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二章农业技术进步:内涵与机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957633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二章农业技术进步:内涵与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二章农业技术进步:内涵与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二章农业技术进步:内涵与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二章农业技术进步:内涵与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二章农业技术进步:内涵与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二章农业技术进步:内涵与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二章农业技术进步:内涵与机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农业技术进步:内涵与机制,主要内容,第一节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 第二节 农业技术进步的机制,农业技术进步的概念 农业技术进步的具体表现 农业技术进步的分类 农业技术进步的效益 农业技术进步的环境 技术进步与农业资源报酬,第1节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5.农业技术进步的环境,组织环境,文化环境,资源环境,信息环境,6.技术进步与农业资源报酬,(1)农业资源,自然资源: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有利并能产生效用的那些自然元素和自然力 物质资源:它是自然资源的延伸,是通过人们的劳动加以采集、储存、加工、仿制、改良以提高其功效和利用程度的资源。它包含有人类劳动。 资金:固定资金资源、流动资金资源

2、人力资源: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物质资源,农业资源,(2)农业资源的性质,资源的可控性与不可控性 资源的存储性与流失性 资源的互补性与互代性 互补资源之间应当保持适当的比例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互代资源则要求用价格低、效率高的资源代替价格高、效率低的资源。 资源的再生性与相对性,(3)农业资源报酬递减规律,农产品由多种生产资源转化而成,资源只有配合使用才能充分发挥效能(“最小养分律”、“木桶原理”); 农作物、畜禽及土地对追加的各种投入都有一定的容纳度; 农业是以土地为主的综合体,其中的养分本来就不平衡; 不仅直接转化为产品的资源,在投入比例失当时会出现报酬递减,

3、而且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业机械等资源在投入数量不断增加时,也会出现报酬递减状况。,(4)技术进步与资源报酬,在技术相对静止和稳定条件下,资源报酬递减是客观存在的; 资源报酬递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随着技术进步,资源报酬递增是绝对的。,概念及其内涵 机构及其能力 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及其模式,第2节 农业技术进步的机制,机制的本义:最早源于希腊文,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即:机器由哪些部分组成和为什么由这些部分组成,以及机器是怎样工作和为什么要这样工作。,“机制”是个时髦词,各种会议上,报章杂志乃至红头文件上,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言必称“机制” 。,机制的引申义:一是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是机制存在的

4、前提,从而产生了如何协调各部分之间关系的问题。二是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一定是一种具体的运行方式;,机制就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1. 概念及其内涵,农业技术进步的机制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业技术进步赖以实现的机构及其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在现阶段,主要是农业技术进步所依托的三种组织(政府、大学和研究机构、企业)的两个方面(需要和能力);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和模式。,2. 机构及其能力,(1)政府的需要和能力,培养人才的能力 资金筹措能力 调动大学、研究机构及其社会其他机构技术进 步积极性的能力 制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的能力 制定正确

5、的产业政策的能力 制定正确的贸易政策,尤其是技术贸易政策,一个国家对研究和开发(R&D)的投入是衡量该国该研究力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各国19811995年平均数为例:,若干国家R&D占GNP比重,(2)大学(研究机构)的需要和能力,培养人才 科学研究,“在大学混,一定要有科研”,“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校门”,(3)企业的需要和能力,企业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在经济系统中具有特定的追求目标。当只有通过技术进步才能实现其追求的目标时,技术进步的企业需要就产生了。,需要:,技术开发能力 技术吸收能力 资金投入能力 市场开发能力 信息收集能力,能力:,东莞式“微笑曲线”: 制造打底,研发与品牌两端

6、撑起来,案例阅读:,以“三来一补”起家的东莞,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制造环节的代表,被贴上“低端”、“低附加值”的标签。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东莞GDP仅增长5.3%,为改革开放30年来最低。现在,东莞企业正在“忍住阵痛,忍住速度放缓,忍住收入减少,忍住社会非议”,将产业链条从单纯的制造环节延伸向研发环节。东莞式“微笑曲线”正在向世界展开。,从贴牌加工( OEM)到设计生产(ODM),“小虎憨尼”的艰难起步,广东会不会永远当世界“打工仔”?,2008年出台的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给珠三角研发投入r&d定下的目标是达到2.5%。事实上,广东全省目前这个数字仅为1.3%。相比之下,2.5

7、%的水平已经接近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当前水平。 广东正在力图甩掉“世界工厂”的帽子,从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广东创新转变。 投入研发即将在广东的舞台上唱主角。具体而言,到2012年,全省研发投入占地区GDP的比重达到2.5%,研发人员总量达28万人左右,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600件/百万人口,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3.8万亿元左右,打造50家国家级和10家世界领先的创新型龙头企业。,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物质技术的现代化。即运用先进的生产手段和科学技术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电气化、生物化和化学化,这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或物质内容;二是农

