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法制与以德治校的几个问题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829029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法制与以德治校的几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法制与以德治校的几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法制与以德治校的几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法制与以德治校的几个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法制与以德治校的几个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法制与以德治校的几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法制与以德治校的几个问题(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法制 与以德治校的几个问题,韩清林 2003年8月4日,目录,一、教育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思想 二、四大教育战略 三、切实加强教育法制工作 四、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 五、依法治校的重大意义 六、正确认识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关系 七、积极推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教育发展 中的三个重大决策问题,研究与制定正确的教育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方略,是保证教育健康、快速、高效发展的重大教育决策。 教育政策法制机构和队伍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决策理念,积极进行教育战略与政策研究、教育法制研究和以德之校研究。,21世纪初全省教育 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21世纪初是我国我省经济社

2、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 我省经济社会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伴随科教兴冀战略、两环开放带动战略、城市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省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建设步伐会大大加快,国际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要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一、教育要认真 贯彻“三个代表”思想,要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来指导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教育要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服务,按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进国民素质教育,教育要为中国先进生产力服务,就必须用先进的教育思想、

3、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并且要随着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改革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调整课程结构,更新知识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不仅要适应并服务于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而且要适应并服务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适应并服务于与先进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我国的基础教育要适应并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即要适应并服务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所有制体制,适应并服务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制,适应并服务予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合作的社会关系。,(二)教育要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服务,按照先进

4、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在进行教材选择、教学内容选择和校本课程选择时,要注意科学文化的先进性、意识形态性,正确认识和处理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关系,把那些世界上最基本的最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纳入学生学习的内容。要防止敌对势力利用教育进行和平演变,进行渗透和颠覆、动乱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领域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教育要为中国 先进文化的发展服务,要求教育领导机关和研究机构紧紧把握国内外科学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站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高度,高瞻远瞩,超前谋划,超前设计,不断改革教育思想、课程结构、课程功能、教学内容、

5、学习方式、教学手段,使教育永远保持先进性。,中小学要把弘扬 和培育民族精神摆在首要位置,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要把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结合起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四)教育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教育要适应并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基础教育特别是公办学校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要坚持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平等,坚持公办基础教育的机会均等,为每一个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

6、教育规模,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快高等教育、高中段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的步伐。,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教育要适应并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教育行政干部、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密切与社会、与社区群众的关系,规范办学行为,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坚决制止并严肃查处乱收费、乱办班、乱发辅导资料、乱招择校生等不规范行为。,(四)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推进教育的不断创新,在教育实践基础上的教育理论创新和教育观念创新是推进基础教育创新的理论先导,在先进教育理论和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则是教育创新的实践基础。,二、四大教育

7、战略,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战略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战略 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育信息化带动战略,(一)教育应实施 适度超前发展战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要求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实行适度超前发展;,坚持积极发展 自觉发展的战略观点,实施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战略应坚持积极发展的观点、自觉发展的观点,要积极进取,自觉主动地发展,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盲目的超前发展。 实施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战略应坚持全面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要坚持规模、结构、布局、质量、效益的统一; 坚持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统一; 坚持教育的公平、公正,积极推进教育的民主化建设。,(

8、二)实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战略,(1)基础教育采取均衡发展战略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位公民的教育,是一项社会公共服务事业,要坚持教育的公平性和民主化,为每一位受教育者负责,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坚持均衡发展战略; 基础教育是普及教育,是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该接受的国民教育,要实现基础教育的普及,必须保持学校教育和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实行均衡发展是由基础教育的国民素质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是适应基础教育的普及要求提出来的客观需要。,(2)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即区域层面、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3)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以学校的标

9、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基础,学校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力量。 要以生源的均衡、师资的均衡和物质办学条件的均衡为基础; 在学前教育要推进规范化社区幼儿园建设,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进程; 在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在教师教育中,推进县进修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建立规范化的校本培训体系。,(4)实施基础教育 均衡发展战略处理好四个矛盾,要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处理好四个矛盾。 第一个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教育均衡发展的矛盾。 第二个矛盾是市场化机制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教育均衡发展的矛盾。 第三个矛盾是示范性学校发展与教育均衡发展的矛盾。 第四个矛盾是现行教育人事制度与教育均衡

