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887966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宁远县实验小学 何妮英,第一编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一、教学设计的内涵,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其著名的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对教学系统设计(即教学设计)所下的定义是:“教学系统设计是对教学系统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过程。” 加涅认为,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要确认预期的教学效果,即设置教学目标。第二步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第三步是设计活动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乌美娜教授: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

2、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何克抗教授: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上述各种教学设计可以归为强调以下几点: 1、四个基本要素: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2、三个基本问题: (1)教什么和学什么? (2)如何教和如何学? (3)教得怎样和学得怎样?,二、教学设计的类型 教学设计可以分为课时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学期(甚至学段)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不等同于“教案”,它要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以文字的

3、形式呈现出来。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结果,在教案中一般反映不出“教学设计”的过程,有的教案仅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忽略了教学目标以及对学生基础和需求的调研。,三、设计有“过程”的教学,(一)为什么设计有“过程”的教学,1、构建主义的学习观是强调“过程”的理论基础 构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而不是消极、被动接受的过程。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是学习得以产生的四大要素。,2、教材是教学法的颠倒,教材作为人类思维结果的集成,其呈现方式不同于学生的真实的思维的发生过程。从教材来看,严格的逻辑形式实际上是体现了专家、内行的结论。传统的教科书上的

4、定义、划分、分类等是把专家们取得的各种结论加以浓缩提炼而写成的。一个人要想获得做出准确的定义、透彻的分类和完整的概括等能力,唯一的办法是根据自己现在的水平,进行灵活而周密的思维。 因此教学的过程必须是重新“解构”教材的过程,重新“再现”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经历这一“再现”过程。,3、只有在“过程”中学生才能实现对知识的高水平理解,我们将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分为以下四个水平: 事实性水平 概念性水平 方法性水平 主体性水平,4、在“过程”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积极的情感基础上,产生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的培养是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

5、学“过程”中完成的,否则就是“说教”,很难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也就流于形式。,(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过程”,1、“过程”指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案例】,2、经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3、“过程”是指经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案例】,4、“过程”包括手动操作实践的过程,(三)“过程”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不是设计大量的活动,教学就是有“过程”的,2、教学设计中设计的是谁的“过程”【案例】【案例】,3、设计“过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出正确结论,第二编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专题1:“10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与确定,认数教学是

6、低年级数学的基础,新课标中非常强调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在数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数象夜空中的星星,闪闪发光,有着很重要的作用,10就是这样的数,它是第一册教材内容的核心,在“认数”教学中,以10为生长点,就能很好地认识1120各数,在计算教学中,以10为切入点就能自然地帮助学生掌握凑十法、破十法,从而既对又快地进行计算,同时它还是十进制的计数单位,是认识十进制的基础,以10为核心,就可以把这些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对10认识的程度将会对以

7、后的学习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一)教材分析,(二)对学生已有经验、知识等方面的分析 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的教学内容是具有类同关系的,前面已经教学了15的认识,6、7的认识,8、9的认识,学生对数的意义、数的组成,数的顺序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认识10时,就要利用学生先前获得的认知结构对后继知识以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使新知通过迁移而同化或顺应于原有的认知结构,并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以不断的扩展,但在认数时仍要结合孩子的特点引导学生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具体的预设目标为: 1、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会数数、读数、写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区分序数及基数

8、的含义,掌握10的组成,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2、经历认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二、教学活动设计 (一)故事中激趣 课标中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本课开讲激趣,引导学生萌发求知欲望。以新颖的故事(数娃娃比大小)创设情境、巧设疑问:数字1站在0的左边,变成了几?10究竟是多少,它比骄傲的9多几呢?从而激起学生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

9、境地。,(二)活动中感悟 课上不能各个环节都活动,要做有效的活动。本节课我想紧紧抓住两个重点设计活动,在学生认识“十”作为计数单位和“十”与“一”的关系时,采用了小棒的操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形象地感知10个一如何变成1个十,理解10个一是1个十关系的同时,经历一个满十进一的过程,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一个活动是10的组成,设计让学生把10个苹果分成两部分,都可以怎样分,这是因为10的组成是这节课的重点,活动当中形成的表象利于学生对组成的掌握。课的最后,设计的是把10个苹果分给5只小猴,怎样公平的操作与讨论,是对10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目的是想通过这个环节形成10里面有

10、5个2的初步印象,这对后续的学习非常重要。,三、教学过程设计与意图分析【案例】 【课堂实录】,专题2 “估一估、算一算”的教学设计,一、估算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一)基本指导思想:再现或激发学生的估算需求 估算教学的核心是再现或者激发学生估算需求,在强烈需求的吸引下,学生愿意主动地进行估算,并能够对估算的结果给出合理的解释,在此过程中,估算的教学价值就不仅仅是“估算”、“解决一个问题”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推进能力。,(二)“估算能力”的本质是什么 在估算需求的引导下,学生产生估算的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但真正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还必须掌握估算的方法、合理适时的

11、进行估算即学生清醒地知识什么情境下估算、什么情况下需要精确计算、计算是否有一定技巧(巧算)、如何合理地运用估算结果做出判断并合理解释估算的结果。,二、教学目标设计 具体的目标为: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数据的特点、数据之间的关系,运用估算的方法,巧妙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估算的技巧与意识。 2、引导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估算的快捷,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求简之美。,三、教学过程设计与意图分析【案例】 【课堂实录】,第三编 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专题1:“分数的初步认识与分数的意义”的教

12、学设计 一、对“分数”的多元理解,(一)分数的面积模型:用面积的“整体一部分”表示分数,(二)分数的集合模型:用集合的“全集子集”来表示分数,(三)分数的“数线模型”:数线上的“点”表示分数。,(四)分数与“除法”、“比”的关系,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三年级),(一)学生调研,(二)教材分析,(三)考试分析,(四)教学目标确定 本课时中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具体情境(面积模型)以及“平均分”的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能在具体情境中说明“几分之一”的现实意义。 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使“几分之一”的现实意义与抽象的分数符号建立密切的联系。 3、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经历这样的“过程”增强学生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为后续认识“分数意义”打下坚实基础:整体、部分、平均分。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充,感受“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之感受智力成长的喜悦,(五)“分数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活动设计【案例】 【课堂实录】 年月日案例,第四编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案例案例,百忙之中,感谢您的倾听; 光阴如金,愿未辜负您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