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精简版)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928319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精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精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精简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精简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精简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精简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精简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1,散文阅读题的答题如何规范,有一定的答题模式吗?经过摸索,探究历年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总结出常见的几种答题模式,供同学们参考仿用。,2,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10年全国卷1 灯火),3,(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曾经拥有的灯下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惆怅; 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免失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即使是普通的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贵的; 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宝贵财富

2、。,(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4,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5,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0年全国卷1.15 灯火),6,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文章

3、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人称的相互交叉。 不同的人称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7,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8,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

4、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 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9,16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克子。”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6分) 解析:要注意“瞻前顾后”,把握文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故答案: 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 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 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10,14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

5、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本文前三段,第一段点出题目含义,第二段点出大河的基本情况,点出主题,预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由,抒发感情。,故答案: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11,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收束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

6、睛;言有尽而意无穷。,12,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 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16.文章的第、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从本文的主旨来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些主要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4分)(08湖北卷),13,解题分析:要从三个角度切人加以思考:一是运用了什么手法;二是这种手法是怎样运用的,

7、要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作答;三是有什么表达效果或作用。注意用自己的话评价鉴赏。 规范答题: 1、指认手法,就是说要说出这段话(文章)运用了什么艺术技巧。 2、具体解释,就是结合文章的中心及相关内容,阐述这一手法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简述好处,就是最后简单叙述一下这一手法运用的价值、意义或好处。 4.组织答案语言顺序。,参考答案 1、雾的主要特点:模糊性和遮蔽性;2、细节描写的艺术表达作用:为了突出雾的特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14,9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段作赏析。 答案:虚实结合,将现实场景与历史回忆交织起来(由林中景色联想到战争岁月;欢快

8、的场景与悲壮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了萧洪明坚毅不屈的形象,表达了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念。,15,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16,(2)抒情手段: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借物抒情:

9、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即事抒怀;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含蓄委婉),17,(3)描写方法(特点) 、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 、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描写景物的手法技巧: A、结合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虚实结合 :如雨霖铃 正侧结合:如口技 点面结合 : 如江雪 声色结合 、对比:明与暗、昔与今、 、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乐景写哀、哀景衬乐 、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精雕细刻),18,人物描写:环境、场面描写: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生动再现景物特征,营造一种气氛,创造身临其境之感,烘托人物的形象、情感(思想),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

10、。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可用细描,精雕细刻(工笔),具体传神,纤毫毕现;也可用白描,勾勒轮廓,简洁传神。 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侧面描写一般不单独出现,往往与正面描写结合起来。 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共性与个性、总体情况与局部特点统一。,19,2、其他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映衬烘托对比、悬念、类比、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繁简。 4、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

11、睛、首尾照应 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对偶、排比、对比、借代、夸张,20,描绘类比喻、夸张、比拟、借代 比喻:借助相似点以彼物比此物,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 夸张:夸大、缩小或超前;使感情更强烈,增强文字感染力;创设氛围,引人入胜;揭示本质,给人启示。 拟人(比拟):物被赋予人的神情、动作、感情,富有情趣,充满生机。 借代:借助于某种关系以彼物此代物,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21,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 对偶:句式整齐,意义丰富,有节奏感,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排比:节奏鲜明,加强语势,丰富内容,加重感情。 反复

12、:多次强调突出,语势紧凑连贯,给人以深刻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22,表达类反问、设问、夸张、引用 设问: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引发思考,吸引读者。 反问:加强语气,突出观点,语气强烈,增强感情。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本质,给人以启示。,23,题型五:鉴赏作品语言:要注意句式,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等。 鉴赏语言作品,也要了解一定的语言风格。以下是概括语言特点的常用术语: 浓墨重彩: 惟妙惟肖: 体物入微: 行云流水:言近旨远: 言简意丰: 意在言外: 含蓄蕴藉:整散结合: 此外还有常用的清新,平淡,质朴,淡雅,明快,华丽,委婉,富有哲理,幽默诙谐,情韵悠长,引人回

13、味等等。理解并积累一定量的术语,会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特色的体会。,24,【试题分析】注意切入角度 【高考考点】分析文章的结构,鉴赏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易错提醒】段落限制,具体分析,一定要举出例子。 【备考提示】语言特色要从语言的形式考虑,即在音、词、短语、句子、篇章特色(包括语言风格)中体现出的特点。 【参考答案】(1)作者从“小秦淮”与“瘦西湖”的命名方式切入,揭示了扬州景物“尺水玲珑”、“小家碧玉”的诗化意味。 (2)多用古诗和四字词语,整句和散句的交错使用,言辞清丽,格调典雅。,18. 在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很独特,请结合第段和第段加以赏析。(6分) (10年湖北卷烟花

14、三月下扬州),25,题型六:引文的作用 答题格式(要点) 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对全文的内容作用, 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等(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引用: 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事物的神秘性,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 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26,关于句子的表达效果 提问方式: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分析句子的表达特色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作者是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的

15、? 答题格式: 描写(表现)对象(内容) +手法(修辞格)+分析 +表达(艺术)效果(情感、语言等)。,27,另外,此类题型还需从以下角度思考: 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虚实:虚实相生、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即化抽象为具体)。此种手法常和想象、联想联系在一起。 顺序:时间、古今、春夏秋冬、早晚 空间:远近,、表里、俯视、仰视与平视,整体与局部, 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这个角度要注意“通感”手法的运用),28,题型七:关于文题的理解和作用 提示(要点) 概括内容作用 提示主旨作用。 线索作用 修辞作用(比喻、拟人、引用、仿辞等),29,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10年北京卷海棠花),答案: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 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30,探究类 探究性性试题特点: 开放性 A、见解独到 B、观点深刻 限制性 A、关注显性信息(题干中明确规定了的答题要求,如答题方向、字数限制等。 ) B、挖掘隐性信息(如:联系本文) 探究性性试题回答要注意:(1)有明确的观点。 (2)分点列出事实依据。(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4)语言通顺流畅,规范表述,书写工整。,31,祝同学们考出水平!,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