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教师资格美术学科指导:宋代美术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20339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教师资格美术学科指导:宋代美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重庆教师资格美术学科指导:宋代美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重庆教师资格美术学科指导:宋代美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重庆教师资格美术学科指导:宋代美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教师资格美术学科指导:宋代美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教师资格美术学科指导:宋代美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4年重庆教师资格美术学科指导:宋代美术重庆教师招聘学习群 189377107一、宋代人物画李公麟、梁楷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属山东)人,徽宗时画院待诏。工界画,尤擅舟车、市桥,自成家数。故宫博物院藏所清明上河图是其传世名作。该画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光,以全景式的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风貌。全卷总计画有人物 500 余,牲畜 50 余,船只、车轿各 20 余,安排得有条不紊,各得其所,并富有戏剧性。该画自问世以来,屡有仿作,现存各类仿作(伪本)数十本,大多为明清人的作品。另外,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署名张择端的小幅西湖争标图,系伪托之作。

2、苏汉臣、李嵩二、宋代画院中公资深讲师认为,两宋是中国画院的极盛时代,在画院的组织形式上是最为完备的。在艺术教育上,无论学科与考试诸方面,都有健全的体制,它随着两宋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成为历代画院的典范。赵佶(1082-1135),在位 25 年。在政治上可谓是昏庸无能,但在书画方面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过重要贡献,其中之一就是对于画院的重视和发展。他于崇宁三年(1104 年)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并且将宫内书画收藏编纂为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成为今天研究古代绘画史的重要资料。传世作品中,有其签押的作品较多,但所画比较工细的,如祥龙石图、芙蓉

3、锦鸡图、听琴图、雪江归棹图(以上均藏于故宫博物院)、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翠竹双雀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等作品皆被专家认定为是画院中高手代笔之作。只有藏于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四禽图卷和上海博物馆藏的柳鸦图卷被认定是他的亲笔,两画都是水墨纸本,笔法简朴,不尚铅华,而得自然之趣。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图也属此类。三、院体花鸟画家及其作品(略)黄居寀、赵昌、易元吉、崔白四、文人花鸟画家及其作品文同,广东博物馆藏有墨竹图一轴,系此轴临本。扬补之(1097-1169),字无咎,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南昌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传一生不仕,擅词翰,工书法,尤长画梅。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四梅

4、花图、雪梅图卷等。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李公麟,传世作品中的五马图是最为可信的真迹之一,虽无款,但有其好友黄庭坚的笺题和跋为证。临韦偃牧放图是李公麟奉皇命而临摹的,画中已掺杂了他自己的画法。五、宋代山水画中公资深讲师认为,李成和范宽是北宋初期山水画家的代表,上承荆浩以水墨为主的传统,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为主,与五代的关仝一起,被认为是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他们的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后继者有王士元、王端、燕文贵、许道宁、高克明、郭熙、李宗成、丘纳、王诜等。除北方山水系统的山水画外,长于界画的郭忠恕,善于表现湖山小景的惠崇、赵令穰,以及继承唐代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的王希孟等,都在中国山水

5、画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各自的独特贡献。(一)李成、范宽及其传派范宽,陕西华原人。生卒不详,略晚于李成,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尚在。据说性情宽厚,好饮酒,不拘世故,常往来于京洛间。他深入到终南、太华一带的深山里,对自然进行观察体会,终于创造了自己的风格。所作之画,峰峦浑厚,笔墨雄奇,使人观其画,恍如行山阴道中,虽盛暑中,凛凛然使人急欲挟纩也。当时就受到了高度重视。他的传世作品中,今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溪山行旅图是较为可信的真迹。迎面矗立的山头、如练的飞瀑、杂树丛生的山丘,掩映树后的楼阁,潺潺的流水、山路上行进的驮马,这一切都在雄浑的笔墨中表现了出来。他也擅画雪景寒林,雪山形象则是他的创

6、造。传为范宽的作品还有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雪山萧寺图和天津艺术博物馆藏的雪景寒林图,真伪有争议,但可作为其传派作品来研究。郭熙,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神宗时奉诏入宫廷画院,初为艺学,后升为翰林待诏直长。以山水画知名于时。初为自学,后临摹李成之画,画艺大进。画石多用卷云皴,所谓的蟹爪枝大概是他的创造。他是李成之后,把中国山水画创作推向表现更加真实细腻的微妙变化境地的人,并赋予它以强烈的感情色彩。作为职业画家的他却受到了苏轼、苏辙、黄庭坚等文人的赞扬,他们都有吟咏郭熙作品的诗。其传世作品相对较多,有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树色平远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早春图及关山春雪图、上海博物馆藏幽谷图、南京大学藏

7、山村图、云南省博物馆藏秋山行旅图和故宫博物院藏窠石平远图等。(二)文人山水画家及其作品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后迁湖北襄阳,晚年定居润州。历知雍丘县、涟水军、大常博士、知无为军,徽宗时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后卒于淮阳军治所。为人天资高迈、癫狂放达,冠服效唐人,有米颠之称。擅画水墨山水,多信笔为之,不取工细,创米家山画法。还喜画古圣贤像。今日所能见到的画迹,只有故宫博物院藏其书法作品珊瑚帖的书后所画珊瑚一枝,笔法浑然,如写字。(三)界画与青绿山水画家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王希孟,画史无传。据千里江山图卷后蔡京题跋,知其 18

