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第十九章死刑复核程序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770508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事诉讼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第十九章死刑复核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刑事诉讼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第十九章死刑复核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刑事诉讼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第十九章死刑复核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刑事诉讼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第十九章死刑复核程序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刑事诉讼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第十九章死刑复核程序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事诉讼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第十九章死刑复核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事诉讼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第十九章死刑复核程序(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6月30日,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谭某抢劫案进行了公开审理。法庭查明,谭某抢劫一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抢劫数额特别巨大、社会影响极坏,依法判处谭某死刑立即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全部财产。判决后3日,该市中级人民法院报请高级人民法院复核,为防止谭某家人转移财产,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没收财产的判决由人民法院执行,遂于当日没收谭某的全部财产。 高级人民法院指派一名审判员对谭某抢劫案进行审理后认为,谭某用自制的炸药包作为抢劫工具抢劫该市银行的事实,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时宣读、出示和查证属实的证人证言、物证、鉴定结论等证据证实,谭某本人亦曾供述,足以认定。谭某的行为社会影响极坏

2、,犯罪情节特别恶劣,应依法惩处。此案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遂判决同意判处谭某死刑立即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第十九章 死刑复核程序,2,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经核准认为,原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诉讼程序合法,裁定予以核准死刑。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于2007年9月3日签发了死刑命令并送达原审人民法院。谭某提出想会见妻子和女儿,并提供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 死刑执行前,谭某揭发了其原任职单位某一领导的重大行贿受贿犯罪事实(后经查证属实),但原审人民法院认为谭某主观恶性很大,仍决定于2007年9月18日执行死

3、刑,在司法警察的现场监督下,完成了死刑执行。,第十九章 死刑复核程序,3,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问:(1)该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做法有哪些不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2)高级人民法院的做法有哪些不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3)最高人民法院未讯问谭某,是否违反了程序法的规定?为什么? (4)对于谭某的会见请求,人民法院应该如何处理? (5)原审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有哪些做法违反了规定?请说明理由。 (6)若执行停止,原审人民法院应该如何处理?,4,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功能,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与特点 死刑复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所遵循的一种特别

4、审判程序。 死刑复核程序具有以下特点: 1.审理对象特定。 2.死刑复核程序是死刑案件的终审程序。 3.核准权具有专属性。 4.程序启动上具有自动性。 5.报请复核程序特殊。,5,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功能,二、死刑复核程序的功能 1.死刑复核程序有利于保证正确适用死刑。 2.死刑复核程序有助于统一死刑标准。 3.死刑复核程序有利于控制死刑的适用,实现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6,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一、死刑核准权的下放与收回 二、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报请复核 1.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

5、抗诉的,上诉、抗诉期满后3日以内报请高级人民法院复核。高级人民法院同意判处死刑的,依法作出裁定后,再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应当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高级人民法院提审后所作的改判是终审裁判,其中改判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不需经过复核程序。,7,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2.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抗诉,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维持死刑判决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经第二审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应依不同情形直接改判或者发回重审,高级人民法院所作的改判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即为终审判决,

6、不需再经复核程序。 3.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在上诉、抗诉期满后3日以内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8,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三、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报请复核的材料及要求 中级人民法院或高级人民法院报请复核死刑案件,应当一案一报。报送的材料应当包括:报请复核报告、死刑案件综合报告和判决书各15份以及全部诉讼案卷和证据;共同犯罪的案件,应当报送全部诉讼案卷和证据。 1.报请复核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案由;(2)简要案情(时间、地点、手段、情节、后果等);(3)审理过程;(4)判决结果。 2.死刑案件综合报告包

7、括下列内容:(1)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文化程度、职业、住址、简历以及拘留、逮捕、起诉的时间和现在被羁押的处所;(2)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包括犯罪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危害后果以及从轻、从重处罚等情节,认定犯罪的证据和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3)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如被告人虽无前科但有劣迹等。,9,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3.诉讼案卷和证据,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拘留证、逮捕证、搜查证的复印件;(2)扣押赃款、赃物和其他在案物证的清单;(3)起诉意见书或者人民检察院的侦查终结报告;(4)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5)案件审

8、查报告、法庭审查笔录、合议庭评议笔录和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笔录;(6)上诉状、抗诉状;(7)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和宣判笔录、送达回证;(8)能够证明案件具体情况并经过查证属实的各种肯定的和否定的证据,包括物证或者物证照片、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以及勘验检查笔录等。,10,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四、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人组成合议庭进行。复核死刑案件一般要进行以下活动: 1.提审被告人。 2.审查核实案卷材料,即“阅卷”。通过全面审查案卷,可以发现原判认定犯罪事实是否清楚,

