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和文艺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81779663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和文艺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和文艺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和文艺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和文艺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和文艺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和文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和文艺(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和文艺,2,3,4,5,6,7,儒家思想就是孔子的思想,儒家思想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春秋时,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战国时,孟子将“仁”发展为“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而荀子则吸收了诸子百家思想中有益成分尤其是唯物主义思想,从而进一步充实了儒家思想;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8,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而先秦儒学宣扬的“仁”、“礼”、“仁政”、

2、“民本”也为新儒学继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宋明时期,为了适应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需要,二程和朱熹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有益成分,创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而陆九渊和王守仁则选择另一条道路,创立了“陆王心学”,使得先秦以来的儒学思想不断僵化。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不拘泥于传,9,统儒学,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改造和发展了儒学思想。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仍是以朱熹为代表的传统儒学思想。,例1: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

3、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解析】B。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故排除A、C、D三项;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练习: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解析】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

4、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项。 答案:B,14,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政府重视科技发展的结果,我国古代长期实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为选拔官员的科举考试注重于儒家经典,整个社会“官本位”思想突出。经济上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而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明的,不受统治阶级重视。,例2: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学22项、天文历法气象25项、

5、地学25项、化学9项、农学25项、机械7项、水利7项、轻工8项、兵器8项。这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特点是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 注重理论研究 涉及领域广泛 A B C D,【解析】C。材料数据说明古代科技成果涉及领域广泛,但侧重点在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而这些都与农业生产有关,故正确。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气象、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故排除含选项。,练习: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

6、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解析】活版技术从北宋开始使用;活版之前传递信息并不是均用手抄,如雕版;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泥活字。A、B、C表述错误。造纸术出现于西汉、指南针出现于战国、火药出现于东晋、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在四大发明中活版出现最晚。 答案:D,19,1明清之际的三位思想家与宋明理学的联系与区别,可以在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这个体系内分析两者间的联系,而从时代背景、基本主张和社会影响等方面指出两者间的区别。 以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人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在宋明理学为主流的社会环境中孕育成长的,尽管特殊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个人经历形成他们鲜明的思想个性,但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

7、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时代的内容。,20,因此,总体上来说他们属于儒家思想的改革派。 然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宋明理学盛行的时代有别,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封建政治黑暗的背景下,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反对君主专制的“民本”思想、倡导经世致用注重实学、主张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这些都大大超越甚至完全背叛了宋明理学的理论,这对于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和新的经济因素增长的明清之际的社会现实的确是一个反叛。因而,他们的思想后来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借鉴。,21,2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对比,可以结合中西方科技发展的环境、研究方法、发展趋势等方面去对比。 (1)从发展环境看

8、,中国古代经济形态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期推行,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政治上长期的皇权专制和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头脑,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另外,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以及理性精神的缺乏,严,22,重束缚了科技的发展。西方进入近代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迅速取代自然经济,经济活力强,为科技发展提供动力,政治上代议制民主制日益普及,思想上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日益活跃,有利于科技的发展。 (2)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古代科学主要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

9、认识。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23,(3)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的方向。 (4)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如农业生产,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走上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24,1.“视人

10、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B,小题训练,25,材料大体意思是“看待别人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属于墨子的“兼爱”思想。这道题注意不要联系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错选A项。注意儒家所宣扬的“仁爱”思想是有等级差别的爱,不可能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26,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11、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C,27,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反映了“心学”的理论观点。,28,3.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D,29,此题考查古代书法艺术和书法名家。日本文字主要由吉备真备利用汉字创造的片假名和学问僧空海采用汉字草书创造的平假名构成,材料中点出平假名,故受草书影响,怀素是狂草名家,选D。,30,4.著名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写道:“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

12、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B“天行有常” C“天人感应” D“存天理,灭人欲”,A,3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诸子思想的理解。墨家“兼相爱,交相利”体现了小生产者平等互利的要求,实质上是一种人性的反映。其他选项都不能体现题意的要求。,32,5.学完“百家争鸣”有关历史后,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本班科任老师的教学管理风格,其中借用史实评论不太恰当的是( ) A小刘:数学老师是法家的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班规,并严格执行 B小张: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风范 C小汪: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主动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的真传 D小徐:

13、政治老师很会摆架子,特别注意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D,33,情境导入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D应是儒家。,34,6.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己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印刷术是宋代毕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C,35,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印刷术,A项宋代毕昇活字印刷术,B项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D项东汉佛教传入中国。A、B、D均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