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充实作文内容四部曲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011624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充实作文内容四部曲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考充实作文内容四部曲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考充实作文内容四部曲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考充实作文内容四部曲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考充实作文内容四部曲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充实作文内容四部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充实作文内容四部曲(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累、搜索、选择、组织 高考充实作文内容四部曲,充实作文内容“四部曲”具体操作方法 一、积累素材 1.从生活中挖掘 有些同学可能会抱怨,我们的生活经历少,生活内容单 调,没多少可写的材料。但只要用心观察和感悟,还是能 从比较“少”和“单调”的生活中发掘出丰富的素材的: 家庭亲情、亲戚街坊、师生情谊、同学朋友甚至素不相识 的人,旅游购物、文化娱乐,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喜怒 哀乐、酸甜苦辣,无不可入文。单以高中生活为例,三年 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生活应该算得上丰富了。可有的 同学却守着宝库当乞丐,文章内容单薄贫乏,怎能得高分呢?,2.从课本中挖掘材料 课本(包括历史、政治等)、读本乃至练习册上的

2、阅读材料是作文的素材宝库。就语文来说,高中三年教材、读本 就有十几册,上千万字。其中的名家名篇、凡人美文不下数百篇,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和独到的见解。合理、恰当地使用这些材料,无疑是最便捷的路径。另外,高三阶段的大量练习中有大量的阅读和作文材料,其中不乏优美隽永的文句和新鲜时尚的内容,都可以灵活地迁移到写作中来。,3.从报刊中挖掘材料 中学阶段,尤其临近高考,各门功课的学习任务很重,要阅读大量文学名著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像读者杂文 报青年文摘报刊文摘等经典刊物,我们还是要挤出时间品读一二的,因为这些报刊上的文章均短小精悍,最适合高三这些只允许有少量“自由”时间的读者阅读。报刊上的很多精品

3、文章,或语言隽永,或见解深刻,或情感充沛,或结构精巧,阅读时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赏,琢磨一番,思考一下文章的感人之处、巧妙之处,脑子里有了个深刻的印象,写作文时,自然就会用上了。,二、搜索素材 1.思维伸向自然,万物便是素材 自然界的万物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想其缘由,探其 本质,物人合一,化而为文。春花夏草,秋菊冬梅,成为多少文人骚客的所咏之物,就连那小小的“菜花”“伴地 莲”在孙犁、丁丁的笔下也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高中学 生虽没有洞察万物的深厚的思想底蕴,但只要多想敢想, 也同样可以写出优美的文章。 一叶落而知秋,只要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在万物中搜集与话题相关、相似、相近的事物,然后加以构思

4、,素材便会成为充实内容的题材。,2.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是搜索素材时思维的着眼点 历年的高考中,考生的题材在这部分占了相当大的比重。2003年河北考生的亲妻远贤终误我就是以屈原列传的有关内容为素材,从一个新的角度演绎了战国末楚国被秦所灭的历史,文章运用第一人称,通过楚怀王发自内心的忏悔,来揭示楚国灭亡的原因,即靠感情的亲疏来处理国政,必然招致灾难,这正好有力地印证了高考话题“感情的亲疏与认知的关系”。 对于这部分素材,考生可在不违背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创新运用,挖出新意,一般不能照搬历史,而是借古来为现实服务。,3.现实生活是搜索素材时思维的触发点 回溯历史是影印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才是我们写作素材

5、的“活水”。任何作品,其题材都是来源于现实社会,只是对现实生活高度概括罢了。在我们家庭、学校及这两者之外的大的社会中,有很多可写之人、可写之事。,三、选择素材 材料翔实,不是堆砌材料、多多益善,这就关系到选择材料。选择材料的基本原则是:围绕中心选材,力求典型、准确、新颖。典型,就是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准确,主要是指数据、引用等材料的可靠无误,考场上如果用做论据的名人名言记不准了,可用“有位名人说过”“前人说过”等来替代,切不可张冠李戴;新颖,主要指材料具有“我”的特点,言他人之所未言,古今中外均可,选材新颖的前提是要多读多看,视野狭窄,只能与“新颖”无缘。 另外,还要注

6、意材料的组合与搭配,既有典型性,又有全面性,才能既充足,又无堆砌之嫌,从而能充分有力地再现事物,展示特点,表现主题。,1.材料要真实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意在告诉我们,写文章语句自然天成,才能万古常新。自然天成,那就要写真实。只有真实,才能有真情,才能增强感染力。这个真实,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即自己是事情的直接参与者);也可以是耳闻目睹(自己作为旁观者)。尤其要选取真实的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如记叙文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人或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是同学们常犯的毛病。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就

7、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会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2.材料要典型 材料要典型有两点:一是这个材料能表现并突出中心思想;二是这个材料能代表其他的材料,选取其他任何材料而不选这个材料不行。可见,选取典型的材料作文,可以节省笔墨,使文章短小精悍而有力。材料典型才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窥一斑而知全豹”。例如,魏巍在写完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曾谈道:“在朝鲜时,我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面写了二十多个我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们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去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

8、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3.材料要新颖 俗话说,新米煮饭自来香。文章材料出新,就会有时代气息,生活味就会浓。因此要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新颖的材料。在同学们的作文中,选材陈旧比较普遍,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时代气息。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这为我们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我

9、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四、组织素材 1.用情感激活材料 无论材料来自自身还是各类媒体,写作时都应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切忌牵强附会,随意拔高,或者只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加以转述。如上海卷高考作文他们,一些得分较高的优秀作文,尽管取材各异,文中的“他们”既有古之先贤,也有当今英雄;既有知名人物,也有平民百姓、弱势群体,但无一不和作者的情感紧紧相连。在一篇写农民工子女的作文中,一句“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凝聚着作者的期望和祝愿,看似平淡,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样用“心”用“情”写就的鲜