9、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定性是否准确,法律手续是否完备,对被告人判处死刑是否正确,以便结合提审被告人对案件作出正确的处理。 3.制作复核审理报告。,11,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复核后的处理 1.应当作出核准的裁定、判决,或者作出不予核准的裁定。裁判文书应当引用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条文,并说明理由 (1)原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诉讼程序合法的,裁定予以核准。 (2)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1)原判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2)原判认定事实正确,但依法不应当判处死刑的;3)原审人民法院违

10、反法定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3)数罪并罚案件,一人有两罪以上被判处死刑,其中部分犯罪的死刑裁判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对全案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认为其中部分犯罪的死刑裁判认定事实正确,但依法不应当判处死刑的,可以改判并对其他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作出核准死刑的判决。,12,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4)一案中两名以上被告人被判处死刑,其中部分被告人的死刑裁判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对全案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认为其中部分被告人的死刑裁判认定事实正确,但依法不应当判处死刑的,可以改判并对其他应当判处死刑的被告

11、人作出核准死刑的判决。,13,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2.发回重审后的处理 (1)裁定不予核准死刑的,根据案件具体情形可以发回第二审人民法院或者第一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2)发回第二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改判;必须通过开庭审理查清事实、核实证据的,或者必须通过开庭审理纠正原审程序违法的,应当开庭审理。 (3)发回第一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 (4)依照该规定第3条、第5条、第6条、第7条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14,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三节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根据刑事诉讼法以及高

12、法解释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应当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核准。中级人民法院报请的要求和材料与报送死刑立即执行案件基本相同。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人组成合议庭。复核的程序与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程序基本相同。此外,合议庭在复核时,必须提审被告人。,15,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三节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高级人民法院对于报请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经审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1)同意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作出予以核准的裁定。 (2)如果认为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13、应当裁定发回原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对于发回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重新审判所作出的判决、裁定,被告人可以上诉,人民检察院可以抗诉。 (3)认为原判过重,不同意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可以直接改判。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应当作出核准或者不核准的决定,不能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即高级人民法院对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改判,只能减轻原判刑罚,而不能改判为死刑立即执行,也不得以提高审级等方式加重被告人的刑罚。,16,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三节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案例】郑海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 被告人郑海艳,又名郑海林,女,1972年3月17日出生,汉族,

14、河北省霸州市人,小学文化,农民,住霸州市霸州镇城五街。2000年4月30日被逮捕。 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廊坊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郑海艳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一案,于2000年9月25日以(2000)廊刑初字第49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认定被告人郑海艳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勇新杰经济损失人民币 10 845.25元,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勇丰华经济损失人民币5 000元。宣判后,郑海艳不服,提出上诉,廊坊市人民检察院以量刑畸轻为由提起抗诉。,17,21世

15、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三节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1年7月31日以(2000)冀刑一终字第719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维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2000)廊刑初字第49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中对被告人郑海艳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及赔偿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勇丰华经济损失人民币5 000元部分;撤销一审判决中对郑海艳犯故意杀人罪的量刑及赔偿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勇新杰经济损失人民币10 845.25元部分;以被告人郑海艳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与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赔偿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勇新杰经

16、济损失人民币5 000元,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18,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三节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最高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复核。经复核查明:被告人郑海艳之父经村干部同意,于1999年4月间在霸州市中心市场南端的“百味粥屋”东侧安装电表,由郑海艳之伯父在此摆放冰柜卖冰糕,同年10月因季节原因暂时停业。2000年4月28日郑海艳之父再次在此设摊摆放冰柜时,与已在此地卖水果的被害人王瑞霞之夫勇因摊位占用问题发生争吵,经他人调解,勇让出所占位置。被害人王瑞霞、勇新杰见状产生不满,与郑海艳发生争执,并推拉郑家摆摊所用冰柜,致郑海艳之母刘倒地。郑海艳见状遂抄起王瑞霞摊位上的水果刀,刺王瑞霞背部一刀,致王左肺动脉破裂、心脏左侧缘伤,造成大出血死亡。勇新杰见状上前夺刀,被郑海艳刺伤右腿及左肩部,造成轻伤。 上述事实,有现场勘查笔录、尸体检验笔录、伤情鉴定书、作案凶器、证人证言等证据证实,被告人郑海艳亦供认,足以认定。,19,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三节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最高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郑海艳持刀行凶,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