴黎和三十年代的中国上海。当然也只是想想而已,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高晓松的节目中知道了一部名叫午夜巴黎的电影,讲述了有着怀旧情结的主人公从现实世界乘坐一辆破旧的老爷车穿越到二十年代的法国巴黎,并在那里与心目中的大师一一相遇。这不正是我所向往的事情么。利用周日闲暇的时光,我在网上看完了这部电影。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特别适合文艺小资们独自品味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艺片。开篇将近三分钟的“巴黎风景秀”一度让我误以为自己点错了地址,搜到了一部同名的巴黎旅游宣传片。在一个接

2、一个如幻灯片般的镜头里,雄伟的埃菲尔铁塔、浪漫的巴黎左岸咖啡屋、美艳的香榭丽舍大街、迤逦的塞纳河风光,在黎明里、细雨中、黄昏后,萦绕着轻柔悠扬的爵士乐,让人心醉神迷。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导演甚至不忍附上一行字幕,生怕破坏了画面的美感。电影的开篇一下子就唤醒了我对巴黎的所有回忆,多年前我曾漫步在同样的画面里,还坐在香榭丽舍大街的长条木凳上书写自己初到巴黎时的所见所感。时至今日将近十年了,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现在已是一家企业报的文艺版编辑。回首往事,不胜唏嘘,自那以后,我就再没有去过巴黎,也没有去过法国。言归正传,还是来说说这部影片。该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好莱坞的年轻编剧,收入不菲,

3、可心中一直存着一个文学梦,希望能写出一部名垂青史的伟大作品,成为和他心目中那些大师们一样的大人物。于是,他暂别了美国好莱坞日进斗金的编剧生活,带着未婚妻来到文艺气息浓厚的法国巴黎寻找创作灵感。主人公的未婚妻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女人,完全无法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只是现实中的未婚夫妻而非精神上的心灵伴侣。由于世界观的不同,两人经常发生有意或无意的口角,在一次不欢而散后主人公流落在巴黎的街头,由于语言不通而找不到回去的路,一直到午夜十二点依然没有找到居住的酒店。这时一辆破旧的老爷车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主人公乘坐这辆老爷车穿越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巴黎,在塞纳河左岸夜色笼罩的咖啡屋

4、中与他心目中的大师一一相遇,与海明威探讨人生的真谛,和菲茨杰拉德畅谈小说的艺术,甚至和毕加索的情妇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在影片中这些已经名垂青史的大师们在他面前都表现得极为友善,几乎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不仅和他交流文学和艺术,还对他正在创作的一部小说给予了不俗的评价。这怎能不让这位穿越时空的文艺粉丝心花怒放呢?可一到了白天主人公还是要回到现实世界之中,这就有点像灰姑娘和南瓜车的故事了。就这样,几乎每到午夜时分主人公都会在相同的地方等待那辆老爷车的到来。随着回到过去次数的增多,主人公感觉过去也并不是像他最初认为的那样美好,当历史上的大师成为了天天可见的朋友,他们身上的偶像光芒也开始渐渐消逝。童话大

5、王郑渊洁曾经说过:没有距离就没有崇拜。这句话用在这位主人公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恰恰就是主人公所崇拜的这些偶像们却不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美好时代”中,他们心中向往的是更古老的“黄金时代”,也就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时代。可见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认为自己的时代是最好的,也许得到就不懂得珍惜,那一夜,主人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哪个时代都会有它的优点和缺点,过去虽然人性淳朴,大师辈出,却没有现代这样发达的科技;现代虽然科技发达,却把一切都快餐化而失去了生活原有的味道。主人公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个时代中,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该片导演也许就是将自己的一个梦拍成了一部电影。午夜十二点不正是人们要

6、睡觉的时候吗?梦醒了,一切还是要回归现实。其实每个人心中都隐藏着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时代”,无论是过去,未来还是现在。只是有的已经找到,有的还在寻找。可谁又能说自己所处的时代不会被后人称为“美好时代”呢?第二篇:影评午夜巴黎评夜巴黎夜巴黎是由知名好莱坞导演伍迪艾伦拍摄的影片,讲的是一家美国人因为公务和生意的原因去巴黎旅行,其中有一对已经订婚的青年情侣。在巴黎的清晨和白天,情侣的爱意愈发地浓厚,他们恨不得马上就举行婚礼。浪漫之都巴黎的“催情”作用不可小觑。不同时间的巴黎,有着不同的“个性”:巴黎早上很漂亮,下午充满魅力,夜晚让人心醉;而午夜之后的巴黎则具有魔力,它既浪漫又神秘;既让人神往又叫人心

