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七个创新点温儒敏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82029775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七个创新点温儒敏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七个创新点温儒敏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七个创新点温儒敏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七个创新点温儒敏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七个创新点温儒敏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七个创新点温儒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七个创新点温儒敏(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七个创新点北京大学中文系 温儒敏 首先,让我代表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编写组,感谢大家关注与使用这套教材。我想介绍一下这套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它与其他版本包括原来人教版的不同,还想从七个方面讨论“部编本”语文教科书“新”在何处,并结合教学实践,对新教材的使用提出一些建议。 一“部绾本”语文教科书的绾写背景 这套新的教材包括小学和初中两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前面加上三个字“部编本”,全称就是“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今年先发行并投入使用的是一年级和七年级的教材。其他年级教材将陆续投入使用,逐步取代原

2、来的人教版小学与初中的语文教科书。以前我们习惯以出版社来简称各个版本教材,比如“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等等。这套新教材,则可以叫“部编本”。 现有的语文教科书编写出版还是“一纲多本”,大都是十多年前出版的,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有8种版本,以后不会再增加新的版本了。原有的几个版本,现在也都做了修订,和“部编本”一同投入使用。 为什么要编一套“部编本”教材?背景是什么? 这是中央的决定。早在2009年,中央宣传思想工作小组就召开过专题会议,讨论教材问题。考虑到实施“一纲多本”之后,虽然调动了地方和出版社的积极性,教材的编写出版呈现活跃的局面,但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市场的介入之后,教材的

3、选择使用往往受经济等因素左右,不能真正做到选优。另外,就是教材主要由几个出版社组织编写,受到一些条件限制,加上当时编制的时间紧,评审的机制也不健全,出版社编得比较仓促,这都影响到教材质量。社会上很关注教材,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某些媒体也拿教材炒作,这也引起中央的注意。鉴于上述情况,又特别考虑到加强意识形态的需要,在2009年的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李长春同志)就指示,要组织编写德育、历史和语文这三科教材,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教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材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刘云山和刘延东、刘奇葆同志就三科教材编写也多次提出要求。2011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三科教材的编

4、写申报,通过评审、推荐、遴选,报中央批准,组建了三科教材的编写团队。语文编写组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学科专家,包括一些作家、诗人,二是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三是以人教社中语室和小语室为主的编辑。前后参加编写组的有60多人,另外还有外围的各学科的咨询专家、学者,人数就更多了。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从2012年3月8日正式启动,到现在4年多了。以往教材编制都由出版社来实施,请个主编,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两年。“部编本”却用了4年多。这是因为对“部编本”,上级领导非常关心,牵涉到方方面面的事也比较复杂,用的时间比较多,但也可以多打磨,编得更加精心一些。 4年来,教材编写经过非常复杂、曲折的程

5、序,从编写大纲,出样张,征求意见,送审大纲,到进入编写,广泛征求意见,确定选文,反复讨论和调整体例框架,编写导语、习题,编写组先后集中讨论近40次,分头开会研讨的次数更不计其数。起始年级初稿出来后,严格把关,先后经过近20轮评审,包括学科评审(审查内容的科学性和适切性)、综合评审(审查相关学科配合及各学段衔接情况)、专题评审(重点请外交、测绘等部门审查有关主权、边疆海域问题,以及请相关部门审查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终审(审查全面落实价值观的情况)这4个环节。还请100名基层的特级教师提意见,最后才提交给教育部,并与2015年8月直接向中央汇报,又经过一年的修改和试教,终于在2016年6月底的中

6、央宣传思想工作小组会上得以通过,并批准投入使用。 我介绍这个繁复的经过,是说明“部编本”的来由、背景,不是挂名的“部编本”,而实实在在是为了贯彻中央的相关指示,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多年的艰苦打磨,才形成的产品。 为了让教师们更好地了解熟悉新教材,下面我从总的方面介绍一下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特色。 二 “部绾本”语文教科书的总体特色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中央领导指出,教材编写实质上就是国家行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这就站到一个“国家行为”的高度来要求教材编写了。“部编本”应当做到比一般版本教材站得更高,视野更加开阔。“部编本”语文教科书是由教育部聘

7、请主编和编写专家,调集了全国最强的编写队伍,有条件在总体质量和水平上超越现有各种版本的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立意要高,高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措施就是八个字:“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任何教材的编写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基本的意识形态立场。作为“部编本”,这方面要求更高。新教材编写强调“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并不等于所谓“政治挂帅”,而是要处处考虑尽可能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教材编写是整个教育的一环,我们的教育终究要立德树人,这个“德”,包括了政治,但远不止政治,还有道德、理想、情操等诸多方面的“德”。现在社会发展,出现很多前所未料的新问题,精神道

