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发展及内容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946353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管理发展及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设备管理发展及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设备管理发展及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设备管理发展及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设备管理发展及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备管理发展及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管理发展及内容(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备管理发展及内容,2019/2/22,2,2019/2/22,3,一、设备管理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经验管理阶段自新中国诞生后,19491952年期间,由于国家面临百业待兴、百废待举的艰难局面,全国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鉴于建国初期的特殊困难和条件所限,只能实行由设备操作人员边使用、边维修的过渡方法,一切均凭使用者与管理者的经验办事,基本上都采用落后的事后维修方式。 科学管理阶段自1953年起,我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开始引进前苏联设备管理理论和体制,使我国的设备管理从认识上、制度上有很大改变,主要表现为从只重视设备的事后维修管理,逐步转为事前计划和预防性维修管理,逐步建立了较完整的计划

2、预防维修管理体系,设备的技术状况有普遍提高,设备故障率明显降低,对生产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现代管理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历史阶段,我国在此期间大量从国外引进或由我国自行研 制的性能优异、技术先进、类别齐全的 专用与通用设备陆续投产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引进大量的新设备、新技术,也引进了设备管理的新理论,改变了过去以修理为主的管理模式,建立了设备预防维修制度,进入了现代管理阶段。,2019/2/22,4,二、国外设备管理体制:,1.英国的设备综合工

3、程学(Terotechnology) 1971年英国设备综合管理工程中心所长丹尼斯.巴库斯(Dennis Parkes)提出来的,他的论文是设备综合工程设备工程的改革。 a).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定义: 设备综合工程学为了求得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简称LCC),而对有形资产有关的工程技术、管理、财务以及其他实际业务的加以综合研究的学科。,2019/2/22,5,b).设备综合工程学的主要内容特点:,强调对设备从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和工程 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重视设备的可靠性及维修性. 强调发挥设备一生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最经济性. 强调对设备从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和工程各阶段的机能. 重视设计、

4、使用和费用的信息反馈.,2019/2/22,6,C 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发展和影响,设备综合工程学在英国的推广和发展 设备综合工程学在国际上的影响 A设备综合工程学在日本 B设备综合工程学在印度 C设备综合工程学在瑞典 D设备综合工程学在中国,2019/2/22,7,2.美国的后勤工程学(Logistics):,后勤工程学(Logistics)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在经典的军事后勤学的基础上吸取寿命周期费用、可靠性及维修性工程等现代理论而形成的。 a.后勤学的定义: 后勤学是研究资源的需求、设计、供给和维修,并以后勤保障、计划和作业为对象的管理艺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活动。,20

5、19/2/22,8,b 后勤工程学的背景,预防维修体制(Preventive Maintenance) 简称PM 生产维修体(Productive Maintenance)也简称PM (1维修预防(MaintenancePrevention) (2)事后维修(Breakdown Maintenance) (3)改善维修(Corrective Maintenance) (4)预防维修 PreventiveMaintenance),2019/2/22,9,c.后勤工程学的目标: 后勤工程学的目标是从设备制造单位的立场出 发,保证用户在使用中得到最优的后勤支援,以 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的目的。

6、 d.设计制造单位考虑向设备用户提供适当的承诺和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提供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管理方面的技 术文件。 (2)提供设备维修保养设施。 (3)适时的提供设备的配件。 (4)提供设备使用、维修和管理人员的技术 培训等。,2019/2/22,10,e 系统全寿命周期中的后勤 (1)系统全寿命期中的后勤内容,2019/2/22,11,2019/2/22,12,后勤工程学的主要内容就是:,系统或设备的规划、分析、设计和试验、 生产、分配、用户使用期的维护、保障和 退役更新等各个阶段加以研究和实施的后 勤保障。,2019/2/22,13,f 系统设计中的后勤,系统设计大体可以分为初步设

7、计、初始设计、细节设计。系统设计涉及可靠性、互换性、标准化、安装方法、安全环保和维修性等。 作为兼顾后勤的设计还应包括一下因数: 1 应用良好的设计准则 可靠性、装配性、互换性、可运输性、标准化、工作环境等。 2 分析与综合(目标的优化与平衡问题),2019/2/22,14,3 可靠性设计,可靠性分配 可靠性模型 零部件的可靠性选择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可靠性设计 储存、包装、运输与搬运的影响 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分析,2019/2/22,15,4 维修性设计,从可靠性的角度出发,优化维修程序,减少寿命周期费用。保障设计要求。 5 涉及人的因素的设计 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进行有效的设计 6 外包厂

8、商的选择 7 设计手段的利用 模型试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的应用,2019/2/22,16,g 生产与施工中的后勤,对于后勤保障各个要素的生产与分配,也就是后勤保障分析中各个指标的具体实现。 为实现上述后勤保障目标面涉及的工业后勤问题,如材料选择、物流流程、库存管理、储运及包装运输等。 1 生产与施工要求,2019/2/22,17,2企业经营与管理分析,设备工程学 制造工艺学 方法工程学 生产控制要求 3 质量管理 建立质量标准和制度 制定检验标准和制度,2019/2/22,18,4 生产管理,为完成设计要求所做的全部管理工作 主装备的加工、装配、检验和试验。 与产品使用相关的后勤保障项目的制备

