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13年高考复习课件必修3_第4章_第3、4节_群落的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040610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2013年高考复习课件必修3_第4章_第3、4节_群落的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生物2013年高考复习课件必修3_第4章_第3、4节_群落的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生物2013年高考复习课件必修3_第4章_第3、4节_群落的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生物2013年高考复习课件必修3_第4章_第3、4节_群落的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生物2013年高考复习课件必修3_第4章_第3、4节_群落的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2013年高考复习课件必修3_第4章_第3、4节_群落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2013年高考复习课件必修3_第4章_第3、4节_群落的(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2讲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一、群落的结构,种群,1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 物_的集合。 2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1)丰富度的概念:群落中_数目的多少。 (2)丰富度的特点:不同群落_不同。,丰富度,(3)探究丰富度的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用_进行采集、调查。,取样器,物种,种群数量越多,生物群落越丰富,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结构就越复杂。(,),3种间关系,资源,空间,体表,(2)种间互助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_。,彼此有利,分层,镶嵌,二、群落演替,另一个群落,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

2、代替的过程。,2类型,火山岩,(1)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 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 _等。 (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 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_等。,火灾过后的草原,在演替过程中,新的物种定居后,原来的物种是否还能,存在?,答案:能。在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考点,群落的主要特征,1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关系,2群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的物 种组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群落的性质。 (2

3、)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生物群落的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越丰富, 反之则越少。 丰富度从热带到两极随纬度增加,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丰富度随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3种间关系的比较,续表,1竞争与捕食,(1)竞争是两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现象。而且两种生物 生活习性越相似,竞争越激烈。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 为食的现象,强调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2)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某一方由于在竞争中失败可能灭绝, 捕食关系中生物不会因捕食而导致另一种生物灭绝,相反,存 在捕食关系的生物之间彼此依存。,2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

4、者的判定 (1)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 (2)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 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3寄生与竞争曲线图的判断,(1)表示寄生关系的曲线图和表示竞争关系的曲线图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曲线的终点不同。,(2)对于竞争关系来说,竞争能力差的一方最终往往会死亡, 数量可变为零;而寄生生物虽然对宿主造成一定的伤害,但宿 主一般不会死亡,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生存斗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和竞争的关系,种内斗争是指种内生物之间的关系,种间斗争包括 捕食、竞争、寄生,竞争只是种间斗争的一种形式。,【典例1】(双选

5、)下图表示 3 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 图 a 和图 b 中 3 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 a 中 3,个物种与图 b 中 3 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图 a 中 3 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 b 中 3 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 a 中 3 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 b 中 3 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 a 中物种 2 有被排除的危险,图 b,中物种 2 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等,答案AC,考点对应练 1(2011 年锦州统考)将A、B 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 个容器中培养,得到图 a 所示结果。将这两种

6、生物放在一个容 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图 b 所示结果。从实验结果中可知,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 C互利共生,B捕食 D寄生,解析:由于竞争导致优势种群的数量增多,劣势种群的数 量减少,甚至死亡。 答案:A,考点,群落的空间结构及意义,1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 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 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2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 间,包括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典例2】(2011 年青岛模

7、拟)下图 a、b、c 分别代表的是在 200 m3 800 m 的海拔内,山坡 a、森林 b、海洋 c 三个不同 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在200 m3 800 m 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 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B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b、c 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影响 b 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解题思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水,但是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a 处 不同

8、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由于地形的起 伏引起不同高度的山坡上温度不同,又由于a 处的阔叶林和针 叶林生长在不同的地段,因此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属于 群落的水平结构;c 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 形成的,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C,考点对应练 2(2012年全国)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 层现象 解析:动物的分层与植物的分层相关,

9、草坪和树林中的植 物具有分层现象,则动物同样也具有分层现象。,考点,群落的演替,1演替类型的比较,2.群落演替的过程分析,(1)初生演替(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2)次生演替(以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续表,【典例3】(2011 年皖南联考)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C甲中、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解题思路甲可表示森林,开始时物种丰富度高,火灾后森 林快速地恢复,属于次生演替,演替结果的物种与有一定 的差

10、异;乙的物种丰富度低、演替速度慢、历时长;演替速度 和方向与环境有关,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答案C,考点对应练 3(2012 年南昌模拟)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 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的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 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C,) A物种进化 C群落演替,B外来物种入侵 D垂直结构,解析: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群落演替。,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原理,(1)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步骤,3结论:一般来说,环境条

11、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4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如实记,录。,(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3)同种营养环境中的土壤,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典例】(2011年江西联考)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 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 样土中的小动物 D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并应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 同意,用取样器取样法调

12、查。,答案B,解题思路土壤小动物个体小,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 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按 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 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 等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主要用于研究种群密度,是在种群 水平上研究动物的,而丰富度是从群落水平上研究动物的物种 数目,用取样器取样法。,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身体微小,标记个体 难以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诱虫器的设计原理是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2(2011 年潮州统考)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A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 捕捞量 B生态系统中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C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解析: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单一,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于森 林生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