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师吴玲事迹材料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19607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优秀教师吴玲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国优秀教师吴玲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国优秀教师吴玲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国优秀教师吴玲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国优秀教师吴玲事迹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优秀教师吴玲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优秀教师吴玲事迹材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优秀教师吴玲事迹材料默默无闻从教 27 年 普通女教师感动温总理核心提示 7 月 11 日,河南郑州 22 中 50 岁的中学女教师吴玲因病去世。 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师生前几乎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荣誉称号,但被她教过的很多学生都叫她妈妈。 早出晚归,27 年如一日,把心血献给教育事业。她却让亲生儿子六岁半开始自己做饭,孩子如今最多的记忆场景是“等妈妈回家” 。 结婚 22 年,与丈夫在一起的日子却不超过 4 年, “帮她刻试卷”成为丈夫如今最幸福的回忆。 7 月 13 日,她的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们为她送行,一束束鲜花寄托人们的哀思。温家宝总理亦被这名普通教师的事迹所感动,亲笔批示宣传

2、她的事迹。 教师节时,她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至高荣誉,被人事部、教育部追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此前,她还被追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我们也要去送吴老师” 大巴车快要开动了,车下 100 多名学生抹着泪、跺着脚发急了。 7 月 13 日上午,正值暑期,但郑州 22 中的校园内并不宁静。 7 月 11 日,22 中教师吴玲因病去世。13 日这天,是这位女教师出殡的日子。学校此前通知教师们统一坐车去殡仪馆参加吴老师的告别仪式,不想得到消息的学生也纷纷赶来了,两辆大巴车根本坐不下。 见此情景,校长李素萍哭了:“同学们,车返回了就来接你们,今天落下谁吴老师也是不愿意的。

3、 ” 郑州殡仪馆吴玲遗体告别室,已挤不进人,哭声一片她的学生来了,学生家长来了,原在开封的老同事赶来了,一些刚下车还背着行囊的往届生也来了 “一名普通教师能得到如此爱戴,真是太难得了。 ”不少慕名而来的市民夹在人群中,也跟着流泪。 同样被感动的,还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 月 4 日,温总理作出批示:“中学教师吴玲事迹感人,应该广泛宣传。 ”随后,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部长周济也对这位女教师作出了批示。 好强的女老师吴玲,女,50 岁,高级教师,从事教师职业 27 年。 1977 年,吴玲从农村插队返城后在开封市 33 中当了一名数学教师。 “这女子好强,干什么都用心。 ”与吴玲原同在一教研室的

4、开封 33 中老校长王青海如是评价。 王青海回忆说,吴玲上班没几天,就找到他说自己没受过正规师范训练,想拜他为师。而吴玲在他班上听课,竟一节不落地坚持了整整半年。 “有天晚上都十点多了,吴玲骑车来到我家,说是遇到了难题要向我讨教。 ”王青海说,吴玲的努力很快获得了回报,她班上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竟奇迹般地比其他班高出10 多分,被同事们刮目相看。 1993 年,吴玲从开封调到郑州 22 中学。22 中地处城乡接合部,生源都来自附近城中村的孩子,一度被认为是“农村学校” 。 “破天荒的!”22 中校长李素萍这样形容吴玲 10 年来的成绩从 1993 年至今,吴玲所在班上的学生只要参加省、市及区的数

5、学竞赛,都会捧回好名次。有次区数学竞赛,获奖学生中吴玲的学生竟超过了一半。这是 22 中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每天她来学校最早,走的最晚,从没有破例。 ”回忆起吴玲,几乎每个教师都会提到这一点。一个细节是,吴玲床头有个小闹钟,而闹铃的指针 10 年来一直定格在了“5点 20 分” 。 一名年轻教师至今迷惑不解:吴老师上有老下有小,却早到晚归,她怎么能天天保持这种旺盛的工作状态?尤其是前两年有住校生的时候,她还常常是晚上 11 点多才回家。去年年初,有同事发现一向步履轻快的吴玲走路显得吃力,而且时时额头冒虚汗。大家劝她去医院检查,吴玲总是回答,新来的五位年轻教师不熟悉工作,还需要人带,先忙过这

6、段时间吧。 今年 4 月的一天,已连续几天吃不下东西的吴玲在课堂上晕倒了。医院确诊的结果竟是恶性肿瘤,而且到了晚期。 2001 年 5 月,在一篇名为捧着一颗赤心、献给教育事业的年终总结中,吴玲这样写道:“二十多年来从未因事、因病而请过一天假,没有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每天都是出满勤,干满点,早出晚归,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已首先做到” 爱管“闲事”的老大姐 王金秀,22 中教师,王金秀坦言,她以前对吴玲的工作曾一度很不能理解。 王金秀说,1993 年,她和吴玲同在一个年级当班主任,而她所带的是个“双差班”。只要她不在,吴玲总是跑到她的班上“指手画脚”:不是帮学生解答疑难题目,就是找表现不好的学生

