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四章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955782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四章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和本质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四章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和本质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四章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和本质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四章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和本质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四章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和本质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四章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和本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四章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和本质(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和本质,认识的主体、客体和本质 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一、认识的主体、客体和本质,一、认识的主体、客体和本质,认识在主体改造客体的实践中发生,一、认识的主体、客体和本质,谁认识?,认识什么?,认识主体,认识客体,一、认识的主体、客体和本质,一、认识的主体、客体和本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主体改造客体的实践关系 主体反映客体的认识关系 主体利用客体的价值关系 主体欣赏客体的审美关系,一、认识的主体、客体和本质,一、认识的主体、客体和本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客体是第一性的 主体的认识是第二性的 主体的认识依赖于客体,一、认识的主体、客体和本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

2、动反映,被动反映论(或机械反映论) 认识就象“照镜子”一样,是消极的、被动的、机械的、一次性的反映,能动反映论 意识反映客体,是积极的、能动的、具有创造性的反映,一、认识的主体、客体和本质,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要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反映有所差异。,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认识的主体、客体和本质,主观因素的构成,一、认识的主体、客体和本质,主观因素 造成反映的主观性差异,主观感觉的差异 主观情感的差异 思想观念的差异,偏见,立场不同,结论不同,一、认识的主体、客体和本质,感觉器官对外部信息的选择,人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功夫,都是能动的。,一、认

3、识的主体、客体和本质,实践是反映的基础,在主体改造客体的实践中,作为主体的人接触客体,于是产生反映客体的认识活动。,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结论,一、认识的主体、客体和本质,二、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二、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二、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改革的经验从哪里来?只能从实践中来。,二、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先驱者”号,和平号太空站,二、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实践提供强大的物质手段推动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二、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二、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实践是人的自觉活动,有一定的思想理论作指导,二、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知行始终不相离知行相资以为用,3把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二、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3把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在实践中概括总结理论,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二、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