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对抗原理第1章雷达对抗概述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940704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达对抗原理第1章雷达对抗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雷达对抗原理第1章雷达对抗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雷达对抗原理第1章雷达对抗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雷达对抗原理第1章雷达对抗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雷达对抗原理第1章雷达对抗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雷达对抗原理第1章雷达对抗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达对抗原理第1章雷达对抗概述(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雷达对抗概述,1.1 雷达对抗的基本概念与含义 1.2 雷达对抗的信号环境 1.3 雷达侦察概述 1.4 雷达干扰概述,1.1 雷达对抗的基本概念与含义 1.1.1 雷达对抗的含义及重要性 雷达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获取目标信息。在现代战争中,以雷达为代表的有源探测装备是获取目标战场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指挥和控制各种火力打击武器的基本保证。如图1-1所示的一架作战飞机,可能会受到敌方多种雷达和杀伤武器的威胁。如果它及其所在方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识别敌方雷达和威胁态势,并且利用各种雷达对抗资源,采取相应、有效的反制措施,就可先敌发起攻击,摧毁敌方雷达和武器系统,完成预定的作战任务,同时

2、保障己方人员和装备的安全。,图1-1 作战飞机面临的威胁雷达环境示意图,1. 雷达对抗是取得信息优势和军事优势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现代雷达是在全天候、大视场、复杂战场环境下,快速、准确、可靠地进行目标探测、跟踪、制导和火控的重要装备。破坏或毁伤了雷达的正常工作,也就破坏了作战系统中最重要的信息来源。特别是在信息化战场上,一旦丧失了信息获取途径,各级指挥控制中心、作战武器平台和作战人员就会成为“聋子”、“ 瞎子”,必将严重丧失作战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诺曼底登陆战役,英美联军通过雷达侦察,事前完全掌握了德军在战区内40多部雷达的部署、工作频率等信息,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的火力轰炸,另一方面炮制假的

3、进攻方向。战役开始后,又进行了连续不断的轰炸和干扰,使德军雷达完全陷于瘫痪,根本不能提供任何有用信息,联军参战的2127艘舰船只损失了6艘,损失率不到0.3%。,2. 雷达对抗是消灭敌人、完成任务、保存自己的必要武器 雷达侦察可以全天候、安全、隐蔽地工作,在比雷达探测更大的视场范围和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有效获取包括雷达在内的各种辐射源信息,例如:辐射源的位置信息,工作状态信息和信号调制信息等。这些信息既可以为指挥决策提供重要的情报,也可以用来引导干扰和杀伤武器,破坏或扰乱敌方雷达及其武器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直接毁伤敌方装备,杀伤作战人员。在各种精确打击武器日益发展的今天,雷达及其武器系统一旦被侦

4、察定位,将会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目前反辐射武器的攻击误差仅几米,攻击距离可达数百公里,安装于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长航时无人机上的反辐射武器,作战距离甚至可达数千公里。如果没有受到干扰,雷达制导的防空导弹一次齐射的目标杀伤概率在90%以上,防空火炮一次点射的目标杀伤概率在80%以上。而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综合采用了多种雷达对抗措施, 曾一度使地空导弹的杀伤概率降到2%, 防空火炮的杀伤概率降到0.5%以下。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的F-117A隐形战斗机出动数千架次,执行防空火力最强地区的作战任务,在强大的电子干扰掩护下,竟然无一损失。,1.1.2 雷达对抗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技术特点 1. 雷达对抗的基本

5、原理 雷达对抗首先依赖于雷达的电磁辐射。为了获取目标信息,雷达需要将高功率的电磁波能量照射到目标上,由于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将对入射电磁波产生相应的散射和调制,雷达接收到来自目标的散射信号,再根据收发信号的相对调制关系,解调目标信息。 雷达对抗的基本原理如图1-2所示。在一般情况下,雷达侦察设备直接接收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信号,检测该雷达的存在,测量其所在方向、信号频率和其它调制参数等,也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雷达信号先验信息,判断该雷达的功能、工作状态和威胁程度等,并将各种处理结果提交各级指挥控制中心、干扰机、反辐射武器导引设备等。,由此可见,实现雷达侦察的基本条件有: (1) 雷达发射电磁波; (