7、谈话。 “当时我心里就不舒服,你带好你的班算了,学校都不指望这个班了,你来多管闲事,不是让我难堪吗。 ”王金秀说,一次她看到吴玲和教导主任在谈话,就没好气地上前说:“主任,把我的班给吴老师一起带算了,人家是党员、工作积极,能干呀。 ” “以后,她很少来我的班了。 ”王金秀说,但吴玲却能“神通广大”地继续“插手”她班里的事务:“一天,她突然把我们班上一个让各科老师都头痛、已准备退学的学生从游戏室里给带回来了;又有一天,她急匆匆地找到我说,班上的谁和谁正准备找人打群架了,赶快” “一学期下来,我们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已不再是差班了,学生们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我也不由得对吴玲心存感激,但心里还是犯嘀咕

8、她这样做到底是什么目的?” 王金秀说,直到一年后的一次经历,让她终于明白了吴玲的为人。 “有天上午,我肚子突然疼痛难忍。吴玲借了钱叫了辆出租车把我送到了医院,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刻做手术。可我爱人恰好出差在外地,全靠吴玲跑前跑后。手术后那天夜里,由于麻药反应,我吐了一夜,吴玲整夜没合眼为我擦洗。第二天我丈夫赶来了,她就回学校上课去了,可中午她又来了,并端来了一碗她做的山楂面汤” 王金秀后来成了吴玲最要好的朋友。她说,吴大姐是个好人。 在吴玲工作过的 22 中,很多人都认同这样的说法。在吴玲的追悼会上,原先在22 中值班的两名保安也来了。他们说,至今最香的一顿饭,仍是前年大年三十晚上吴老师骑

9、车送到学校值班室的一盆热饺子。 对于 22 中的年轻单身教师,每到逢年过节,吴玲家便是他们的家。 “你不去,她还和你生气,骑车到处找。 ”一位教师回忆说。 “吴玲工作好强,对人好,却从不图名。 ”22 中的校领导回忆说,每学期评先进,吴玲总是事先提出:“我老了,要荣誉没什么用,多评评年轻人吧。 ”对“闲职”毫不领情 2003 年 11 月,手术后的吴玲结束了六个月的化疗,满头的青丝掉光了,身体异常虚弱。让校长李素萍感到为难的是,一出院吴玲便戴着假发找到她说“太想孩子们了” ,要求上班。 考虑到继续带课劳动强度太大,李素萍最后把吴玲安排在了清闲的校图书馆,并明确了工作任务“一不用坐班,二不用干具

10、体活,来了和大家聊聊天就行” 。同时,她还把另一名年轻力壮的男同事也安排进了图书馆,并嘱咐他“有活要抢着干,让吴大姐多歇着” 。 李素萍说, “说白了,就是找个虚职想让她养病散心,别闷着了。 ” 但吴玲对这份闲职并不“领情” ,忙碌依旧。 第一天上班,吴玲就把图书馆里所有的窗帘取下,带回家洗了一遍。 22 中的老师回忆说,等两三天后再去图书馆,桌椅、窗户、墙壁已一尘不染,而吴玲的手上每次总捏着一块湿抹布。 图书馆积存多年的书没有标签,吴玲就把书装订成册、贴标签、写索引。 整理归类中,吴玲统计发现 60 本外借图书没有归还,最长超期有十年之久。 “图书馆必须建立完善的借阅制度,借出的书必须追回。

11、 ”吴玲最先找到了副校长李艳芳,并请示如果弄丢了书可不可以实施赔偿罚款? 李艳芳的“当然需要”刚说完,吴玲就拿出一张纸念起了书名,说她三年前借了三本书至今还没有归还。李艳芳说,当时的情景让她很难堪。 此后,吴玲拿着那张清单跑上跑下,追着同事讨书。李艳芳说,由于 22 中的部分老师改制时分流到了 27 中,吴玲又跑去 27 中找老同事索要借书。 “为了工作,她从来不怕得罪人。 ”李艳芳回忆说,年底发放奖金时,吴玲一大早就坐在了财务室。见到还没有还书的老师,她就上前告知:你的书值多少钱,应该罚款多少钱,然后她要求这些老师能让会计当场扣钱。 李艳芳说,60 本超期不还的图书,除了一本退休老教师借阅的