8、德的滑坡让大家都担忧,这其实也是意识形态问题,整个教育包括教材编写不可能回避这些问题。立德树人非常必要,教材编写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在整个教材编写过程中,中央和教育部对立德树人,体现核心价值观是有很多指示和要求的。如何做好?从编写的指导思想看,是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来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功夫就在这种“结合”上。我们努力要避免的,是“表面文章”,是“穿靴戴帽”,而要做到“有机渗透”,使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注意把那些能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两个“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的文章选篇、内容安排、导语和习题的设计等诸多方面,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

9、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老师们拿到新教材,会感到立意的确比较高了,也很大气,既体现主流价值观,又不停留于“说教”。教育部汇报时用了“润物无声”四个字。中央领导和评审专家对这一点是非常看好的。我们使用这套教材,也应当注意把核心价值观“有机渗透”,又“润物无声”,减少说教。在实际教学中,这也许不容易做到,但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二)满足一线教学实践需求,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在确定编写方案之前,编写组对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让“课改”的经验,包括这些年提出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科书中沉淀下来。比如综合性学

10、习,以及某些习题的设计,都在做这种“沉淀”。同时,又实事求是,正视某些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偏向。比如,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部编本”语文教科书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办法。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还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小学一年级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到了高年级和初中,几乎每一课都有往课外阅读延伸的设计,还安排了包括名著导读古典诗文诵读等栏目。新编语文力图让“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这也是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想在教材中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此外,关于语文知识

11、教学的问题,也是这些年一线教学中比较混乱的,新教材也力图有所作为。我想老师们对这些都会比较关心,下面还会做专门的探讨。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社会上对教材有很多批评,说明关心教材发展。有些批评意见是对教材编写有好处的;但也有太多意见属于印象式或者经验论的,并不了解教材编写也有其规律,要照顾到方方面面。教材编写需要听取意见,但不能被媒体裹挟,随波逐流;需要创新,但创新不是颠覆。要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实行“编研结合”,使教材编写有科学性,符合语文教育规律,也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教材编写启动阶段,我们对现行各个版本语文教科书进行了普查和专题研究。比如人教版现

12、行的语文教科书,哪些方面可以继承吸收,哪些方面应当视为教训,都做到心中有数。 此外,编写组部分成员(人教社的编辑)还参与了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就是“中国百年教科书编写整理与研究”,对民国国文教科书的编写有认真的清理总结,将有些好的经验吸收到新编的教材之中。比如新编小学语文增加了很多童谣、儿歌,能激发孩子对汉语音韵节奏的感觉,提升学语文的兴趣,有些素材就是从民国国文课本中取来的。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还特别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比如,识字写字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何让孩子“多认少写”,尽快学会读书写字,新编一年级教材的识字课文就采纳了北京师范大

13、学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一年级教材中,努力体现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所谓“编研结合”,也体现在编写组和评审组的结合,特别是在后期,一些评审专家实际上已经参与到具体的编写工作中来了。整个编写过程都是一边研究,一边编书的过程。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组织工作主要是人教社小学语文编辑室和中学语文编辑室承担的,他们实际上是编写的中坚力量。在新教材编写过程中,一再提醒参与编写的人教社编辑,既要继承原来人教版的比较成熟可行的部分,包括选文和内容设计,又要吸收其他版本养分,超越人教版。大家可能还习惯把这套教材称为人教版,其实和原来人教版相比,“部编本”有新的格局

14、、新的气象。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人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和时代需求,体现时代性。比如,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如何过滤信息,都在教材中有体现。此外,教材的课文有较多的更新,注重经典性和适合语文教学。和原来人教版比,新的课文约占40%。教科书编写语言、习题的题型变化、插图和装帧设计,都力图有所创新。 以上四点,是从总的方面说的,是“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基本思路和全新面貌。因为现在投入使用的只有一年级或者七年级教材,其他年级尚未发行,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一下教材的特色与思路,也是为了帮助教师

15、把握结合各自的实际,用好新教材。下面,我还要从七个方面,比较具体地介绍新教材和以往流行的教材(包括人教版)比,“新”在何处,我们一线教师使用新教材,应当在哪些方面多加注意。 三“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强调四个标准 大家比较关注选文,先说说“部编本”语文教科书课文数量的变化。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总数量减少了。 一年级上册原来共41课,包括汉语拼音13课,识字8课,另有课文20篇;新教材共32课,其中汉语拼音减少为8课,识字则增加到10课,另有课文14篇。 初中原来七年级上册和七年级下册都是30篇课文,现在每一册减为24篇。 数量减少,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方式在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小学的变化大一些。以前孩子从学前班到小学,刚上来就学拼音,难度大,对学语文的兴趣可能会损伤。这些年学界对于汉语拼音教学在整个教学体制中的位置效能问题有调查研究成果,总的是要降低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新教材据此进行了调整,降低难度,教学进度大概往后挪一个多月,先做入学教育,开始识字教学( 5-6课),然后才学拼音。让识字教学和拼音教学更好地结合。 初中课文减少,30篇减少为24篇,但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分量。大家使用新教材,要理解课文相对减少,但其他几个教学板块又有所加强的用意。 回到选文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