10、活灵动之作,能引起读者阅卷老师的共鸣也就不足为怪了。,2.用细节聚焦材料 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为800字以上,考生在不到1000字的文章中,一定要避免语言拖沓的毛病。若在高考作文中运用相关材料,不宜面面俱到地铺叙,而巧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往往能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之效。还是以他们为例,一篇写“父亲们”的文章,就抓住了父亲在考场外焦急等待时微微眯一下眼,脸上刻着岁月的沧桑,粗糙的指尖烟熏的痕迹等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可亲可敬的父亲形象,表达了对父亲令人动容的真挚情感。,3.用题意统领材料 写文章“意在笔先”,用中心统领材料,这是个共性问题,也是个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由于高考作文的特殊性,这更是一个

11、不能掉以轻心的问题。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尽管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但总还有一些考生因审题错误而饮恨考场。我们在写高考作文时,既不能不动脑筋地“套题”,也不能不顾题意地“堆材料”,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考生们准备好的材料是否用,作文时该怎样用,一条“金标准”是看是否切合题意。或用或舍,或详或略,都应该服从题意的指向。在这个问题上,可千万不能犯“不用白不用”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糊涂。,从希拉里登顶说起 让,礼仪之举,大方谦逊,令人尊敬。 有一张照片因为记录了 1953年5月29日人类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而闻名世界。在这张照片上,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站在峰顶手举一块冰,上面插着随风飞舞的旗子。

12、而给诺尔盖拍这张照片的,正是世界上首个登顶成功的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故事发生在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攀登者希拉里和夏尔巴人向导丹增历经千辛万苦,攀登到离世界之巅在离珠峰几步之遥的地方,其中一人只要抢先跨出几步,就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而这几步,对于希拉里和丹增都易如反掌。这时新西兰人希拉里停下来对向导说:“这是你的家乡,你先上吧。”老实的夏尔巴人并没有听清楚戴着氧气罩的希拉里的话,只是从他的表情和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丹增向前跨了几步,在世界之巅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他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希拉里随后跟上,两人在世界之巅紧紧拥抱,高呼:“我们成功了。

13、”身居都市的希拉里很清楚抢先几步对自己的意义。因为他最大的理想,甚至活着的最大理想就是做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但在离珠穆朗玛峰顶点前的几步时,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而把这个机会让给了身居此地的夏尔巴人。他认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有资格登上珠峰。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的欲望,欲望的高度要比珠峰高得多。但50年前的那一刻,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最善良、最灿烂的光辉,比起冲顶的那一瞬间,或许更加辉煌。,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所有的所有,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让出的美。 在很多时间,很多地点,很多场合下,我们都需要做到 “让”,这会使别人认为我

14、们很有礼貌,大方慷慨,从而,我们的社会地位也会随之提高。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老、弱、病、残、孕或抱小孩的乘客时,主动给他们让个座,是好事,当你看见其他乘客对你投来赞赏的目光时,你会很快乐;当你看见老人向你投来感激的目光时,你会很快乐;当你看到自己的灵魂对你点头时,你会更高兴,心也变得暖暖的。在公共场所,“让”是一种必需的艺术,如果没有了“让”,秩序会乱,世界也会乱。,“让”其实也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只需要站起来,或侧一下身、抬一下手但就是这么简单的动作,很多人却不想去做。社会上,因为人们互不谦让而引起的纠纷屡见不鲜。邻居之间可以由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喋喋不休地争吵,甚至大打出手;街坊店铺的老板们也

15、可以由一点小利益的纠纷而闹得鸡犬不宁;道路上的司机们,各个“争分夺秒”,互不相让,小碰小撞多如麻,司机们也会为它们争吵不停,直到道路被塞得满满的才肯罢休。如果这样还不要紧,那每天都有人死于车祸事件和纠纷事件,而且人数还不少,这也值得吗?所以我们要高度弘扬传统美德,使礼让之光照耀全球。,“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如果我们每个人在做任何一件事时,心中都装着一个“让”字,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会因让出的美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礼让飞架心灵的彩虹 中国是礼仪之邦,相互谦让更是传统美德。 孔融让梨,让出了兄弟间的深厚亲情; 蔺相如让廉颇,让出了闻名天下的“将相和”;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

16、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谁见当年秦始皇?”邻里的相让,让出了豁达明理的胸襟!,新西兰攀登者希拉里和夏尔巴人向导丹增历经千辛万苦,攀登到离世界之巅珠峰几步之遥的地方,希拉里却停下来对向导说:“这是你的家乡,你先上吧。”老实的夏尔巴人便向前跨了几步,在世界之巅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成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 希拉里的“让”,让出了人性最善良、最灿烂的一瞬间。它 比起冲顶,或许更加辉煌。 礼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豁达的胸襟,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它能吹绿枯槁的虬枝,它能融化北极的坚冰,它能温暖冷漠的心。,当年迈的人走上拥挤的车厢时,你站起身来让一让;当游客举起相机正要拍照时,你小停一步让一让;当大家 蜂聚电梯口时,你侧身微笑让一让;当斑马线上有行人时,你放慢车速让一让 也许你认为,“礼让”对方,总会让自己吃亏。的确,从表面看起来,礼让的一方暂时吃了点“小亏”,但换来 的却是对方的感激、笑脸和尊敬。它会让你的心灵变得美丽,人生变得美丽。,清初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