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患者的急救护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055450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患者的急救护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创伤患者的急救护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创伤患者的急救护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创伤患者的急救护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创伤患者的急救护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患者的急救护(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梁禄娟,创伤的概念,创伤是指机体遭受外力(机械、物理、化学等)直接或间接打击后,在外力直接作用的局部造成组织破坏或在力的作用下继发远处组织、器官的损伤甚至发生全身反应。,创伤的三个死亡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为伤后即刻,即受伤后数秒至数分钟内。死亡原因多为重要器官的破坏,如大脑、脑干、心脏、主动脉瓣及其它大血管的严重损伤。 这些伤员由于伤情严重,往往很难抢救。,创伤的三个死亡高峰期,第二个高峰期为创伤发生后数分钟或数小时之内,死亡原因多为创伤后硬膜外或硬膜下出血、血气胸、腹部内脏器官破裂、骨盆骨折或多发性创伤及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创伤生命支持的重点就在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死亡率

2、与抢救措施有直接关系。,创伤的三个死亡高峰期,第三个高峰期为创伤后数天至数周,死亡原因多为并发器官功能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创伤的分类,创伤机制 受伤部位 致伤原因 受伤类型 损伤的严重程度,创伤的分类,(2)颌面颈部 创伤后可以造成一种或几种器官如脑、眼、耳、鼻等相互关联的功能障碍,组织移位或出血造成窒息可立即威胁到伤员的生命,特别是口鼻腔的损伤。,创伤的分类,(3)胸部 胸廓外形的完整和胸腔内的负压是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的必要条件,因此胸壁的破坏和变形以及胸腔被血和气体压都可以立即造成心肺功能的紊乱。,创伤的分类,(4)腹部 腹部创伤的主要危险是内出血造成的休克和内脏破裂造成的腹膜炎,两者均

3、可致命,因此只要发现有腹腔内脏损伤,原则上都必须进行手术处理。,创伤的分类,(5)骨盆部 特点是骨盆部保护盆腔脏器,但在骨盆骨折时除有大量出血外也有继发或伴有内脏损伤,特别是部分泌尿生殖器和消化道末端同时遭受创伤时,可引起严重污染。,创伤的分类,(6)脊柱脊髓部 创伤引起的最大问题是造成不同平面和不同范围的截瘫或偏瘫,能致终身残废,救治时必须防止附加损害。,创伤的分类,(7)上下肢 是人体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运动器官,特点是功能灵活,损伤的机会较多,治疗的重点放在恢复其功能上。,创伤的分类,3、按致伤原因 刺伤 火器伤 挤压伤 撕裂伤 钝挫伤,创伤的分类,4、按受伤类型分类 (1)闭合伤:皮肤保持

4、完整,表面并无伤口。闭合伤伤情不一定很轻,原因在于难以确定有无体腔脏器损伤。 (2)开放伤:皮肤完整性遭破坏,有外出血,受伤时细菌侵入,感染机会多,如刺伤和撕裂伤等,也可同时有内脏和深部组织损伤。,创伤的分类,5、按损失严重程度 轻伤 中等伤 重伤,判断伤情的方法,创伤指数(TI) 创伤指数常用于院前分类,它是依据大体解剖,根据肉眼观察体征计分,计算出总和。用它作为事故现场伤情分类的标准,能将危重伤和一般伤员区分开来。,创伤指数(TI),选择受伤部位、损伤类型、循环、呼吸、意识五个参数。按照他们的异常程度各评1、3、5或6分,相加求得积分即为TI值。TI值5-7分为轻伤,8-17分为中到重度伤

5、,预计约有50%的死亡率。TI的标准为10,现场急救人员可将TI10的伤员送往创伤中心或大医院。,创伤指数(TI),创伤的救治及护理原则,创伤处理必须掌握三个原则 1、群体伤时优先处理有生命危险的伤员,多发伤时优先处理威胁生命的伤员。 2、对没有明确创伤部位或程度的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予以对症治疗。 3、应综合分析伤情,不要过分依赖病史。,创伤的救治及护理原则,脱离危险环境 判断患者意识情况 在确保不加重颈部伤情的前提下提前开放呼吸气道 循环支持、胸外心脏按压、控制大出血,现场急救与处理,1、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现场急救护理的首要任务,护理人员要及时清除口腔异物,对窒息、昏迷患者应立即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或环甲膜穿刺。 2、止血:创伤后大出血直接威胁生命,对于四肢的外出血应及时用止血带止血,伤口包扎。,现场急救与处理,3、胸腔穿刺或置管:对张力性气胸患者应在现场配合医生进行穿刺放气或置闭式引流管。 4、四肢固定: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妥善固定,可用夹板、树枝或者其它材料将整个肢体固定。 5、颈椎、脊柱固定:颈椎用颈托限制颈椎活动,胸腰椎损伤者平卧保持躯体直线位。,现场急救与处理,6、静脉输液:主要用于休克患者。 7、给氧:危重患者应给予吸氧。 8、现场心肺复苏:心搏呼吸停止患者应在现场进行复苏,心搏未复跳者不得运送。,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