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金碧镇土桥绿色生态农庄项目规划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19568 上传时间:2017-05-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黔西县金碧镇土桥绿色生态农庄项目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黔西县金碧镇土桥绿色生态农庄项目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黔西县金碧镇土桥绿色生态农庄项目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黔西县金碧镇土桥绿色生态农庄项目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黔西县金碧镇土桥绿色生态农庄项目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黔西县金碧镇土桥绿色生态农庄项目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黔西县金碧镇土桥绿色生态农庄项目规划(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黔 西 县 土 桥 绿 色 生 态 农 庄项目规划书黔西县土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二一年五月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黔 西 县 金 碧 镇 土 桥 绿 色 生 态 农 庄 建设项目1.1.2 项 目 建 设 地 点 : 黔 西 县 金 碧 镇 土 桥 村 八 组1.1.3 项目主管单位:黔 西 县 金 碧 镇 人民政府1.1.4 项目实施单位:黔西县土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单位负责人:常开举1.1.5 项目性质:新建1.1.6 建设规模及目标:项目力争通过三年建设,以林下生态养殖、无公害蔬果种植、绿色农产品加工实体项目带动,打造成全县 A 级以上生态旅游景区。项目采取

2、集中统一规划、社员共同参与的原则,统一规划后形成林下养殖区、林下观光区、林下种植区、无公害蔬果种植区、无公害牲畜养殖区、特色产品加工区、业务办公及游客接待区、村民规划区等,形成“功能齐全、内容丰富、特色突出、示范性强”的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1.1.7 项目研究范围本规划书主要针对项目的建设环境、条件、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生态效益等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研究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是否适应于社会需要,对项目规划、技术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1.1.8 项目总投资:500 万元1.1.9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 500 万元,其中项目实施业主自筹200 万元,整合项目资金 100 万元,

3、招商引资 200 万元。1.1.10 项 目 建 设 期 限 : 36个 月 ( 即 2009年 3月 2012年 3月 ) 。1.1.11 功效分析:该项目是结合土桥村农业产业实际,充分利用该地独特的自然气候、土地资源、市场需求、效益稳定可观、社会效益巨大的种养殖加工示范项目,形成农村合作社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链条格局,促进山区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为黔西县境内外市场提供可靠的绿色无公害食品,达到调整当地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着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企求发展二、三产业,逐步形成种、养、产、供、销、娱乐、休闲一体化的农村产业结构模式。最终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

4、收的目的,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1.1.12 研究结论:本建议书从建设背景、建设条件、重要性及必要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生态效益明显,项目切实可行。1.1.13 问题与建议:合理调整项目区的产业结构,能够改善村内的环境卫生、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根据黔西县旅游发展规划,黔西县政府将“旅游活县”作为黔西县今后一段时间的战略决策,旅游业将成为黔西县新的经济增长点;该项目位于黔西县旅游发展规划六块黄金宝地的“城南柯家海子群”区域内,且建设理念为生态旅游与该区域开发主题“农家田园生活体验”相吻合。鉴于该项目系当地村民自行组织实施,前期已投入 200 万元,项目

5、建设期长,投资金额大,对当地经济发展及全县旅游开发有较大的示范作用,建议上级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汇商,分块进行扶持。1.2 编制依据1.2.1 中 央 、 省 、 地 、 县 关 于 加 快 农 村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步 伐 的 有 关 精 神1.2.2 黔西县旅游发展规划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提出的背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县委“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城建带县、旅游活县”的发展思路,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农业改革中重大的历史任务。近

6、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按统筹城乡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战略,以扎实稳步的方式,科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新农村建设要开好局、起好步,必须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定了“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以财政支出预算、按固定资产投资以信贷投放,将存款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建立了以工促农、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

7、定增长机制。此景,是各界具有资金积蓄的社会人士与民营企业,参与农村经济拓展项目是有政策、法规相依的佳机。 2.2 项目区域概况2.2.1 项目区域情况及条件。黔西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六广河及六冲河下游左岸,介于东经 10547161052640,北纬 264549272057之间。东邻修文县,南界清镇市、织金洞,西北连大方县,东北接金沙县。县域总面积为 2554.1 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1.46%。县城距省会贵阳市 117 公里,距地区驻地毕节市 115 公里(沿贵-毕公路),行车时间 1.5 小时。黔西县地处省会贵阳市、地区驻地毕节市的经济辐射圈交叉部位。项目实施地土

8、桥村位于金碧镇东南角,距镇政府驻地约 5.3 公里,辖19 个村民组,689 户、2789 人,耕地总面积 2350 亩(其中田 1100 亩,土 1250 亩),人均耕地 0.86 亩,全村共有林地 1461.1 亩。土桥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气候相近,冬暖夏凉,全年风和日丽,无霜期达 300 余天,温差悬殊不大。雨量充沛,年降雨 1100 毫升以上,资源丰富。土桥村属典型的农业大村,粮食主要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油菜、烤烟、蔬菜、花生、西瓜、小辣椒等,目前,畜牧业已取得长足发展,逐步成为土桥村重要支柱产业。土桥绿色生态农庄项目实施的依据:一是根