10、发展的矛盾。,(5)实施均衡 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第一是调整学校布局,积极推进学区管理一体化改革,通过布局调整和管理改革,实现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学校规模发展。这是推进县域范围内学校均衡发展的一个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 第二是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优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别是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是调整完善教育政策,使教育政策更加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 第四是在学生方面抓了困难学生扶助和特殊教育这两个弱势群体。 第五是大力推进教育技术现代化,用信息技术带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六是在学校督导评估中坚持以学校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为根本宗旨,而不能把学校评估作为“选优”的手段。,(6

11、)学校均衡发展要把 转化薄弱学校摆在突出位置,要通过评估,确定薄弱学校,制定转化措施,通过校舍的改造扩建、领导班子调整和充实骨干教师以及布局调整,使薄弱校一一得到转化。各地要在资金、师资和校长的配置上向薄弱学校倾斜。 学校均衡发展要与危房改造、中小学布局调整、推进学区一体化管理改革相结合,特别是要通过危房改造、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在农村要通过推行小学学区一体化管理改革,大规模改造不完全小学,改变单班校、复式班的落后状况,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7)学校均衡发展 要突出抓好三件事,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双学科专业化建设为基础,把教师的均衡分布、合理分布作为学校均衡发展

12、的关键。学校发展不均衡的症结是骨干教师、优秀教师集中向城镇学校集中,越是素质差的教师越是分布到边远农村学校。必须强化边远农村学校的教师培训,强化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化水平和教育专业化水平。 学校均衡发展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大力推进校本科研,推进教师全员参与教育科研、教学改革实验和教研活动。强化校本发展的决策研究。 学校均衡发展要以建设好校长队伍,提高校长素质,提高校长管理水平为关键。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要全面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推进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三)教育持续发展战略,所谓教育就是为青少年儿童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素质教育和国民教育。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基础性,着眼于儿童少

13、年的未来发展、长远发展、持续发展,这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本质属性。,(1)构建 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体系,培养持续发展型学生; 创办持续发展型学校; 造就持续发展型教师; 建设持续发展型区域教育;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2)以培养可持续 发展的学生为目标,青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能力的时期,要确保中小学生基础素质、全面素质、创新素质和学习发展素质的协调发展。 大中小学生发展的本质是基础素质的发展,要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青少年发展的基本内涵,青少年学生发展的基本内涵是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要使学生的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使学生的知识、思想、品德、

14、技术与能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发展的核心是创新素质的发展。一个人在社会上是否有贡献、有作为主要决定于他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是人的创造力。中小学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 大中小学生发展的基础是学习发展素质。,(3)以创办持续 发展型学校为中心,现代学校教育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是教育机构。 建设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以举办持续发展型学校为中心。,创办持续发展 型学校的基本宗旨,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校长教师的头脑,要树立校本建设观念,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指导学校发展; 要使学校

15、建设着眼于未来,保持学校的适度规模,学校设计与建设力求几十年不落后; 要建设好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着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要努力开发教育第一生产力,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要积极推进学校的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建设; 要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核心,努力形成学校文化、学校制度和学校纪律,形成个性化的办学特色。,(4)以造就持续发展型教师队伍为基础,振兴祖国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建设持续发展型教育,必须首先造就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树立“以教师成长促进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建设可持续发展教师队伍必须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建设学习化教师队伍。,要使广大教师不停顿地学习新理

16、论、新知识、新技术,不间断地更新旧知识。 教师培训坚持重心下移,加强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以高等院校培训和进修学校培训为指导,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建立教师发展的个人自主与校长负责的新体制,把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需求密切结合起来,解决学用分离的问题。,建设可持续发展教师队伍 要以促进教师的双学科 专业化建设为中心,努力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化水平和教育专业化水平,引导广大教师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技术,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使教师不仅成为一个知识的传授着,还要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 要把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培养指导学生的创新素质的能力摆在突出位置。 建立校本培训制度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学校化的教师队伍。,(5)建设可持续 发展的区域教育。,区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带有全局性、整体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县域教育为重点。,(6)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具有基础性、间接性、公益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特点。 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实现的,是一种基础性、间接性、公益服务。 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