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图先生课徒笔记摘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20414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鸿图先生课徒笔记摘录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周鸿图先生课徒笔记摘录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周鸿图先生课徒笔记摘录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周鸿图先生课徒笔记摘录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周鸿图先生课徒笔记摘录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鸿图先生课徒笔记摘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鸿图先生课徒笔记摘录(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鸿图先生课徒笔记摘录这是周鸿图老师课堂讲授书法的笔记摘要。关于书法学习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周老师做了精辟的解答。经其学生整理,以飨读者。问:周老师我学书法已经十年了,自己也十分有兴趣,但总没有大的进步,希望您先看看我的字,再给我开个药方。答:你因为是自学书法,泛泛地写了十年,这样写二十年、三十年也不行。因为你自己不懂,你临的集字圣教序,表面上看虽然很像,不懂的人认为你写得不错,但我看,根本不行。集字圣教序根本就不是初学或不得笔的人能学的。你写的点画都是僵的,说明你根本不了解笔法是怎么回事。你不要再学此帖,先写楷书。楷行草从笔法角度说都是一体,以后你就知道了。但必须先写楷书。问:周老师,我临的与

2、我自己写的东西总是有距离,感觉学的东西用不上去,这也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答:你那个临的东西问题太多。首先,我就不认为你那是临字,你是在描字、画字,根本不懂“写”的含义。你描得再像,也没用。你那个“像”让我看不值一分钱,根本就不像,形神都不到。因为不理解,所以就是照着葫芦画瓢,这是不懂用笔的问题。具有正确的用笔方法之后,再临摹,还必须要对临、背临、记牢、熟练、功力,才有可能自运时写得好。据我所知,你即未摹过字也未背临过,只一味傻临,有什么用!何谈创作?问:楷书我该临哪家?答:唐楷哪一家都行。你们普遍的问题,就是看不懂。我的意思是说,看不出东西来。即使发现问题,路子也是错的。平时你们不是都在说:“

3、气息、格调 ”,一听就是外行。气息、格调、境界等等,看不见、摸不着,对自己毫无实际帮助。你们看历代书论中,对书法有见识的莫不谈法。现在有很多写字的人写得不怎么样,体会倒不少。动不动就有心得,在明眼人看来,很可笑。再有就是普遍存在的粗心大意,不能深入。不知道书法必须言传身教,才能得法,否则凭自家领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除非你真正绝顶聪明、自悟天成。这种人我没见过。也可以说基本上没有。有些人靠自学能写得很不错,好象就差一点,其实这一点点差距就是天地悬隔,霄壤之别。你们要想真实学写字,目前就不要想得什么名利,当然这也是求名利,但这个大得多,就怕你承受不起。要么就把它当作自娱自乐,修养身心,也挺好。我现

4、在很支持这样的人。因为要想写得好实在是非常难的事。历代书家中真正的书家,我数了数就十几个,可见难得。问:现在我们普遍遇到的问题是:艺术的追求与现实生存发展之间的矛盾应该如何去看待?答:这个问题太大了!任何理想的追求都会与现实产生矛盾,你的意思我明白,你是说追求书法艺术的高境界会与目前的生存状况有矛盾。要么选择一门心思学艺术,需要一生的时间和努力;要么不愿意吃苦,通过积极参与当前的书展比赛和社会活动迅速达到一定名望和回报。说白了,这也是名与利的矛盾。一生追求艺术的人,也是追求大的名与利。注重现实的人,心目中的名利与前者不同。据我的经验看,二者是不可能调和的。要么选择前者,要么就是后者。但前者也未

5、必能成功,就是说一生很理想很纯粹地付出未必能达到艺术的高境界,这与人的天资、学养、见识、功力、机遇等都有关系,缺一不可。而后者注重现实,融入社会,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往往能够得到回报。按自己认为的那个成功标准来说,机会相对大得多。这是不可能调和的两种价值取向,就是两种活法。对我来说,我欣赏前者。问:您说圣教不适合初学,初学行书学兰亭序如何?答:兰亭序也不适合初学。兰亭被历代书家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一个人一上来就学天下第一的东西,志向是好的,好象是符合取法乎上了!其实不然。取法乎上,是指取法,不是取帖。王羲之的水平与审美高度几乎是我们无法揣测与臆度的。世称“ 二王” 的王献之,其水平也是不能同

