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及生物安全水平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951082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及生物安全水平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临床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及生物安全水平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临床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及生物安全水平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临床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及生物安全水平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临床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及生物安全水平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及生物安全水平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及生物安全水平ppt课件(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实验室 生物危害评估及生物安全水平,任健康 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 陕西省人民医院,September 25, 2003 SARS work continues despite lab infection,A Singaporean research institute linked to the worlds most recent SARS case of a 27-year-old man infection will abandon its work on the coronavirus. Inappropriate laboratory procedures and a cross-

2、contamination of West Nile virus samples with the SARS coronavirus in the laboratory led to the infection of the doctoral student. An official from Chinas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aid Chinas research into the SARS viru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isease would not be affected by the acciden

3、t in Singapore.,Officials Concerned About SARS Infections by Lab Contamination,The New York Times Last week, 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mmittee that investigated the case concluded that the student most likely became infected in August through contamination in a laboratory where he worked on anot

4、her virus. “Inappropriate laboratory standards and a cross-contamination of West Nile virus samples with SARS coronavirus in the laboratory led to the infect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alted work on growing the SARS virus for some equipment they used did not meet security standards.,Ins

5、titute isolated for suspected lab infection (Xinhua) Updated: 2004-04-27 09:00,Since April 22, China has reported two diagnosed and six suspected SARS cases in Beijing and east Chinas Anhui province. The Institute of Virology under th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as been isola

6、ted and all staff in contact with the affected areas have been quarantined.,职业暴露与感染,实验室工作可能发生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可能发生感染,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指实验室工作等活动过程中导致的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的感染,其中大约2/3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与直接接触、使用含有传染性病原体的标本或生物材料等有关 Pike对3921例报告的实验室感染分析表明,其中59%源自研究性实验室,17%发生在临床诊断性实验室 其中气溶胶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实验室意外引起的感染中70%是由喷溅、针刺或切割伤所致,实验室职业暴露感染的途径,实

7、验室职业暴露可发生在实验室工作或逗留的任何时间 呼吸道吸入 经口摄入 针刺或锐器刺伤接种 皮肤、粘膜污染 叮咬,呼吸道传播,呼吸道传播的微生物主要存在于气溶胶中并可引起人类感染 举例:结核分枝杆菌 炭疽杆菌 SARS冠状病毒 ,呼吸道传播,气溶胶(aerosol)是指固体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溶状态分散体系 其中的气体介质为连续相,通常为空气 其中的微粒为分散相,成份复杂,大小不一,其粒径一般为0.001-10m (0.001-100m ),呼吸道传播,按微粒的性质 液体气溶胶 -雾 固体气溶胶 -常简称为气溶胶,呼吸道传播,按微粒的大小 粒径10m的称为可吸入颗粒,又因其重

8、量轻,在空气中漂浮的时间长而称为飘尘 粒径10m的因重力作用而迅速下沉而成为降尘,呼吸道传播,微生物气溶胶 粒子直径10m,一般被阻留在鼻腔内 粒子直径5-10m,可到达支气管 粒子直径5m,可进入细支气管和肺泡 粒子直径越小,其到达的部位越深,小于1m的粒子在肺泡内沉积率最高 粒子直径0.4m可自由进出肺泡,呼吸道传播,气溶胶可在实验室内长时间漂浮并随气流在室内流动 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内工作,甚或逗留期间通过吸入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气溶胶颗粒发生暴露并可致感染,消化道摄入传播,经消化道摄入传播的微生物主要存在于粪便、食物等中,可引起人类消化道感染 举例:志贺菌属细菌 沙门菌属细菌 葡萄球菌属细菌,

9、消化道摄入传播,经消化道摄入传播的胃肠道感染可发生在 无意识的手-口途径污染时 传染性液体喷溅入口时 在实验室进食、饮水时 口吸移液管时 ,消化道摄入传播,实验室感染的发生率(Utah) 志贺菌临床实验室感染 0.7 志贺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感染 5.4 实验室感染的发生率(Britain) 志贺菌临床实验室感染 0.322 沙门菌临床实验室感染 0.137 其他肠道致病菌如弧菌属细菌、弯曲菌属细菌及大肠埃希菌等的实验室感染率极低,经血传播,经血传播的微生物是存在于血液中并可引起人类疾病的生物病原体 举例:HBV HCV HIV 疟原虫 梅毒螺旋体 ,经血传播,被经血传播的病原体感染的患者血液、