9、,如备件、使用说明书等。 5 结构变更控制 6 投入使用,2019/2/22,19,i 系统使用中的后勤,后勤要素与主要设备不匹配(如测试、调整设备、维修工具不适应等) 后勤能力不足(人员、技术,备件的供应等) 后勤能力过剩 后勤各个要素之间的不匹配。,2019/2/22,20,良好的后勤保障应做到,根据后勤保障分析的结果,制定后勤策略、计划。 优化后勤的组织结构、制定维修级别的组合和分布。 搜集与分析运行、维修数据。 不断的对实际后勤保障工程工作进行评价与修正。,2019/2/22,21,j.后勤工程学的特点:,后勤工程学是追求产品、结构、程序、设备等周期性成本的经济性为目的; 使产品出厂到

10、用户的整个过程的实际总成本减少到最低限度,使结构能达到最适宜的有效程度; 强调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着重于设备全过程的后勤保障; 后勤工程学是综合经营管理、工程学及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的一门综合工程学。,2019/2/22,22,3.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TPM):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a.TPM的定义:TPM是全员参加的生产维修保养的简称,是日本学习美国预防维修( PM )的基础上,吸收了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的观点和我国的“鞍钢宪法”中“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方法,并根据日本企业管理的传统经验逐步发展起来的,是日本式的设备综合工程学。 以达到设备综合效率最

11、高为目标. 确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全系统的预防维修. 涉及设备的计划部门、使用部门、维修部门等所有部门. 从领导者到第一线职工全体参加. 通过小组自主活动推进PM(预防维修).,2019/2/22,23,c战后日本设备管理的发展进程,事后维修(BM)阶段 (1950年前) 预防维修(PM)阶段(19501960年) 生产维修(PM)阶段(19601970年) 全员生产维修(TPM)阶段(1970年至今) TPM(Total Productive aintenance),2019/2/22,24,.TPM的特点:,重视人的作用,重视设备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和维修工人参加多能工(多面手)的教育培

12、养. 强调操作者的自主维修,主要是由设备使用者自主维修设备。广泛开展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质)活动,通过小组自主管理,完成预定目标; 侧重生产现场的设备维修管理; 坚持预防为主的维修方针,重视设备润滑工作,突出重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重视和广泛开展设备点检工作。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开展计划修理工作; 严格设备故障管理,降低设备故障率,开展设备的故障修理、计划修理工作; 讲究维修效果,对老设备进行更新的同时,还十分重视老设备的改造; 确定全员生产维修的推进程序。,2019/2/22,25,e.设备点检制,1.点检实行对设备进行有目的的检查。 在一些大型连续生产的企业里,又形成了以操作

13、人员为基本队伍,以点检活动为主要内容,融设备运行、维修管理于一体的“设备点检制”.其实质就是按规定标准对设备进行保养、检查、诊断、维修和信息处理与应用规范化,标准化为内容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2.点检是全员生产维修制的主体和核心。,2019/2/22,26,针对性维修管理体系,设备分类,维修方式决策,定期维修,状态维修,事后维修,改善维修,点检记录,劣化分析,维修记录分析处理,三 检,两 修,日常保养,定期保养,计划修理,日常点检,定期点检,精密点检,对策保养,零 修,检查保养记录,维修记录,维修类型决策,项 修,合理大修,检查保养,一般事后维修,抢 修,记 录,3.针对性维修体系模式图,20

14、19/2/22,27,定义: 为防止意外损坏而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 一系列预防性维护修理和管理的组织、 技术措施,称为计划性预修制。 理论基础: 磨损规律,4 前苏联的设备计划预修制,2019/2/22,28,(一)、设备预修制的原理: 1.磨损补偿原理. 2.五因素决定原理. 它是确定计划预修工作 量的依据。 设备的工作条件. 设备的维修特性. 修理、维护质量. 运转台时和负荷. 劳动生产率.,T1,T2,T3,T时间,T时间,Q0,N0,A,B,C,D,Q,N,磨耗量,效能,2磨耗效能变化图,2019/2/22,29,3.无修理运转台时决定因素原理. 它是定时、定工作量计划修理的可行性依据。

15、影响设备劣化程度和修理工作量 的主要因素是设备的无修理运转台时。 4.单位台时维修工作量最小原理. 它是确定最佳修理间隔期的依据。,1.计划内工作量,2.计划外工作量,3.合理修理工作量,计划修理间隔期T,W,T0,3单位台时维修工作量图,(1/台时),5.不同零部件的不同使用寿命原理. 它是确定设备修理周期结构的依据。,2019/2/22,30,(二).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的类型及发展图:,以检查所获的状态资料为基础,检查后修理制度,以经验为基础,以磨损规律为依据,以时间周期为基础,标准修理制度,定期修理制度,计划预防修理制,2019/2/22,31,(三).计划预防修理制的主要内容:,确定工作

16、类别. 确定不同设备的修理周期、修理间隔期和修理周期结构. 制定不同设备的修理复杂系数. 通过组织和监督,保障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的落实. 建立技术规范、检查标准、制定维修定额、建立质量 标准、确定组织结构 和 分工、组织备件生产和修理工艺等来落实。,2019/2/22,32,(四).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的新发展:,(一)1988年前苏联对原来计划预防修理制度进行了根本性的修订,修订后的新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保持原制度的修理理论。 把技术维护放在首位,修理放在第二位;按设备运行的技术状况进行修理。 强调日常修理与计划性检查,通过各种诊断技术和方法确定技术状况和相应的修理类别。 增加设备的检查次数,及时排除故障,强调设备的“小修”和“项修”,取消“中修”。 (二)设备修理与配件制造的集中化和专业化,2019/2/22,33,(五). 推行设备技术维护及修理规范化:,设备规范化修理制度,技术维护,常规修理,每班,周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