6、其父相比的。所以唐太宗抑献扬羲,一定有其道理,他看的二王真迹多。说实话,除羲之外,也只有小王可与其并称了。唐代诸家又别一面目,不敌小王。可想王羲之书圣的水平了。 兰亭序可看可读,先不忙着写。等于是一个人要想当主席,自己最起码也要是部级以上或是副总理以上,平头老百姓一下子想做顶头上司,可能吗?所以必须先积累。取法乎上,是指取用笔的合理方法。合理就是上,平衡就是上,法还有个定法与不定法呢!法度可从唐人取,再旁窥宋元,特别是赵松雪,真迹多,非常适合初学入手。世人都云“学赵易俗”、 “易软” ,说这种话的人,本身就是外行。学赵松雪字,写得俗,不是赵松雪俗,是学的人俗。学赵字软,是学赵的人软,和老赵无关

7、!傅山的那套“宁丑勿媚 ”说,可以说是作秀。傅山这个人一生自相矛盾的地方很多,别信他的话。你们要知道书法史发展到今天,这个时代是个独特的时期。因为毛笔书写的实用功能,几乎为零。对法度的认识惊人地欠缺。我告诉你们,与其急噪地乱写十年,毫无长进;不如寻正路,练十年,也差不多了。哪个更值呢?学书法最开始不要有太多想法,太多追求。字是练出来的,其实古人论书最关键的就那么几句话,够我们实践一辈子的了。手上有了功力,自然别开生面。所谓“定能生慧” 。你的追求也自然合理了。 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真正的师资极少!我劝你们,在大家普遍乱写的时候,我们坚定学楷书,不动摇!几年之后自是不同。问:谈谈您对历代书论有

8、何见解?答:尽管历代书论中,有很多关于笔法的经典论述,前人总结的经验之谈亦不少,可是初学者或粗心的人很难从中借鉴。因为前人论书往往词语简略,不会捌开揉碎了给你讲清楚,并且要看懂其中意思也要对书法学习有所积累和一定的经验基础才行。其实这里面有珍贵的书写经验之谈。我说的当然是指具体的技法指导,只不过一定要有能力从中将其捡出来,再反复深思,结合实践,或可有益。如果不能如此,则必须由师指授。不要只看诸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之类的话,虽言词隽永,但的确有浮华不实的问题。所以读历代书论,一定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读谈技法的这一部分。而目前的情况是对此普遍忽略,既便重视亦难从中直接受益,不但初学者不

9、能领会其要领,既是学书有年者也是一样不能领会,这是不争的事实!若不是自身经过实践的证实的东西,仅仅靠理论上的逻辑演绎出的技法理论,本质上是极其空洞不实的东西。或自身勤于实践,其理论与实践南辕北辙,并不能使人由衷信服。清代包世臣艺舟双辑就是这样的例子。如果没有那个实践水平,既便讲的再有道理也不能在具体技法上指导实践,因为不论内在逻辑何等严密,一但谈法,总会露马脚,或避实就虚,或语无新意,总不能一针见血说到点子上。并将其说深说透。沈尹默先生的书法论一书是近 50 年来的最好书法技法理论文章。原因就是沈尹默先生有实践的水平,真写的好,所以他对书法理解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心中流露出来的,是真学问。笔法

10、这东西不是那么好学的,如果仅仅把它当作技法,它也是极难弄通的,况且今天缺少晋唐真迹的情况下,想破译前人笔法,特别是诸大家妙迹,进而齐于古人,跻身于书家行列,几乎是非常难的事!笔法既是技法,还是一门精深的学问,更是一门心法!王羲之云:书法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明确示人此艺难学,非其人不足以付之!所以有志于书者务必善于继承,刻苦实践,求师访友,最忌闭门造车,固执成法,一定要从有实践水平有传承的老师学习,必须得到明确指授,从而入门,然后对于执笔,用笔细节要点穷于深究,专注实践,心无旁鹜。民间谚云: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是一针见血道出了传统文化,技艺传承的特色。这是中国文化独特的地方。所

11、以书法史晋唐书家传承有绪。师授之重要既如此,就必须得到指授,诸如羲献父子,欧阳父子等等,若无其父,必无其子。师徒传授如张旭传颜真卿等。要深刻明白千余年历史上真正的书家没几个,当然是指一流书法家。否则历史上书法家多了去了。道理上的理解与实践所得的真知完全两码事!只有实践到了的见解才能称为真知灼见。所言所行相互印证。前人有言,善写者不鉴,善鉴者不写。其实善写者非不鉴也,善鉴者倒真是不能写!褒贬之意顿明,学人不可不察。你这支笔不能写出古人那种质量的点画,说出大天也是妄论,自欺欺人而已!今天先说到这。问:“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为何意?答:这句话是梁武帝在古今书人优劣评中说的。 “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