8、岁时为徽宗画院生徒,山水画创作曾得徽宗亲自指导,在政和三年(1113 年)之前,创作了这卷千里江山图,此后便无音讯,清人曾推测他完成此画后不久即去世。这幅作品是这位天才画家的唯一传世作品,今藏故宫博物院。画用整绢一匹,画山峰起伏、江河浩淼之景,渔村野市间于其中,并描绘了众多的人物活动。用传统青绿法,用笔极为精细,在兰绿色调中寻求变化,为千古青绿之杰作。(四)南宋山水画中公资深讲师认为,南宋时代的山水画家,一部分人仍在表现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全景式的构图,细腻的皴法,曲折多变的山势都来自于上一时代大师的创造。传为宗室画家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故宫博物院藏)卷实际上是南宋画院高手的作品,代表了承继上

9、代山水画法的作品。其弟赵伯驌有万松金阙图(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写临安凤凰山景色,点染与勾画相合,笔法朴拙,是在传统青绿基础上,吸收董源、米芾等的水墨技法而成的新风格。但真正代表了南宋一代山水画创作的是那些讲究意境的创造、以抒情为主要目的的所谓偏角山水。画家以突出一个局部的方法来加强描写的力度,用笔更加泼辣,水墨的韵味发挥得更加充分。李唐是公认的开创这种新风的一代宗师,他的万壑松风图轴给人以强烈的印象。继承他的技法的刘松年则在描写江南景色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马远、夏圭更是因为构图多截取一角或片断的不全之景,画面中留下大块的空白,而被人称为马一角和夏半边。这种构图简洁,主体鲜明的山水画有一种全新的

10、境界。正是这种创新引起了许多评论,而有的评论甚至从政治的角度认为他们的山水是对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的残山剩水的反映,已属附会之说。米友仁的云山墨戏法则流传于文人士大夫画家之中,成就同样可观。李唐,字晞古,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北宋徽宗时画院画家,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金兵攻破汴京后,他辗转到了临安,以卖画为生。年近 80 被举荐入宫,授成忠郎、画院待诏,颇受高宗赵构赏识。擅长山水及人物故事画。山水取法荆浩、关仝及范宽而有所变化。布局多取近景,突出主峰或崖岸;山石作大斧劈皴,积墨深厚,开南宋一代山水画新风。万壑松风图轴(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李唐 70 岁左右的手笔,反映了李唐北宋时期

11、的山水画面貌。藏于同一地的江山小景图卷与前幅的格调接近。故宫博物院藏的长夏江寺图为绢本重青绿设色,虽为青绿山水,仍以墨笔勾皴为主,勾勒挺健多断折,皴笔横劈竖砍,放纵自由,以大斧劈皴和青绿着色相结合,在当时是一种大胆的创造。李唐也擅长人物故事画,故宫博物院藏其所绘的采薇图卷和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晋文公复国图卷都是借古喻今的作品。刘松年,钱塘(杭州)人,宫廷画家,画风与李唐一脉相承。他的山水、人物都有很大的影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四景山水卷是其山水画代表作,分四段描写春、夏、秋、冬的景色,并穿插以人物活动。绘画风格显得精细秀润一些,与李唐的气势雄壮形成了对比。马远,字遥父,山西永济人,宋光宗、宁宗

12、时的画院待诏。他的曾祖、祖父、父亲、伯父、兄弟、儿子都是画院画家。他近承家学,远学李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对南宋后期院画有很大的影响。他的山水画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以小见大,时人称之为马一角。在用笔上,他扩大了斧劈皴法,画山石用笔直扫,水墨俱下,有棱有角。故宫博物院所藏踏歌图可称是他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品。画中远峰巨石下,竹翠柳疏,几个老少农民歌舞于垅上,形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地表达了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的诗意。同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水图也是他的代表作,原为册页,今裱成手卷,以勾线为主,分别描写十二种水态,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技巧。其人物、花鸟画也有华灯侍宴图(两本,一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在重庆市博

13、物馆)、梅石溪凫图(故宫博物院藏)等小幅真迹。美国堪萨斯纳尔逊博物馆还藏有其西园雅集图卷,上海博物馆藏其欢梅图轴,也为珍品。夏圭,字禹玉,钱塘(杭州)人,宋宁宗时画院待诏。画风与马远极为相近,构图亦多空白,人称马半边,画史中多以马、夏并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其溪山清远图卷,画面上巨石远山、丛林茂树、楼观村庄等都布置得疏密有致,笔法坚挺峭秀,将烟雨迷濛的江南景色,描绘得极其清幽秀丽。他的另一代表作品山水十二景图卷现只存四景,藏于美国纳尔逊博物馆,各自独立成章,但在布局上却连为一气,描写江天空阔的黄昏景色。夏圭的小幅作品,大都笔法简括,墨色苍润,诗意浓厚,故宫博物院藏的遥岑烟蔼图为其代表。另有藏于美国弗利尔博物馆的洞庭秋月图轴,也是夏圭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