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民 :我的推荐书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17866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小民 :我的推荐书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梁小民 :我的推荐书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梁小民 :我的推荐书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梁小民 :我的推荐书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梁小民 :我的推荐书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梁小民 :我的推荐书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小民 :我的推荐书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梁小民2013:我的推荐书单2014-01-12 10:16来源:东方早报 我有话说我觉得我所受的传统教育,历史知识是一堆伪历史。这些年我喜欢读历史类书,就是有意地想纠正这种错误。这种纠正要从重新认识一件一件历史上的小事、一个一个历史上的人物开始。作者:梁小民新年的钟声已敲过,又到了做一年读书总结的时候了。2013 年读书共两百九十七本,比 2012 年的三百零六本减少了百分之三,没有保持增长也就算了吧。读书本不应以本数为目的,正如经济不应以 GDP 为唯一目的一样。翻阅一下读过的书目,小说仍占一半左右。以前曾觉得,只图享受读小说不行,还要多读点有学术水平的书。但实践证明,真的很难做到。我读书

2、大都在讲课之余,讲一天课后再读学术性的书,兴味索然,读不下去,只有读小说才是休息。再想想,我读书的目的本来也不是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纯属休闲而已。年逾七十还谈提高学术水平,有点太“老骥伏枥”了,只要能跟上时代就行。既然读书的目的全然是为了享受,填补退出社会的空虚,那就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不必为读小说太多而自责。而且,只读好书的要求也不现实,因为什么是好书,标准是因人而异的,不必按报上推荐的好书去读,自己觉得好,读了高兴就行。2013 年有许多书的确很好,如 邓小平时代故国人民有所思繁花等等。这些书我都读过,真的好。但这些书几乎尽人皆知,或进入各媒体评选的好书之列,就不用我再推荐了。有些书尽管没有

3、进入好书排行榜,但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网上、报刊上评论、争议甚多,如共同的底线忍不住的关怀第七夜冷战等。这些书知名度相当高,爱书人几乎都知道,我也不必再列出了。我想推荐的是写得好,但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的书。我觉得湮没了这些书是一种罪过,应该让更多的人读这些书。按惯例还是应该推荐经济学的书。这类书我亦读了不少,但我觉得与其他书相比,值得推荐的经济学著作还是少了点。在理论上有创新或新意的书,我还没读到,绝大多数还是关于国内经济改革的,不过这类书有真知灼见的并不多。或者耸人听闻,讲中国如何陷入危机;或者以梦为真,讲中国未来如何增长繁荣;或者对中国现实经济缺乏感觉,隔靴搔痒,认真进行研究的不多。当然这些书

4、也不是没有意义,作为一种学术探讨亦有启发,不过不值得一般读者去读。在众多经济学著作中,我只想推荐一本:周其仁先生的改革的逻辑(中信出版社,2013 年 9 月)。周先生做学问极为认真,所探讨的都是改革中的现实问题。我认为,讲具体问题比讲大道理有意义得多。中国改革方向是明确的,三中全会讲到要让价格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这就是改革的方向。问题在于如何实现这一点,这就要解决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周先生是坚决支持市场化改革的,但他不是空谈必要性云云,而是从具体问题入手,讲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而且,周先生既有相当高的理论水平,又重视对现实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所写出的著作就对我们很有启发。在这本书中,周先

5、生首先分析了“中国做对了什么”,这是对三十年改革的一个总结。总结过去的经验,才知以后如何努力。接着他分析了界定产权、改革土地制度、货币政策及促进增长这些改革的中心,最后提出“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就是未来改革的重点。读完全书你会觉得切合中国现实,又富有启迪。周先生的书内容有深度,但并不深奥,而且文字通畅,读起来一点儿也不枯燥。学术著作能写到这个水平的确要有相当的功底。文学类的书,是我 2013 年读的数量最多的。在小说中,我想推荐贾平凹先生的带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年 1 月)。我觉得在中国作家中,贾平凹、余华、苏童等的实力与作品都有资格获得诺奖,只是他们运气不如莫言好。我很早就喜欢贾