10、或有可见的血污染的体液;以及精液、阴道分泌物、 关节液、内脏器官周围液体等可传播血传病原体 经血传播而致的感染主要发生在 针刺意外时 锐器刺伤时 蚊虫、动物叮咬时 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污染时 ,职业HIV感染,Occupationally acquired AIDS cases or HIV infections reported ti CDC through 1992 Occupation No. (%) of occupational transmissions Laboratory technician 25(24.8) Nurse 26(25.7) Physician 13(12.8) M

11、edical technician/paramedic 7(6.9) Dentist/dental technician 6(5.9) Health aide/attendant 6(5.9) Housekeeper/maintenance worker 6(5.9) Morgue technician 3(3.0) Technician/therapist 3(3.0) Respiratory therapist 2(2.0) Surgical technician 2(2.0) Other HCW 2(2.0) Total 101 Adapted from D.L. Sewell, Cli

12、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1995,389-405,临床实验室内小气候,临床实验室由于其规模、建筑布局、周围环境、内部分隔、设备、人员拥挤程度及通风条件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室内小气候,并可能导致实验室内病原体的浓度增加,使实验室内感染机会明显大于室外,临床实验室内小气候,临床实验室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造成实验室环境的污染,如离心、混匀、接种、制片、移液、加样等均可产生气溶胶污染,标本喷溅等可直接污染皮肤粘膜及实验台面和地面等 另外,啮齿动物、昆虫等也都可携带并传播微生物病原体,给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带来威胁,临床实验室内小气候,不同于研究型实验室,临床实验室的标本或生物材料

13、中可能携带的潜在病原微生物往往是未知而多样的 根据处理和检测的标本不同、检测目的和方法不同,临床实验室藏匿的具有潜在感染能力的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存在形式亦不同,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评估应从三个方面予以考量 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流行性 实验室环境及实验室操作的特殊性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免疫状态,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流行性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发生情况 社区获得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其流行潜力和感染发病剂量) 实验室和社区传播途径、宿主范围 实验室环境中的存活能力 感染的严重程度(如发病率与病死率)和是否有可及的治疗、预防措施,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微生物的致病性 毒力和感染剂量 促进定植的因

14、子 逃逸宿主免疫系统 并促进组织入侵的因子 引起宿主组织损伤的因子 暴露的后果 发病率和死亡率,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微生物的流行性 传播途径 自然传播途径和实验室传播途径 宿主和宿主免疫力 群体免疫力 预防和治疗 有效性和可及性,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病原微生物危险度分级 WHO&通用要求 危险度14级(渐高) 条例 危险度一四类(渐低) 危险度1级 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 危险度2级 个体危险中等,群体危险低 危险度3级 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低 危险度4级 个体和群体危险均高,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示例 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

15、 ,东方马脑炎病毒,披膜病毒科, 第一类 病毒培养 BSL-3; 动物感染实验 BSL-3; 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 BSL-3; 灭活材料的操作 BSL-2;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 BSL-1 High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正粘病毒科, 第二类 病毒培养 BSL-3; 动物感染实验 BSL-3; 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 BSL-2; 灭活材料的操作 BSL-1;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 BSL-1,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指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在采用可靠的方法灭活前进行的病毒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生化分析等操作。未经可靠灭活或固定的人和动物组织标本隐含病毒量较高,其操作的防护级别应比照病毒培养,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细菌/第二类 炭疽芽孢杆菌 BSL-3 布鲁氏菌属 BSL-3 牛型分枝杆菌 BSL-3 结核分枝杆菌 BSL-3 鼠疫耶尔森菌 BSL-3 霍乱弧菌 BSL-2 立克次体属 BSL-3 大量活菌操作:实验操作涉及“大量”病原菌的制备,或易产生气溶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