6、2) 侦察机接收到足够强的雷达信号; (3) 雷达信号的调制方式和参数位于侦察机处理能力之内; (4) 侦察机能够适应其当前所在的电磁信号环境。,1) 雷达干扰的基本原理 雷达干扰的基本原理是: (1) 破坏雷达探测目标的电磁波传播空间特性; (2) 产生干扰信号进入雷达接收机,破坏其检测目标和测量目标信息; (3) 减小目标的雷达截面积。 2) 雷达反辐射攻击的基本原理 雷达反辐射攻击的基本原理是: (1) 检测识别敌方的威胁雷达辐射源信号; (2) 锁定和跟踪该辐射源信号,实时向攻击武器飞行控制机构提供角度测量信息; (3) 引导反辐射武器不断逼近该辐射源,直到战斗部将其摧毁。,2. 雷达

7、对抗的主要技术特点 雷达对抗的主要技术特点是: 1) 宽频带、大视场、复杂电磁信号环境 随着人类对电磁谱的不断开发和利用,特别是近20年来对电磁谱的极度开发和利用,各种辐射源、散射源形成的电磁波极度拥塞了时间、空间和频谱范围,每个辐射源电磁波信号的调制变化,大量辐射信号在时间、频谱、空间的密集、随机混叠,构成了极度复杂的电磁信号环境。而雷达对抗设备要在如此复杂、博大的电磁信号环境中对敌方雷达实施全面、正确、有效的侦察、干扰和攻击,就必须适应宽频带、大视场、复杂电磁信号环境的要求。这也是雷达对抗装备必须具有的显著技术特点。,2) 瞬时信号检测、测量和快速、非匹配信号处理 由于雷达信号大多为射频脉

8、冲信号,持续时间很短,甚至仅为数十纳秒。在一般情况下,雷达侦察设备预先并不知道这些射频脉冲的入射方向、射频频谱、到达时间和各种调制特性,也无法像雷达那样设计匹配接收机和信号处理机。因此,雷达侦察接收机和信号处理机首先需要具有对射频脉冲信号的瞬时检测和对信号主要特征参数的瞬时测量能力;其次需要具有对瞬时检测脉冲信号的快速分选和对辐射源检测、识别处理的能力;然后需要具有对某些重要信号的精确分析、跟踪和处理能力。,1.1.3 雷达对抗与电子战 电子战(EW)是敌我双方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以破坏敌方武器装备对电磁谱、电磁信息的利用,或对敌方装备和人员进行攻击和杀伤,同时保障己方武器装备效能的正常发挥和人

9、员的安全而采取的军事行动。 电子战包括两个相互斗争的方面:电子对抗(ECM,包括电子侦察、电子干扰、电子隐身和电子摧毁等)和电子反对抗(ECCM,包括电子反侦察、电子反干扰、电子反隐身和电子反摧毁等)。电子干扰、电子摧毁也称为电子进攻,电子反侦察、电子反干扰和电子反摧毁也称为电子防护。电子战的技术分类很多,以无线电设备或器材的功能类别进行分类是常用的方式之一,如:雷达对抗与反对抗,通信对抗与反对抗,光电对抗与反对抗,无线电引信对抗与反对抗,导航对抗与反对抗,敌我识别系统的对抗与反对抗等。 电子对抗从频域上可分为射频对抗、光电对抗和声学对抗三段,各频段的划分如图1-3所示。,图1-3 电子对抗的

10、频段划分,1.射频对抗 射频对抗的频率范围为3 MHz300 GHz,是雷达、通信、导航、敌我识别、无线电引信等微波电子设备工作的主要频段。 2.光电对抗 光电对抗的频率范围在300 GHz以上,可进一步分为红外、可见光、激光、紫外等子频段,是精确制导和定向能武器等工作的主要频段。 3. 声学对抗 声学对抗的频率范围主要在3 MHz以下,是水下声呐、导航定位和制导兵器工作的主要频段。,1.2 雷达对抗的信号环境 雷达对抗的信号环境S是指其所在位置处各种电磁辐射、散射信号的全体:,(1-1),式中, N为电磁辐射、散射源数量,si(t)为其中第i个源的信号。,1.2.1 雷达对抗系统中信号环境的