6、先生的小说。他早期的“商州系列”中篇小说,浮躁等长篇小说,都深深感动过我。争议相当大的废都我觉得也颇有新意。贾平凹是一个不断求新求变的作者,不会保持不变的风格。他以后的一些小说,则魔幻的成分越来越强。不是不好,是我读不懂或看起来费劲。而最近这一本带灯又有点回到原来的现实主义,而且比他早期作品的艺术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带灯写的是中国最基层的单位乡一级干部面对各种现实问题的困难与困惑。我也去过乡政府,深知他们的艰辛与困难。面对最普通的或刁或善的民众,要处理无数看似小,而又难办的事情,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但他们的艰辛却往往不被了解。这本书真实再现了当前农村的现状,对我们认识中国也极有意义。读这本小说

7、,享受中又让你深思。我想推荐的另一类小说,是侦探小说。我极爱读这类小说,它情节紧张,往往出其不意,是休闲的最好读物。许多人都爱这类书,但都认为层次不高,不好意思推荐。它们能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但难以进入“好书排行榜”。我认为这不公道。畅销与好书并不矛盾,有些畅销书并非好书,如许多网络小说。有些好书并不畅销,如有学术价值的书。但也有些畅销书就是好书,正因为好才能畅销。不少侦探小说就属于这一类。古典侦探小说,如克里斯蒂和美国范达因的作品,今天看来已经过时。而且,我认为中国人写这类小说,畅销是有的,但未见其能说好。我觉得西方的不少这类作家,如刚去世不久的汤姆克兰西,美国作家陆德伦、文斯 弗林等人的

8、侦探小说就相当好。但我最欣赏的是美国作家弗雷德里克福赛思( Frederick Forsyth)的书。据我了解,2013 年国内有两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书。一个是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黄山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作品,总共七本;另一个是同心出版社出版的“间谍课”系列,计划出七本,还没出齐。早在 1980 年代就有出版社出过他的 豺狼的日子。当年成为青年学子的热门读物,用洛阳纸贵来评价并不为过。这两个系列同样本本精彩,让你一读上就无法放手。在这些书中,我最爱读,亦想推荐给读者朋友的是魔鬼的抉择(黄山出版社,2012 年 7 月)。这本小说把冷战中苏美的争斗和恐怖分子的活动交织在一起,情节曲折,出其

9、不意,读起来刺激、有趣,尤其最后的结尾出乎所有人意料。尽管这本书是 2012 年出版,但福赛思的许多书是今年出的,我举出这一本是因为我认为在他的系列书中,这本可称“精品中的精品”。文学类书中还包括散文。我注意到海豚出版社出版的“海豚书馆”和“海豚文丛”两个系列中的不少散文都写得相当好。这两个系列的书我买了不少也读了不少。我推荐的是“海豚文丛”中谭伯牛先生的盛世偏多文字狱(海豚出版社,2013 年 2 月)。对谭伯牛先生我一无所知,只在上海书评上读过他写的文章,对他的年龄、专长完全不知道,甚至从他的文章风格猜测过他也许是台湾人。但他的盛世偏多文字狱让我震惊,总以为他是学识渊博、文字功夫极好的老者

10、。书中的第二篇文章“邵飘萍因何而死”让我知道了过去不知道的真相,过去我认为邵氏因为宣传革命、共产主义,被张作霖所杀。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邵氏之死还在于有偿新闻,邵氏拿了张的钱,不为张宣传,反而宣传了张的对立面(因为钱更多),才被杀死,与革命的关系并不大。看来邵氏真是中国有偿新闻之鼻祖。一篇小文对我震撼极大,原来我们的许多历史知识都是假的,受骗许久,今日方醒。其他文章也都篇篇精彩。作者知识之丰富,文笔之通畅、老到,绝非一日之功。读其他书都是一本书写一段点评,读这本书我几乎每一篇文章都写了点评。这种好书篇幅又不大(十万字),值得与更多人分享。散文类中回忆录也是重要的部分。2013 年的回忆录中台湾学

11、者王鼎钧的“回忆录四部曲”可称第一,尤其是第四部“文学江湖”写得最精彩。这套书在许多“好书排行榜”都名列其中,我就不推荐了。我推荐的是另一本同样精彩的回忆录,周素子的晦侬往事(三联书店,2013 年 10 月)。作者是移居新西兰的华人,写她个人与全家在极“左”路线下所经历的困难,感人至深。但作者并不是一味诉苦而是“诉而不怨”,只讲事实,不发评论。而且紧紧抓住了人性,既写了极“左”路线之下人性之恶被放大到什么程度,又写了人性中的善如何让他们感到安慰。而且,作者的文字极好,朴实、通畅,不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却相当感人,这样的好书不读实在可惜。余下的好书都与历史相关。这类书我读得不少,大概与兴趣相