12、价值 3 角钱习题册外,其他 59 本都得到了追还和赔偿。 图书馆还担负着每天发放报纸的任务。时值寒假,李素萍校长却发现 20 多间办公室的门缝里依旧塞着每天新出的报纸。 “放假了,就不用再发报了,在家多休息啊。 ”李校长找到了吴玲。 “有些老师有读报的习惯,我正好也闲着,就当锻炼身体了。 ”吴玲笑笑说。 9 月 11 日,吴玲的丈夫秦世忠在一个笔记本中发现了一篇文章“2003-2004 学年图书馆工作计划” ,长达四页的文字中吴玲详细制定了 9 条来年的图书馆工作计划,并最后写道:“图书馆工作太重要了,这里是孩子们成长所需要的精神粮仓” 秦世忠捧着笔记本,捶打着椅角,低头抽泣起来:“她要是对

13、自己的病也这么认真,就好了。 ” 贪玩的学生管她叫“妈妈” “转化一名差生同培养一名优等生同样重要。 ”吴玲经常对年轻教师这样说。 学校里的老师都认可这样的评价:吴玲是个急性子,但对学生却是例外。 1999 年冬天。一堂数学课已开课 5 分钟了,吴玲班上一名叫王强的学生却一直没有露面。吴玲正向学生询问,门突然被踢开了,一名满身酒气的男子闯了进来。 “好呀,俺家孩子都跑了,你们还在这上课!”来人一把掀翻了讲台,并指着吴玲的鼻子大嚷:“我让你也上不成!” 吴玲认出来者正是王强的父亲。原来半小时前,他在喝酒时听说儿子逃课一直在网吧泡着,顿时来了火,借着酒劲就来到了学校。 台下的学生被突如其来的场面惊

14、呆了,而吴玲没有说话,弯腰捡起了一只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一排方程式,开始讲课。 吴玲的冷静把那位家长镇住了,酒也醒了半分,留下一句“我去找人了”他就匆匆离开了教室。 下课后,吴玲从学生那里了解到王强的 QQ 号后,在办公室里也编了网名和王强在网上聊了起来。得知王强就在二七区西边的一片网吧后,吴玲冲出了学校。 直到晚上十点多钟,吴玲才在一家网吧里找到了王强。吴玲推着自行车要送王强回家,但意犹未尽的他却还想着要回网吧打完没有结束的游戏。 争执中,年少血热的王强一脚跺翻了吴玲的自行车,瘦弱的她往后打着踉跄,几乎摔倒。 见一个大小伙在欺负中年妇女,不少人围了上来。一名热心男子还“见义勇为”地上前拽

15、住了王强的衣领。 “他是俺孩子,在家怄气了。 ”吴玲赶紧上前劝阻。 “这孩子!别再惹妈妈生气了,快回家吧。 ” 就是一句“他是俺孩子”让王强乖乖扶起了车,跟着吴玲回到了家。此时,王强的父亲正在家喝闷酒,开门见到儿子举拳就要打,被吴玲一把抱住。 劝完了大人,又教育孩子。听到家长“不再喝醉酒、不再打孩子”的真心保证,吴玲这才放心地离开了王家,此时已是凌晨一点,但吴玲谢绝了王家打车送她回家的好意。不是事后提起,吴玲也许至今也不知道,那天回家尽管路灯不亮,可一直有辆出租车在她自行车后跟着,车灯在为她照着路。 原来,内心愧疚的王强父子俩拦了辆出租车悄悄跟着她一直到了家属院门口。 “前边那人是谁?”出租车

16、司机很纳闷。 “她是我妈妈。 ”王强低声回答。 “为什么不让她一起上车?” “我没好好学习,惹妈妈生气了。 ” “那你以后要好好学习,对得起妈妈啊。 ” 了解这段实情的 22 中老师说,那一夜后,王强就突然变了样,不再去网吧,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如今的王强已成为了一名军人,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毛巾被和复读机 丈夫秦世忠说,家里虽然只有一个独子,但每逢母亲节,总会来一群学生围着吴玲喊妈妈。 陈延鑫就是其中的一位。 陈来自驻马店农村,随打工父母来郑州读书。陈延鑫说,由于父母租住的房子离学校很远,他每天上学要穿过大半个郑州城。有时放学他干脆就不走了,几张课桌一凑就睡在教室里。 一天夏夜,暴雨突临,本来闷热的教室里温度骤降,陈延鑫躺在课桌上瑟瑟发抖。突然,教室门打开了,一个个头和自已差不多的男孩儿站在门口,浑身上下被雨水打得透湿,怀里抱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 “我是你们吴老师的儿子,我妈让我给你送一个毛巾被。 ” 陈延鑫回忆说,他当夜抱着那条毛巾被哭了很久。那年的期终考试,他的成绩由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