11、描述 1. 脉冲信号环境 对于式(1-1)中的脉冲雷达辐射信号,可展开其射频脉冲序列:,(1-2),1) 包络函数Ai, j(t),(1-3),式中, Pi(Ri,r),Gi(i,r,i,r),Gr(i,i),ai(t,i,j)分别为在距离Ri,r处收到该雷达发射脉冲的功率,雷达发射天线在接收方向i,r、i,r的增益,侦察接收天线在雷达方向i、i的增益和归一化的脉冲形状函数。ai(t,i,j)可以表现出射频脉冲的振幅调制信息,有时为了简化描述,常用矩形脉冲函数近似:,(1-4),2) 到达时间ti, j,(1-5),PRIi, j为脉冲重复周期,也是雷达信号调制中相对变化范围最大、最容易、最快

12、捷、最常使用的一项参数,一般表述为,(1-6),3) 脉冲宽度i, j i, j与雷达的作用距离、距离分辨力、工作比等具有密切的关系,许多雷达可以在改变PRIi,j的同时更换i, j,以保持工作比不变,并获得尽可能大的威力范围。脉冲压缩雷达经常通过选用不同的i, j来改变脉冲压缩处理增益(带宽与时宽的乘积),以适应远程和近程不同探测任务的需要。i, j的一般表述为,(1-7),4) 相位调制 由于频率是相位的时间导数,因此式(1-2)中的相位调制也包括频率调制。 脉内相位调制 单个雷达信号脉冲的相位调制是脉内相位调制,主要有单载频、频率分集、频率编码、线性调频、相位编码等,其函数表述分别为:

13、(1) 单载频:,(1-8),(2) 频率分集:,(1-9),(3) 频率编码:,(1-10),(4) 线性调频:,(1-11),(5) 相位编码:,(1-12), 脉间相位调制 除了在脉内的相位调制以外,现代雷达信号在脉冲之间的相位调制主要有固定频率、捷变频、分组变频等。脉间的相位调制还可以与脉内的相位调制组合,形成更加复杂的雷达发射脉冲调制。例如:将脉内的单载频、线性调频、相位编码脉冲等与下面的脉间调制组合,形成的表述分别为捷变频和分组变频。 (1) 捷变频:,(1-13),式中,n和i,pnp=1分别为可捷变的频率数和频率集合。,(2) 分组变频:,(1-14),根据作战功能和战术技术指

14、标要求,雷达对抗系统对各种信号的侦收处理能力是在整个信号空间S中一个有限的检测空间DR,其典型表现形式为,(1-15),式中,RF、AOA、PW和P分别为雷达对抗系统对信号载频、到达方向、脉冲宽度和信号功率的检测范围,DR是它们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雷达对抗系统可能检测到的全体信号S只是S中满足DR条件的子集合:,(1-16),雷达对抗系统的基本设计依据就是:根据任务需求分析S和S,合理地设计和实现自身能力DR,使系统能够满足各项战术、技术指标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S是诸多雷达辐射脉冲信号序列的叠加,由于各辐射源之间一般是独立发射的,当N数量较大时,S近似满足统计平稳性和无后效性,在数学上可以采

15、用泊松(Poisson)过程描述。该过程给出了在时间内到达n个脉冲的概率Pn()为,(1-17),式中, 称为S的脉冲流密度,也是指单位时间(=1 s)内雷达对抗系统接收到的平均脉冲数,它与S中各辐射源信号参数的关系可以表示为,(1-18),其中, fri是第i部雷达的脉冲重复频率,Pri为其发射脉冲特性属于DR的概率。利用S中各雷达工作的独立性,可求得第k部雷达的发射脉冲与其它雷达射频脉冲时间重叠的概率PS(k)为,(1-19),2. 连续波信号环境 除了脉冲雷达以外,S中还可能存在某些连续波雷达,它们在近距离精确测速、测高、目标照射和半主动寻的制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连续波雷达信号的主要

16、幅相调制形式有两种。 1) 正弦调幅连续波信号,(1-20),式中,u0、ma、j和分别为振幅、调幅系数、调制信号频率、调制信号初相和载波频率,其中。,2) 调频连续波信号,(1-21),常用的调频函数f(t)主要有锯齿波、三角波和正弦波等。,(1-22),(1-23),(1-24),式中,T、和F分别为调频周期、调频斜率和调频宽度。,1.2.2 现代雷达对抗信号环境的特点 现代雷达对抗信号环境具有如下特点: (1) 辐射源数量多,分布密度大,脉冲重频高,信号交叠严重。 (2) 信号调制复杂,参数变化范围大,且多变、快变。 (3) 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以及诱饵雷达和虚假雷达信号日渐增多,正确检测识别难度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