12、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 米芾海岳名言曰是何等语? 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说明米芾不同意梁武帝的说法。从传王羲之书论中可以看出,王本人认为,字有缓急,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若行笔直来直去,此暂视是书,久味无力。气势不能表现在表面上,如果写出这种字来,经不住长时间欣赏。就是说从表面上看第一感觉是使人振奋的,但是这个味道太薄,不够。这种字是没味道的,看久了会生厌。拿米字与王字比较,不难看出差距不小,王字深合中庸之道。各方面都表现的恰到好处。梁武帝是历史上深谙书道的帝王之一,其对书法的痴迷程度,使其广泛搜罗魏晋以来名家字纸,在当时内府所藏的法书巨迹,

13、在唐人文献中有具体数目,所以说他应该是懂书法的。 龙跳虎卧是指他看到王字用笔体势给他的震撼如此,无独有偶。赵子昂居然也看出右军笔势不群,其于诗中云右军潇洒更清真,落笔奔腾思入神。落笔奔腾四字最堪玩味,武帝与赵异曲同工,就可见心同此理。龙跳虎卧与落笔奔腾都说的是笔势!而不是字的表面效果!能体 会到前人笔 势是一种境界!右军用笔神妙,是一般书家想象不到的。今天看右军字迹,其用笔结字都有出乎我们意料之外东西。 龙 喻指变化,所以武帝用 龙跳,就是说羲之用笔之势不可捉摸,不按常规,龙行自在,随手万变,一时之书一时之妙,完全达到了自由的境界。 龙跳虎卧 之喻不为过。 米芾所云是老婆婆心切,他知道一般人领

14、会不了,所以有牢骚,他未必不懂!他在海岳名言中也是东扯西扯,并未说具体用笔,其实笔势用语言文字根本说不清楚。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也指动静之势。问:请问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面目?答:不追求风格! 世人求新、求异、求风格者,盖不知何为新?何为异?何为风格?古人云:与古为新,常古常新! 古与新,似乎成为对立,其实不然。因为新、异、风格不完全是刻意所能求来的.这里面有个层次高低的问题,高标准的新、异、风格同低标准的新、异、风格是两个不同的层面,不同的程度,二者区别巨大。个性化的东西,如果去求之,往往不自然,加之主观意识主动去追求就更有做作的成分,高境界的东西往往是极自然表现出来的,

15、毫无娇柔做作,一派天真。况且个性化的面目从来也未离开过自己。你试试,如果去减掉个性化的东西,会发现减也是减不掉的。既然求既不对,减又减不掉,那该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呢?答案是既然求不来,减不掉,就放下吧!放下这个问题的思考吧!因为本来思虑这个问题就不怎么高明,不去管它就对了!学习书法应追求完美的东西,古人评羲之书法尽善尽美,今天看来此语并未夸张。前人学书志在齐于古人,而未言超越古人,鲜有言及创新的,为什么会如此呢?对个性化、风格等要知其缘由明其道理,要知道书写本身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如果再求这个东西的话,如同头上安头,若要减这个东西,又成了去一添二,都不对!专注学习古人作品,轻易不尝试风格化的追求

16、。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为风格面目本来就没跑掉,本来就在那,我还求它干吗?!我写的东西总有我的烙印,我不去管他,我将这种认识看作是“无我” 论。这些年来,看到很多人总是不断的大谈特谈创新,或致力于个性面目,自翊是成功的标志,其实持这种观念的人是对自身高度的限制。是对书法史认识深度不够。所以持这种观念的人必定缺乏深入了解前人智慧的献身精神,和可贵的进取品质。不追求风格,追求完美的艺术观,使我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道路一定是笔直宽广的捷径。如果你有此超拨志向,必然不会为流风困扰,沉入到经典作品中去。必然会全面吸取前人所长,精研体势,锤炼笔法,尽可能地力追古人,而不轻易高谈创新。一俟有所得,自然洞悉书学艰深,不是凡庸可企及的。问:请周老师谈谈坐姿的重要性。听说您很重视这个。答:写字的坐姿要端正,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很少有人懂得其奥妙。点画虽由指、腕、肘、肩完成,但身体是要各部分都协调好的。书写的笔势是要全身配合好,合理进行的。从下面说起,两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