7、情起伏。年轻的男子似乎受到了某种情绪的“蛊惑”屡屡于午夜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在经历了种种与过去的生活差异巨大的新鲜体验之后,他开始思考“究竟什么才是更好的生活”。在爱上了巴黎以及巴黎的生活之后,他不禁开始幻想和憧憬起自己的未来,只是他和未婚妻的爱情,还能回到从前么?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让我们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我们的人生又是怎么样的。巴黎的美好,让我们体会生活的多彩,但是巴黎的梦幻,也让我们思考生活的现实。先介绍这部电影的导演伍迪艾伦,原名艾伦斯图尔特科尼斯本,1935年12月1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一个贫穷的犹太家庭。伍迪在本地的米德伍德中学毕业,虽然也曾经在纽约大学和纽约市立学院读过几天书,

8、但均被开除。15岁的时候,伍迪就开始写俏皮话,开始用伍迪艾伦的名字给一些报纸的专栏作家投稿,据说还为鲍勃霍普当过枪手,后来被这些专栏作者推荐担任专为广播电台写广告中的俏皮话。1969年,随着伍迪电影经验的日趋成熟,舞台剧的成功也侧面刺激了伍迪艾伦的电影兴趣,电影商人们也纷纷对这个满脑子精灵古怪想法的犹太小个子发出邀请,于是伍迪自导自演了一部拿了钱就跑,正式开始了电影之路。从很早以来,伍迪的作品就已经基本成型了,大惊大喜没有,小幽小默不断,他的作品早已培养出一批独特的观众群,他和这些老观众交流,就像是和邻里邻居楼上楼下的老朋友们聊聊天、打打牌、逗逗嘴,在日趋平静的生活中找点乐子。说平静,生活还挺

9、平静,可人人都觉得自己活着够累:没老婆的要找老婆,有了老婆又不安生;没有孩子想要孩子,要了孩子也不踏实;没有名的想出名,还没出名就觉得累;没有钱想要钱,有了钱又不习惯;看着电影里面什么都好,可自己遇到的都是倒霉事,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时时幕起、时时幕落、杂乱喧闹、无奈又无聊的喜剧大杂烩。这种独特的电影风格也导致他的电影适合的人群不是大众,是知识分子。说起这位鼎鼎大名的导演,影迷们大多只是用“天才”、“牛”,甚至“大师”来表达他们的尊敬,然后多半就缄口不言。对于一位美国犹太知识分子,我们显然还很难彻底了解他的思想脉络和文化背景,从而他的作品显露出的特质和优异之处,我们很多时候也只是感觉到,而恐怕也不

10、能象艾伦在美国犹太知识分子圈内的那些忠实观众一样能够会心一笑。作为“继卓别林后最杰出的喜剧天才”,伍迪艾伦以其独有的喜剧才能在影坛上纵横数十年而长盛不衰,恐惧于不可避免的死亡、充斥着背叛的爱情徒劳无用、魔幻现实主义化解生活困境则构成了伍迪艾伦喜剧电影中 “三位一体” 的悲剧意识的表现形式。今天看到的电影夜巴黎就充分体现了伍迪艾伦喜剧电影中“三位一体”的悲剧意识的表现形式,但是也不乏伍迪 艾伦不断的小幽默,时时幕起、时时幕落、杂乱喧闹、无奈又无聊,很具有代表性。伍迪艾伦拍摄的电影,从伦敦到巴塞罗那再到巴黎,这几年伍迪艾伦一直转战于欧洲几大城市,此次在充满浪漫气息的巴黎完成与历史上的文化名人的伟大

11、穿越之旅,依旧有其标志性的大量对白,不过胜在轻松有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黄金时代”,但是上一个时代过去了,新的时代来了,我们还能回到那一个“黄金时代”么?答案是否定的,伍迪艾伦用轻喜剧告诉我们,活在当下是最明智的。艾伦用“穿越剧”的老套形式把现在的巴黎和“黄金时代”的巴黎拼接在一起。也许,在艾伦的感受中,巴黎的魅力之处正在于她被自己悠久、优雅的历史所层层包围,她同时是现在的和历史的。巴黎的午夜正像一道旋转门,能让有心人轻易到达历史台历上的任何一个时间和地址。艾伦显然不够浪漫,不会天真地、简单地肯定自己的“黄金时代”的美好和独一,而是把它相对化、虚化。艾伦几乎是在用一种通俗而幽默的语调在说:每个