12、关吧。我觉得我所受的传统教育,历史知识是一堆伪历史。这些年我喜欢读历史类书,就是有意地想纠正这种错误。这种纠正要从重新认识一件一件历史上的小事、一个一个历史上的人物开始。2013 年出版的这类书相当多。其中相当好的一本是范泓先生的历史的复盘(广西师大出版社,2013 年 4 月)。对范泓先生我了解不多,只读过他的另一本著作隔代的声音,印象相当好。历史的复盘顾名思义就是要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全是写民国时期的人,且都是名人,但这里写的许多更是我过去所不知道或者误解的。从这些事得出的评论也甚为客观。当然个别事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完整功过及个性,作者只是就事论事。但这正是构建整个民国史的基础。认识理论往

13、往就要从这些人的这些事入手。作者收集了相当多的资料,且进行了梳理,文字亦极通畅。作者范泓并不是大历史学者,但这本书却值得看。读名人的大作当然是正确的。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总有一些贡献,但并非名人的书都值得读。往往是一些名不见经传或者名气不大的人写出了优秀的著作。名人也曾是非名人,名人在作为非名人时写的著作有时比成为名人后更好。这几年写民国的书一直是热点。台湾学者林志宏先生的民国乃敌国也(中华书局,2013 年 6 月)是一本极有意义的书。首先在于选题,一般写民国总是写民国当红的政治家、军人或文人,但这本书写的是反对民国的清朝遗老。写这个题目的书我过去还没见过。应该说,要全面了解民国,认识社会转

14、型时不同思想的交织,这个问题不可忽视。其次分析极为实事求是,既说明了这些遗老保守、反动的心理和复辟活动,也说明他们在文化研究中的贡献。最后,这本书的研究极为严谨,可以说无一结论、观点没有根据,但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爱看。在我 2013 年读的书中,这本书学术水平最高。其他民国图书多了,这本书却给你一个新天地。那些拖着小辫子整天想复辟大清的遗老也是一种不可忽略的社会思潮,而且,他们也并非铁板一块。有些人,如郑孝胥随溥仪去了“满洲”,成为汉奸,而有些忠于大清的遗老,如陈宝琛,爱大清但并不卖国,这就是历史的复杂性。民国乃敌国也中提到了陕西一位遗老刘大鹏。此人留下了相当完整的日记,记载了自己在民国前后

15、的思想与生活。英国学者沈爱娣根据这份日记和其他资料写成了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北大出版社,2013 年 8 月)。这本书属于微观历史,即从一个人和一件事来看当时的社会与思想状态。数年前著名史学家史景迁写的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小人物的命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 年)就属于这类著作。该书在国内翻译出版后引起广泛关注。美国学者孔飞力的叫魂,在国内相当火的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也都属于此类书。如今这类微观史学有发展之势,这类书从一个小人物或一件小事来看社会,让你对当年的社会有具体而深入的认识。梦醒子利用刘大鹏的日记,写出了这位举人在民国前后的生活经历与思想变化,从而反映

16、了辛亥革命对这位小文人的影响。刘大鹏仅仅是一个举人,经济上也属于温饱偏下的状态,这就是当时大部分读书人的状态。一次革命无法改变人们的生存状况,甚至还会更坏。刘大鹏这类小人物在清朝时也并非大富大贵之家,民国后状况更糟。从中我们可以认识社会转型给普通人带来的影响。普通人留下可信资料的几乎没有,刘大鹏的日记就有其特殊意义。根据这份日记写的专著就对认识历史极有意义。对中国古代与近代史研究的禁区越来越少,各种观点都可以争鸣,但对当代中国的研究还相当不容易,不仅有些资料尚未开放,而且许多问题当事人尚在,也相当敏感。也许对当代中国的认识要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我推荐的当代史研究是萧冬连先生的国步艰难:中国社会路径的五次选择(博源文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年5 月)。萧先生在研究当代中国方面下了相当的工夫,我读过由他主编,而且下册由他一人独写的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上、下,党史出版社,2011 年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