9、据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农业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二是充分利用土桥村的区位优势。土桥村距离黔西县城约 7 公里,距金碧镇政府驻地约 6 公里,且到县城及镇政府的公路已全部贯通;三是项目实施地理条件较为优越。项目实施位于土桥村村民集居后面的森林,地势宽阔、平坦,无人烟居住;交通便利,乡村公路四通八达;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新鲜;当地民风淳朴,勤劳节俭;四是依托当地村民有强烈致富的愿望,当地村民已在项目实施范围内栽种了 50 余种果树;五是根据黔西县城规划为 30-50 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今后黔西将成为贵阳

10、后花园及贵阳到成都高速铁路过境黔西境内等因素;六是项目筹建人具有强烈的创业热情、良好的群众基础、成熟的市场运作及营销手段。2.2.2 项目业主情况。黔西县土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 年 4 月,注册资金 50 万元,注册地址:黔西县金碧镇土桥村八组,开户银行:黔西县农村信用联社金碧信用社,经营范围:畜牧产品生产、养殖、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蔬菜、花卉、果树种植和培育;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合作社目前共有 51 名社员,社员涉及土桥村五、六、七、八、九、十三、十四等七个村民组。合作社目前发展已初具规模。地处县城东南

11、部,离县城 7 公里,农庄四周环林,环境空旷静谧,辖内有森林亩积 1000 多亩,果园面积 100 余亩,水域面积 6 亩。目前水、电、路基础设施基本全部到位,已投入运行一个型生态乌骨鸡养殖场,现养殖生态乌骨鸡 2000只;投入使用农产品加工厂,主要加工小榨菜油、纯天然米粉、面条及其它纯天然农副产品等;目前已修建 6 亩左右的生态渔塘,农家餐厅已投入运行,现有无公害蔬菜面积 30 余亩,已具备初步旅游接待能力。合作社资金实力较强,目前已投入 200 万元,实践经验相当丰富,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和四川宜宾畜禽相关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合作社生产设施先进。购置了运输车、加工机器设备等 10余万元,修建

12、有自流灌溉渠系、蓄水池、无菌园舍、化粪池等,布局科学。合作社的生态乌骨鸡养殖场列入金碧镇 2010 年重点养殖项目。2.2.3 项目实施产品前景。黔西县土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实施项目产品主要是“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是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认证合格获得认证书并允许加帖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领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是发展绿色食品乃至有机食品的基础,是作为食品的一种基本要求。但目前市场上的农产品,要么有农肥、农药残留,要么是亚硝酸盐、病菌等污染物超标,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隐患。党和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在全国大、中城市逐

13、步推行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因此,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2.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主题。建设生态农业,必须从生态、经济、社会各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综合治理加以解决。黔西县土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因地制宜,制定出建设的目标、任务、规划以及实施的时间,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起,改善、优化项目实施条件。具体体现:一是提高农产品食用安全和质量,改善人们膳食结构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营养知识的普及,人们对饮食的安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农产品正

14、逐步取代传农产品,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必需品。二是满足市场供求的需要,黔西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县域面积为 2389.5 平方公里,辖 26 个乡镇, 2009 年末总人口 84.6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77.7 万人,农村人口中有 50%在市场上购买蔬菜及禽肉产品。全县现有蔬菜种植面积不足 40000 亩,县城附近不足 8000 亩,总产量 7.9 万吨,直接供食用的人均年拥有量不足 400 千克,城镇居民消费量 133 千克/年,每年从县外调入大量的蔬菜,需求缺口约 2 万吨。三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今年二月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当前在农村推进“三个转变”要抓几个重

15、点: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产业率,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因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黔西县土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响应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努力谋求自身发展壮大。产业化经营是前提,企业化生产是方向,市场化营销增效益,科学化武装是出路。四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需要。黔西县作为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县,根据中央关于“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精神,通过生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和引导,利用其对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把千家万户生产者与大市场连结起来,从而实现农村经济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黔西县土

16、桥绿色生态农庄的开发建设,是县政府“农业稳县、旅游活县”战略思路的具体体现。五是黔西县土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谋求发展的需要。2.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是生产环境条件具备。黔西县是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县,项目实施地在黔西县旅游规划“城南柯家海子群”区域内,且开发理念与该区域开发主题“农家田园生活体验”相吻合,符合无公害生态农产品生产及乡村旅游的相关条件。二是项目初具规模。由于项目市场定位准确,前期投资稳步进行,目前已投入 200 万元,水、电、路基础设施基本全部到位,已投入运行生态乌骨鸡养殖场,现养殖生态乌骨鸡 2000 只;投入使用农产品加工厂,主要加工小榨菜油、纯天然米粉、面条及其它纯天然农副产品等;已修建 6 亩左右的生态渔塘,农家乐餐厅已投入运行,现有无公害蔬菜面积 30 余亩,已具备初步旅游接待能力。并成功转让或以社员入股方式取得 1000 多亩森林、100 余亩果园、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