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2036338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时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挂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课文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教学重点:教给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具准备: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已经学过的习惯。二、看图,认识预习的意义,明确预习的要求想:我们为什么要预习呢?预习有什么好处呢?对于我们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看书中的图: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学生字新词三、学习方法,借助方法预习长城和运河看书中的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是怎

2、样做的?尝试预习出示预习的步骤用以上步骤进行预习步:试读课文,用“”画出生字新词,提问: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样处理?第二步:生再读课文,出示长句子,学生读,难读通顺。小结第三步:学生再读课文,质疑。总结四、提出开外自觉预习的要求看第三页最后一幅图,问: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五、总结全自觉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学好每门功课都十分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教学挂图,巩固已有的刺耳毛笔字的习惯,初步了解悬腕写字和书写行款的基本要求,激发学生写毛笔字的兴趣。教学重点:养成按行款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

3、教学难点:写毛笔字教具准备: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复习毛笔的执笔方法。怎样进一步地写好毛笔字呢?看图说话,复习旧知逐一观察六幅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小结: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稳。学生练习毛笔的执笔方法,教师巡视,检查,纠正。二、出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析一起看四幅作品朗读作品内容小结读法:读的时候,如果是竖行,应该从右往左读,如果是横行,可以从左到右读,也可以从右往左读。讲解行款要求赏析作品,看了四幅作品后,你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在写书法作品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注意事项:养成按行款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每行的字数要尽量相同,最后一行可以少几个字,但不可以多写字。竖行

4、和横行的字要对齐,字的大小要一致。要学会折格子。写字时要注意整洁,字墨未干,不能碰字,且尽量站立,悬肘,写字的手不要碰纸面。四、指导看图,学习站立悬肘写毛笔字指导观察右下角彩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他的写字姿势与我们平时写毛笔字有什么不同?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具体要求。学生模拟练习,训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指导。五、练习站立悬肘,书写作品长城和运河课时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

5、像绸带,大家知道吗?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二、初读指导自学课文: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教师检查学习效果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指名理解词语齐读出示的词语指导书写生字三、理清脉络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学生读后讨论四、课堂总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教学难点: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听写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二、学习学习第1、2节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一个作者所看到的景象这应该怎么读呢?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

7、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朗读全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背诵全文。三、作业多音字组词行曲折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板书设计:长城和运河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奇迹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美丽的南沙群岛课时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词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教学难点:体会,“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词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教具准备:

8、电子白板ppt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指导读题。二、初读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浩瀚:广大。浩淼:形容水面辽阔。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三、感知全文内容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四、指导写字巩固生字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五、作业抄写生字三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有关

9、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二、精读感悟过渡: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指名读第1自然段“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指导读1、2两句。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指导朗读第3句话。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学习第2自然段。学生自学,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10、”。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学习第3自然段。过渡: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三、作业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仿段练习。以“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板书:3庐山的云雾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总分段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11、揭题。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3、庐山的云雾范读课文。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四、教学生字词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幻、添重点理解的词语:秀丽、

12、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五、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庐山的云雾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听写生字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默读、思考: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

13、“十分秀丽”。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3有感情地朗读自然段并引导背诵。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齐读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