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章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020688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章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章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章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章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章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章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章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主 编 张玉明 聂艳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五章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学习目的】 1重点掌握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和影响机制;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 2掌握凯恩斯区域和古典区域的政策意义,从而进一步理解凯恩斯理论与古典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财政政策的政策工具。 4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主要内容】,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 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平衡,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政策 : 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的有意识的经济干预。 广义的宏观经济

2、政策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外,还包括: - 产业政策 - 收入分配政策 - 人口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手段 - 经济手段(间接调控) - 法律手段(强制调控) - 行政手段(直接调控),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 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居民有钱后购买外国商品,会形成逆差压力。 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它在广泛的意义上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

3、态。 通常用失业状况来衡量充分就业与否。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只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分就业。 货币主义提出了“自然失业率”的概念,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有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如果空缺职位总额恰好等于寻找工作的人数,就是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价格指数是表示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百分数时间数列来表示不同时期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和程度。 价格

4、指数:消费物价指数(CPI) 批发物价指数(WPI)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def1ator),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点时期内经济社会所产生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衡量。,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就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及经济增长。,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政策与供给管理政策。,(一)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要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等于总供,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

5、目标。 (二)供给管理 供给管理是要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财政政策的一般定义是 : 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 政府支出: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 政府收入:税收 公债,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政府的购买。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 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

6、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财政的构成,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政府的收入 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部分,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根据课税对象,税收可分为三类:财产税、所得税 和 流转税。 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政府借债一般有短期债、中期债和长期债三种形式。,财政的构成,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自动稳定器 ( 内在稳定器 ) : 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预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帐,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

7、须政府采取行动。,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一是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衰退时,产出下降,个人收入下降,税率不变,税收会自动减少,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使得消费和需求下降的少些。 累进所得税,衰退使得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税收下降幅度超过收入下降幅度。反之,如此。,自动(内在)稳定器,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二是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抑制可支配收入下降,抑制需求下降。 三是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自动(内在)稳定器,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预算赤字: 政府财政支出 收入

8、(的差额)。 预算盈余: 政府财政收入 支出(的余额)。 功能财政: 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 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 衰退时,收入减少,税收减少 ,为平衡支出,为了减少赤字,必然减少支出和提高税收,会加深衰退。 过热时,通货膨胀,税收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必然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会加剧通货膨胀。,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弥补赤字的途径: 向中央银行借债 : 实际是央行增发货币,即货币筹资,结果是通货膨胀。 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借债 :是购买力向政府的转移。往往引起利率上升。要稳定利率,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再分配性质,不

9、视为负担。 向国外借债 : 构成真实负担。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大大影响政府信誉,使用要更为谨慎。,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财政政策效应意指财政政策变化对其余经济变量的冲击,主要指对利率和产出的冲击。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税率和转移支付等政策手段。 其中转移支付的改变可以看作是自发税收的反方向调整。因此,增加转移支付就意味着减少自发税收。,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 IS 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反是。,y,r%,IS曲线的水平移动,扩张性财政政策,IS0,IS1,I

10、S2,紧缩性财政政策,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 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财政政策的效果大小与支出乘数有关(与税收乘数也有关); 财政政策效果还与IS和LM的斜率有关。,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财政政策效果:变 动政府收支,使 IS 变 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 生的影响。 财政政策乘数:货 币供给量不变,政府收 支变化导致国民收入变 动的倍数。 财政政策乘数 政府支出乘数。,LM,r %,y,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效果,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政府部门加入后: 以定量税为例,比例税

11、也可以得到相似的结果,IS 曲线公式变为:,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政府支出乘数1 /(1-) 在横轴上,截距增加了g /(1-)。 即 但实际上的财政政策效果却小于这个数值。 即 由于存在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 政府支 出乘数。,财政政策效果与乘数,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 LM 不变,右移 IS ,均衡点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 但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 LM 的收入增量。 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 ,r %,y,LM,E,g / ( 1-),财政政策的 挤出效应,-d r/(1-),第

12、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 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斜率,LM 不变时的情况 IS 陡峭,利率变化大,IS 移动时收入变化大,财政政策效果大。 IS 平坦,利率变化小,IS 移动时收入变化小,财政政策效果小。,r %,r %,y,y,LM,LM,E,E,LM 不变时的情况,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财政政策效果与LM曲线斜率,IS 不变的情况 LM 越平坦,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LM 越陡峭,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此时位于较高收入水平,接近充分就业。 斜率大,h 小,货币需求变动导致 r 变动

13、大,收入变化就越小。,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LM,r %,y,LM 曲线三个区域的 IS 效果,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收入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收入作出反应。 幻觉:短期内,当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下降时,人们感觉不到工资下降。 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价格上涨,短期内,工资水平不会同步调整,实际工资下降,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就业和产量增加。,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凯恩斯陷阱中的财政政策,LM 曲线越平坦,IS 越陡峭,则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政策非常有效。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出售公债,向私人部

14、门借钱。此时私人部门资金充足,不会使利率上升,不产生挤出效应。,r %,y,LM,凯恩斯陷阱中的财政政策,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LM为水平、IS 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投资政策非常有效。 IS 垂直: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 0 ,投资不随利率变动而变动。 货币政策无效。LM 水平时,利率降到极低 ,进入凯恩斯陷阱。这时货币供给量增加不会降低利率和促进投资,对于收入没有作用。,r %,y,凯恩斯极端的财政政策情况,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IS 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即使货币政策能够改变利率,对收入仍没有作用。,r %,y,IS,IS 垂直时货币政策完

15、全失效,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平衡,一、财政收支平衡概述 (一)财政收支平衡的含义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的等量对比关系。 (二)财政收支的平衡政策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财政一般也要求收支平衡,其出发点在于简政节支,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要求。,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平衡,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平衡,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收支平衡。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用的财政政策原则。 周期性平衡预算:指政府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如5年)中保持平衡。某年赤字、某年盈余,以求整个经济周期盈亏相抵。,年度平衡预算周

16、期平衡预算功能财政,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平衡,三、功能财政的思想,是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思想。(否定了原有的平衡预算观点),功能财政:政府财政的积极政策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为实现这一目标,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政思想。 功能能财政是一种补偿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功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预算既可以盈余,也可以赤字,因而称之为功能性财政。 共同点与区别:平衡预算财政与功能财政的思想共同点是两者目的均是为了设法使经济保持稳定。两者的区别:前者强调财政收支预算的平衡,甚至以此作为预算目标,而后者则不强调这点,强调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