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19943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泉州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泉州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泉州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泉州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泉州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泉州文化旅游开发的 SWOT 分析经济与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118812014058 张志强 指导教师 刘永涓【摘 要】泉州是一座具有近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丰富多彩的人文习俗。被誉为“福建文化的半壁江山”和“东方第一港口” 。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泉州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泉州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文运用 SWOT 方法分析泉州现有的深厚文化旅游资源,探讨泉州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以便能为可持续发展观发展泉州文化旅游提供一些建议。【关键词】文化旅游;SWOT 分析;泉州1. 泉州文化旅游资源概况泉州市位于福建的东南沿海一侧,与中国台

2、湾隔海相望,是由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面积 11015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大约七百万人。泉州文化的形成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是经过了数千年的闽越文化、中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而形成。在很多方面,如海丝特,宗教,博物馆与当地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作为文化旅游的对象。泉州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对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泉州海外贸易和运输有着悠久的历史,泉州在宋元时期被称为“东方”最大的港口,与泉州有贸易关系的的国家和地区,在当时超过了上百个。有首诗描绘出当时泉州的繁荣与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都市的景象,即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船”。道教、伊斯

3、兰教、佛教、基督教、摩尼教在泉州都有传播,因此,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1.1 具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中国造船技术的进步,使得更多的泉州商人到世界各地进行商贸活动,同时,来泉州经商、旅游或者居住的世界各地的商人和旅行者也愈来愈多。世界各大宗教也在这个时候随着商贸往来传入泉州,各种宗教在泉州这片土地上扎根发展,彼此之间进行着渗透与融合,从而出现了具有泉州特色的宗教文化。历史上,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摩尼教,日本教与拜物教 1 ,这些宗教在泉州,经过几千年的变迁,一些仍在泉州传播,一些已经“消失”或退出泉州。但他们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如雕塑和建筑。泉州,被

4、称为“宗教胜地”和“世界宗教博物馆” ,这其中的是开元寺西塔,老君造像,蔡氏古民居,洛阳桥,清水岩,涂门街庙等比较有名。泉州市千年古刹开元寺,是中国古代四大佛教寺院之一,它与白马寺,灵隐寺,广济寺其名2。开元寺的大雄宝殿 (全国只有 3 座) 中供奉着五方佛,寺院里种植着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桑树。在寺院里有一对东西塔,它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存在最高,最大的石头塔,极具建筑艺术。在泉州清源山北部郊区,有南宋石刻老君造像,它是中国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道教石雕,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瑰宝。我国目前存在的最久远的伊斯兰教寺院,是位于泉州市区的涂门街的清净寺。清源山灵山风景名胜区的唐朝时期的伊斯兰教圣墓

5、(埋葬着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弟子三贤四德)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伊斯兰圣地。1.2 多样的历史文化, 多彩的文化风俗到目前为止,许多晋代、唐代的时期的中原文化仍然在泉州保留着,使泉州各地散发出浓厚的乡土文化风味底蕴,有被称为 中原古语言”的闽南语,还有泉州的南音被盛赞为 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历史上曾受过乾隆皇帝的嘉奖,还有享名海内外的泉州提线木偶,这些不只是我国戏曲艺术史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瑰宝,更是增加了客居海外泉州籍的同胞对乡音的亲切感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这也是吸引游客的休闲娱乐的手段。泉州至今世代传承一些具有古风韵味的岁时节日和民俗风情,例如元宵闹花灯、清明祭祖、踏青、端午节绑

6、肉粽等。南少林是发源于泉州,在东南亚地区以及日韩等国家深受泉州武术影响,还有泉州的一些古建筑和一些巧夺天工的匠艺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比如石雕,提2线木偶,德化瓷器,彩扎等,这些历史浓厚的文化遗产,乡土民俗风情共同构造了泉州市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独具特色的地方风貌,使泉州的文化旅游项目具有更深层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文化内涵。1.3 文物古迹丰富多彩泉州市是福建省一个独具特色、别具一格的城市,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交汇、融合、碰撞具有深远的历史,厚重的民族文化,在泉州,历史文物古迹丰富多彩,遍布各县市。比较出名的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有始建于唐朝的福建省内规模居首的佛教寺院开元寺;在中国石雕独特的道教老

