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003453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4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程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新课程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新课程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新课程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新课程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程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新课程实践中的 问题与对策,学期长短不一 各模块的教学难度不同 知识的不合理分割和组合 没有训练、讲评、单元测试时间 ,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不足 缺挂图 多媒体设备条件有限 配套参考书、教辅、电子音像资源匮乏 ,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内容太多,课时不足 模块教学利弊参半 教学惯性难以克服 设备、资源相对不足 模块考试与半期考、期末考的矛盾 评价方式的可操作性和可信度问题 课程的选择性难以落实 校本课程形同虚设,模块教学结束的时间与半期考、期末考时间不一致 模块考试强调基础性(保证高通过率),半期考、期末考则相对要求较高 与传统学籍管理不协调 ,多数学校高二才开始开课 必修+选修 实验、探究及

2、其它各种课堂活动多 背景、资料等方面的内容多 ,师资、设备等条件有限 高考指挥棒的作用 教学管理难度加大 ,教教材 不忘旧课程 应试功利 一步到位,如何解决课时不足,不必课课探究、事事探究(探究重在质量而不是数量) 厘清事实性材料与概念、原理等知识的关系 模块教学时数可以有弹性(知识量不同、难度不同、考试要求不同) 不同版本的教材借鉴时做减法,不做加法 有条件的学校可高一开课 一切以课标为准,新教材增加的内容主要是: 关于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的内容; 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 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如何解决模块考试与学期考试的关系,取消半期考和期末考,代之以模块考试 相对分散各科考试时间 一

3、张试卷,两个功能(分A、B卷,A卷为基础题,用做模块测验;B卷为提高题;作为能力水平测验),优点: 1、有利于学分管理和学籍管理。 2、分散各科模块考试时间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复习迎考,减轻学生负担。 3、计分方法既照顾了模块考试的通过率,又能反映对学生的更高要求。,网络资源的利用,最便捷的工具(图片、视频、课件、教案、教学设计、试卷、资料、疑难解答) 了解文件格式(doc、ppt、pdf、swf、gif、jpg、mpg) 学会搜寻 人教网,校本课程的开发应避免的几个误区,数量化 学科化 教材化 平庸化 形式化,盲目追求数量必定制造垃圾课程,校本课程不是对国家课程的延伸与拓展,应提倡在课程纲要引

4、导下的动态开发,是迎合学生口味,还是提升学生品位,不是为了检查,或为了完成任务,需要经常关注的几个文本,课程标准 教学要求(课标的具体化) 会考纲要 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观摩教学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追求完美 失去自我 肤浅热闹 过度预设 忽视情感 摒弃讲授 忽略“三板”,完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 完美往往意味没有特色 好课的标准之一是有不足,好建议不一定都适合于你 不追求时尚,不盲目照搬 个性与共性、“模仿”与创新 展示风格、形成特色、树立品牌,为形式而设计的教学是本末倒置 有深度才能激起求知欲,准备过度的课难成真正好课 重视课的生成性,打动人的是情感而不是技巧,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讲授法永远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不仅仅是基本功,它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