8、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当前,主要是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这是现代农业的组织保证。,3. 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和模式,传统农业是相对于现代农业而言的。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传统农业转变一书中,对传统农业定义为:“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 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文斯和杰巴拉的解释更为清楚:“传统农业使用的技术是通过那些缺乏科学技术知识的农民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而发展起来的建立在本地区农业多年经验基础上的农业技术是一种农业艺术,它通过口授和示范从一代传到下一代。” 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技术长期不变。,传统农业的转变与技术进步,(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2)农业技

9、术进步改造传统农业的道路,梅勒的资源互补论 速水和拉坦的资源替代论,美国农业经济学家约翰梅勒(John.Mdlor),日本农业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VernonW.Ruttan),A.梅勒:资源互补论,按农业技术性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划可分为: 技术停滞阶段:即传统农业阶段,技术进步很小,对生产率影响有限; 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阶段: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技术创新和应用形成了连续不断的源流,但是偏向资本节约或劳动使用型,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 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阶段:是农业现代化阶段,技术进步更快且偏向劳动节约或资本使用型方向发展,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梅

10、勒认为,当前大多数低收入国家基本处于第二阶段,资源状况是劳动充裕和资本稀缺,因此,农业发展应尽量避免使用与工业发展相竞争的、具有替代劳动性质的资本投入,而多使用与劳动力相互补充的投入。,提供刺激性体制。如土地制度变革。 建立农业研究机构。农业生产持续增长持续的农业技术发明和创造农业科学研究;地区之间农业自然条件的重大差异建立分散的研究体系大量研究资源的投入。 提供新的物质投入品。初期的化肥、农药、高产动植物良种等后期其他投入品如种子鉴定设备、对农民的技术指导。 建立农业生产服务体制。包括新投入品销售、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信贷的扩张和其他调动农业资本资源的手段、交通运输工具、道路建设、水利设施等,

11、还包括乡村基层组织建设。 教育投资。农民的教育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改善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效率。,梅勒的互补性投入,(2)速水和拉坦的资源替代论,农业技术进步的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代替劳动为主的机械技术进步,一是以代替土地为主的生物化学技术进步。 速水和拉坦认为,一个国家应根据其资源禀赋选择技术进步的道路,促进农业生产率和农业产出的迅速增长:对于土地资源丰富而劳动力稀缺的国家,选择机械技术进步的道路是最有效率的;对于土地稀缺而劳动丰富的国家,选择生物化学技术进步是最优的。 速水和拉坦不把农业技术和制度的变化看作是科学技术进步和工业增长的产物,而看作是对资源禀赋状况和产品需求增长的动态反应。换言之,农

12、业技术以及制度的变革主要是由各国的资源禀赋状况和产品需求诱导的。,人口和人均收入增长粮食需求增加生产所需要素投入增加相对要素价格上涨,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中,相对要素价格的变化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密切相关,农业技术进步可以只看作是由相对要素稀缺性的变化所引起的。,在人口密度小而非农业部门扩张迅速的国家,劳动更加稀缺,劳动的价格相对土地不断上涨。则代替劳动的技术不断被发明并运用于生产,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表现为机械技术进步,主要使劳动生产率增长。,在人口密度大且增长快的国家,土地相对劳动更加稀缺,土地价格(地租)相对劳动价格(工资)会越来越高。则农业技术会按代替土地的方向发展

13、,即土地节约和劳动使用型。表现为生物化学技术的进步,主要导致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农民,公共研究机构,农业投入供给商,稀缺生产要素 的农业技术,相对要素价格,农民的技术需求,投入研究,赚取利润,诱导型创新,过去农业发展理论(包括梅勒的资源互补论)都把农业技术进步看作是外生的,是由政府政策决定的。而资源替代论则把农业技术进步看作是内生的,是由各国要素禀赋决定的。,两种改造道路的评述,资源替代论强调以便宜的要素代替昂贵的要素,从而实现一系列的要素替代。实际上包含了梅勒提出的5种互补性要素投入。,发展阶段上,梅勒的第二阶段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阶段,与资源替代论的生物化学技术进步道路相当;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之后的第三个阶段,即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阶段,与机械技术进步道路相当。,美国农业:地多人少型,日本农业:人少地多型,尼日尔农业:玉米80斤就算高产,印度农业,农业技术进步的一般道路,农业技术进步总是朝着资源丰裕的方向进行,总是用丰裕资源替代稀缺资源 农业技术进步总是朝着可改变资源约束的方向进行变革 农业技术进步总是朝着技术密集的方向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