12、现在都有自己的黄金时代,也许每个人都是面向过去、后退着走到现在,并走进未来的。艾伦看到了文化乡愁(幻象)既虚幻又真实的本性。真实之处在于,幻象总是暗暗地修正着现实,就像吉尔从20年代“回到现实”后,虚幻的经历最终让他避开了一段庸俗的婚姻,偏离了原来的生活轨道,留在了雨中的巴黎。就午夜巴黎而言,也许我们可以说,在巴黎这个酒杯中,伍迪艾伦尝到的不是怀旧的文化乡愁,而是“迷惘”。迷惘,正是那种笼统地被他称为“20年代”(或者,按照菲兹杰拉德的说法,“爵士乐时代”)的滋味的本质。斯坦因说过,你们这些在大战中服过役的年轻人都是“迷惘的一代”,“你们对什么都不尊重。你们总是喝得酩酊大醉?”后来,经过海明威

13、的传播,“迷惘的一代”成为一代作家的历史标签。20年代处在一战之后和大萧条之前,那是一个虚无感的刺痛和创造力的喷薄并存的“超现实”年代,其精神核心正是确定性的消失。“巴黎印象”原本是用滥了的标签,艾伦只用了开头一组“明信片”镜头,就勾勒了出来。背景音乐的贴切,甚至超过了法国电影。至于在今天的巴黎,“文化气质”还剩几何,伍迪艾伦不置可否。“导游”卡拉布吕尼的拘谨,她那句“爱两个人”台词的稚嫩,丝毫解不了小布尔乔亚的惑。科斯托尔和歌迪亚的表演实在是太过抢眼,海明威的“霸气外露”正好衬托出了威尔逊的唯唯诺诺。他更需要阿德里亚娜这样的女人,柔情、聪慧、性感,能同莫迪利亚尼、毕加索一起为之倾倒,吉尔恨不

14、得多穿越几次,从“爵士年代”到“美好时代”,甚至是更为奢华的路易十四时期,体验生命的无限可能性。毫无疑问,午夜巴黎是一部专属于知识分子的电影,它巧妙地剖开了他们的灵魂,再装入到幻想的躯壳里,扔到巴黎小巷去游荡。影片中,主人公吉尔与教授保罗是一组对位关系,可以说保罗是另一个吉尔,是以前的那个吉尔,那个能让伊内斯爱慕的吉尔。以前的吉尔是一位好莱坞剧作家,一个社会精英、成功人士,能写卖座的电影剧本,能得到大众的认可。现在的吉尔则是一位作家,他渴望真正的、充满激情的创作,想写一部属于自己的、表达自己生命体验的作品,而不是总写那些程式化的、讨好观众口味的快餐之作。所以他想放弃好莱坞的一切,在巴黎重新开始

15、。但是伊内斯不能接受吉尔从一名成功人士“堕落”为一个无名作家,与之发生众多争执。保罗则是一位知名教授,在他们一起游览巴黎名胜古迹的时候,他滔滔不绝地卖弄自己的“博学多才”。保罗表面热爱艺术,实则对艺术毫无知觉,他缺乏对艺术的激情,因而那些艺术作品无法撞击到他的灵魂,他不能从内心理解和感悟那些作品,而只满足于描述书本上习得的专业知识,所以,他和一位与艺术有着巨大鸿沟的“专家”。保罗不仅是艺术品专家,还是红酒专家、舞蹈专家,而影片对保罗的这种“专家”身份进行了三次幽默的嘲讽,第一次是在“沉思者”面前,保罗卖弄知识时错把卡米拉当做罗丹的妻子,当他被导游指出错误时,他矢口否认,坚定地保持着自己不可侵犯

16、的权威性。第二次是伊内斯对保罗说吉尔在进行文学创作,保罗提出他可以帮吉尔写评论来吹捧吉尔的作品,在“事业”上助吉尔一臂之力,他完全背叛了文学批评的原则。第三次则是参观毕加索的画作时,他仅按书本知识讲述毕加索的画作,而巧合的是,吉尔在前一晚穿越中正好见到毕加索创作完这幅画之后,其同代人批评该画充满庸俗的性欲而没有表现出毕加索情人的真正迷人之处,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之作。当吉尔说出了对毕加索此画的评价后,其他人则因吉尔对艺术大师的“大不敬”而瞠目结舌。吉尔与保罗的最大区别,就是激情,那种对艺术的激情,那种艺术家身上的酒神精神。巴尔扎克说:伟大的激情与杰作一样寥寥无几。在艺术领域中,与艺术家相伴的总是激情。而影片也借海明威之口阐释了激情的意义:“他们的爱具有足够的激情,才能将死神从头脑中驱逐。”而这样的人才是海明威心目中能战胜虚无与死亡的英雄。在吉尔的世界里,“没有巴库斯(酒神的名字)的成份,生活便会没有趣味(罗素语)”,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