7、君造像;有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 之称的南音;有中国最古老的灵山伊斯兰教圣墓遗址,有阅近历史沧桑的东西塔;有世界上唯一现存的晋江草庵摩尼教的遗址;还有有许多城市和县文物保护单位,牌坊古塔,名人,墓葬,祖庙,佛教寺庙和道教庙等。2.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的 SWOT 分析2.1 优势分析2.1.1 优越的地理位置泉州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宝岛台湾只有一水之隔,并且泉州处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之内,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北部是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这对州经济的发展非常有利,西岸经济区是中国将来经济增长的重要点,相邻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发达的区域。因为,泉州气候湿润,四季常青,夏季不热,冬季

8、不冷,四季如春,水资源非常丰富,海岸线总长 500 多公里,深水港口多,特别适合旅游开发条件。泉州还具有一批如安溪,永春,德化等地的园林资源,安溪有着悠久的茶文化资源优势,可以重点开发茶文化旅游;迷你版永春西双版纳、德化、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2.1.2 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品位较高,具有垄断竞争优势泉州有着 1300 多年的历史3 ,有着浓郁的文化内涵,是中国第一批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有非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到 2014 年,泉州世界级的非遗就有 4 个,分别是木偶戏,水密隔舱,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和南音;全国 33 个;省级非遗有 78 个4 ,泉州的历史悠久,灿烂的文明,旅游资

9、源丰富多样,其中“海丝文化” 、 “宗教文化、 ”民俗文化为特色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别具一格。泉州在之前被称作“刺桐港” ,泉州是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有“东方”最大的港口的美誉。因为唐,宋,元时期的泉州海外贸易频繁,吸引了大量的宗教聚集在这里,所以泉州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2.1.3 稳定的客源市场泉州是一个有名的华侨的故乡,许多台湾同胞的故乡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泉州市居住海外的华侨、华裔约 608 万人, 香港、澳门同胞 68 万人。其中,台湾大约 45 6 %的汉族同胞的故乡是泉州。因此,旅外华侨回乡探亲,寻根谒祖、旅游、宗教朝觐、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 ,同时也为泉

10、州旅游业提供更稳定的客源市场。 5 泉州在当地市场上有明显的优势。德化陶瓷畅销世界各地,有着千年历史的惠安石雕和泉州木偶艺术更是享誉世界。石狮的服装,纺织,晋江鞋和纸张非常受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这一广阔的市场优势将成为泉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好机会,同时也可吸引众多的旅游者。2.2 劣势分析2.2.1 旅游资源类型单一,规模小,且相对分散 泉州旅游资源种类相对简单,多样性不够,多以人文景观为主,而且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城市之中,有的与自然景观搭配不好,而且活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部分景区像国家级旅游景点的开远寺文庙等位于城市市区当中,仅能与城市旅游组织相结合来发展旅游。又比如泉州市郊区的九日山经历了

11、晋朝的兴旺、唐朝著名于世、宋代的繁荣昌盛、明代渐渐落微、清代节节衰败之后,还有曾经始建于唐代3的市舶司重要的历史遗迹,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如今却只剩下一些石头。伊斯兰教在中国沿海地区的主要传播地就是在泉州,清净寺曾经是穆斯林祈祷每天的祈祷的公共场地,现在的清净寺只剩余部分墙壁和寺庙的一些支柱 6。此外,泉州南音、高甲戏、木偶剧的发展和前者有些类似的趋势,缺乏一些体验性参与,文化的载体不清晰从而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资源的可视性差,给游客的直观感觉,到泉州文化旅游就是看看几处石雕、几座寺庙而已,缺少一些文化的体验和参与性,故而无法给游客产生一些心理上巨大的震撼力和精神上的吸引力。远近闻名的九

12、日山三十六奇景”历史人文风光和自然风景的历史遗迹已经“销声匿迹”了。2.2.2 旅游品牌优势不明显泉州市作为城市中心,旅游功能不是很完整,服务体系不完善,尤其是在泉州,没有一个龙头旅游产品,每个旅游景点都比较小,而且景点都非常分散,景区之间的联系不够。游客到泉州旅游观光的只是星星,没有月亮 ”,所以许多游客只是来泉州在 ”走马观花“一趟,并不是把泉州当做最终的旅游目的地。.这说明泉州目前还不是一个功能性的旅游集散地,没有形成一个属于泉州自己的文化旅游品牌,这跟泉州服装、鞋服等领域的优势品牌形成明显的对比,其中关键的原因就是旅游品牌定位不清。2.2.3 文化旅游从业者待遇低、素质不高泉州与厦门相

13、比,厦门从事文化旅游的人员具有较高的收入。与之相反,泉州文化旅游从业者的收入待遇偏低,这就致使了众多的高级优秀的文化旅游人才,特别是导游进军厦门旅游行业,导致了泉州优秀旅游行业人才的流失。到目前为止,泉州从事文化旅游的工作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半路开始,大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没有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在讲解一些历史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文物古迹或风土人情都只是稍微的带过,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且大多数导游对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旅游是背景理解认识不足,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去挖掘文化的底蕴与历史内涵,无法全方位的为游客提供独具特色和地方文化内涵的的讲解。2.3 机会分析2.3.1 海峡两岸合作交

14、流日趋深入泉州和台湾具有五缘”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 以此为合作基础拓展闽台旅游双边合作具有天时地利人合方面的优势。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立,势必会让台湾的旅游业”锦上添花“,同时促进两岸文化旅游的合作,互惠互利,将给泉州旅游业带来良好的发展空间。2.3.2 与港、澳、台、侨胞一衣带水,拥有广泛的血脉联系当前,世界各地祖籍在泉州的华侨华人大约超过 620 万人,香港、澳门同胞大约有 750000 人。在宝岛台湾,祖籍是泉州的,超过 900 万人,所以泉州是中国著名的海外华侨华人和台湾同胞的祖先故乡之一。是由于早期的“闯关东,下南洋”以及后来泉州人到东南亚等地经商所形成的

15、数量较多的华裔,泉州人民与台湾同胞血缘相近,语言,习俗,文化相通,香港、澳门、台湾和海外侨胞,台湾同胞为提升泉州与海内外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泉州侨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以及把“文化泉州,魅力泉州”推介到世界各地,使之成为泉州和世界之间密切接触的桥梁与纽带。2.4 挑战分析2.4.1 旅游投入低,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文化旅游产业需要的府的支持,政府需要增加对文化旅游业的投资,这是提高文化旅游业的动力。在 2011 年的时候,苏州市政府对于旅游业的直接资金投入超过 151 亿元7 。2012 年,厦门颁布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

16、提出了“自2012 年起,该市设置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旅游业进行资金投入,投入资金每年持续增长。到 2015年,城市旅游发展资金投入要超过 1 亿元。 ” 意见中特别提到, “政府财政对旅游资金的投入要不低于同期财政增长比例” ,而泉州,在 2014 年泉州政府对旅游行业的财政投入仅为两千万人民币左右。然而,2014 年前八个月份用在中央 1 套节目进行宣传关于“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广告费用就超过了4三千万人民币。一些旅游景点的相对分散,但是彼此之间没有互通公交或者旅游专线的巴士,对一些旅游者或者外来游客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各个旅游景区的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参差不齐。由此,可以看出泉州的旅游投入非常不到位,泉州文化旅游业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这与市政府对旅游的投入较少有直接的关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泉州文化旅游业健康持续的发展。2.4.2客源市场窄小虽然泉州的文化旅游资源独特且丰富,但是并不为外国旅游者所熟悉,每一年来泉州旅游的外国旅游者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